作者:金融圈女神经
题图:金融圈女神经微信公众号
身为汇添富基金养老金投资部总监,宋鹏令人印象深刻之处,有三点:
首先,他是策略分析师出身,始终有一种「策略思维」,凡事是策略先行,先想好仗怎么打,再因势利导,根据形势逐步推进和调整。他做投资决策,不拘泥于某种规章,而是讲究时机、勇气、节奏,相时而动,如兵家实战,颇有排兵布阵之感。
其次,他的身上,有管理险资大规模资金的痕迹,体现在「绝对收益目标」。他构建的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拿得久、也拿得稳,先拿到底仓收益,再去追求其他收益,确定性强。组合里明显有「君臣佐使」的不同角色定位。
第三,在一些大事件、或大决策上,宋鹏思考的维度往往是「中长期视角」,以判断价值为先,把握关键时机,敢于抄底、或该卖就卖,不太被短期业绩排名所局限。
最近半年,宋鹏管理的汇添富双享回报债券(A类)上涨3.0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05%,(数据来源:业绩数据经托管行复核,业绩基准来自汇添富,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数据截至2024年3月8日)过去一年在同类中排名前1/4。(数据来源: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过去一年指2023/3/1至2024/2/29,在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中排名103/422)
宋鹏有18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及11年投资经验。
2019年,宋鹏加入汇添富基金。
1.
宋鹏看待事物,头脑里有「策略」的一根弦。
宋鹏曾在招商基金、J.P.Morgan担任分析师,从事和负责利率、信用和汇率市场与策略研究工作。
以J.P.Morgan时期为例,他在外资机构形成了全球化视野,同一件事情从多元化角度、不同视角审视。当时的团队,同事来自各个国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国家是汇率目标排在利率之前,而有的国家恰好相反。
宋鹏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就意识到,「你不能太相信自己的东西。」
因为不同的声音背后,有不同的逻辑。
身为策略分析师,他主张,看问题要有「策略」思维。
比如二级债基,他更多从策略角度判断,此类资产未来是否有所表现,而不仅仅注重自下而上选个股或个券。
2011年,宋鹏加入平安资产,历任固定收益投资部投资经理、部门负责人、固定收益投决会主任、公司TAA委员。
险资注重业绩的稳健性,宋鹏形成了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导向的投资理念。他的配置思路,有着鲜明的大型保险资金的痕迹,比如很多决策基于中期视角,不为短期业绩所局限。
在从业之前,宋鹏有复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
2.
宋鹏的投资策略是,「以稳健资产为盾、以弹性资产为矛」。
他注重底仓、注重对债券的把握,先拿住底层收益,再去追求其他收益,这也是绝对收益目标的表现。
首先,稳健资产类别,以「高等级信用债」为底仓。
宋鹏认为,做底仓,一定是「拉长了看」。他选择的是「期限相当长的高等级信用债」,因为高等级信用债安全边际较高,同时又有相对其他券种更高的票息收益,与底仓高确定性的要求不谋而合。这是一种险资的打法。
其次,弹性资产类别,其一是长期利率债、其二是转债、其三是股票。
宋鹏对待长期利率债的态度是,视其为二级债基的「plus+」,通过判断利率的走势,进行阶段性加减仓,赚取长端利率下行的钱。
宋鹏最近加大了低溢价的股性强的转债的配置。A股调整之后,跌得位置比较低,从中期角度看,投资价值明显。转债有底、下跌有限,在股市比较低迷、但似乎还没有起来的阶段,性价比好于股票,利用其「非对称性」,加大配置。一旦股市明确确认趋势性上涨,把转债仓位转移到股票上。
目前,宋鹏的组合里大致有半数的股票仓位用以配置红利股,考虑其稳健性。
宋鹏对整个组合构建的要求是:「平衡,且要有弹性。」风格、行业相对均衡,但阶段性超配某一主线。股票和债券的风格有时候有一定「对冲」,稳健型转债和进攻型转债之间有一定对冲,股票仓位中成长和价值有一定对冲,即讲究平衡性。
宋鹏也不会对某一类资产或某一个品种做行业集中的做法,相对比较分散。比如,做信用债和转债不押注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个券,做红利资产也会分散到符合红利特征的各个行业里。
3.
宋鹏的个性,据本人和同事的描述,用了「稳健」二字。
稳、即输出稳定,健、即强壮有力。
2022年底,理财产品赎回导致负反馈效应,债市发生两波急跌,持续一个月余。
身在其中,如果为了每天看相对排名比别人跌得少一点,抱着追涨杀跌的理念,可能就要抛掉。
宋鹏选择了抄底,重仓买入,因为价值看远一点,拿长线就能赚钱。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绝对收益理念。
这就是宋鹏的投资理念:从中长期角度出发,没那么关注短期业绩,不追涨杀跌。有时候,即使短期买了被套了,也会坚定的持有或者继续加仓,如果涨多了有泡沫也会卖出。
总而言之,「一切基于长期稳定输出的角度。」
而长期由片刻构成。对它们的把握,要灵活、要果决、要有力。这就是「健」。
宋鹏描述了应对短期理财赎回的整个过程:首先是认知,判断理财赎回的程度,判断公募基金卖债的行为路径,判断还会跌否,判断是否跌到位了。其次,判断出现价值之后,果断出击。并根据市场时时变化,把控每次买入的量。
2022年初,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一度迎来大跌。而在这之前,宋鹏根据去年和今年固收+基金的发行热度对比,以及市场交易情况判断得出:该类债券需求会减弱、流动性降低、卖出难度将提升。然后,他便让基金经理仔细研究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去年和今年的供需状况,并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他便指导团队成员集中卖出债券,规避了后面的大跌。
「调研得知,当年的后续供给发行量非常之大,而前期买盘已经买入很多,必然有压力,需要调整。」宋鹏解释道。
据媒体称,宋鹏每到重大事件发生,「敢于拍板、敢于做决策、敢于承担责任。」
4.
形容宋鹏的投资操作,很讲究盘感。
所谓「盘感」,就是时机、勇气、节奏。
「任何一个资产价格,都是买卖出来的。」宋鹏称,这一动态的过程是交易的本质。投资本身,就是一场进攻与防守的大型实战。
他描述的整个投资操作过程,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排兵布阵」。
即先研究整个局势,敌方处于什么阶段,我方处于什么阶段,该攻还是该守,如何排兵,如何做参谋,如何调研,如何做计划,如何实施,诸如此类。
他不会滔滔不绝讲述机械而教条的方法论。他会先把教科书式的框架的东西思考一遍,再抓住主要矛盾或市场主导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他说,「这事儿不能说太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说得太细就死板了,可能就不对了。所谓的框架,即大家在长期的学习和投资中都在遵循的东西,这些大概率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之中,所以要考虑灵活市场预期之外的东西。
比如宏观,在他看来只是投资判断的一个输入因素而已。还有资金、信心等各种因素。资本市场像一个很多变量不停输入的复杂系统,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内,另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了,就又发生了变化。
总而言之,现实中的投资是一个「活」的东西。
从外面看它像是建立在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上,但内里是一种经年累月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而形成的判断逻辑,背后又需要经得起推敲的论证过程。
灵感可能在电光火石之间,而决策过程一定要把各种信息、各种因素分析清楚,判断至少现阶段或者未来一段时间的阶段性的主导因素,重点研究其影响下的市场的运行。
2024年春节之前,A股持续探底。宋鹏选择了加仓股票。
第一步,从中期角度,判断跌出了价值,下跌是一个流动性问题,当时团队在计算,雪球敲入到什么程度了,判断已到尾声;同时买入的信号已经出现,各种政策信号。这些判断基于经验,也依靠研究。第二步,鼓起勇气,大胆买入,「研究和投资最大的区别是,研究得再透彻,不敢做也是白搭。」第三步,到什么位置,该如何派兵遣将,第一批进入多少仓位,都是讲究。
在此基础之上,「你又不能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
宋鹏始终是留有后手的。如果错了,如何止损,如何动态调整,如何撤退,复盘、反思、检视。一切都在策略之内。
就像必须要有方法论,既信它又不能全信它,对所有事情都抱有一丝怀疑的态度。「不要太自信,自信容易死得快。」
5.
去年以来,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或者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
从以前追求弹性、追求不确定性的高回报,转而追逐确定性、安全性、控制下跌风险。
因而,整个市场从成长股转向低估值的价值股,甚至更进一步描述,「红利股」。
宋鹏的股票仓位也相应做了切换,以适应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投资范式的变化。
宋鹏认为,配置红利股,考虑其高分红、估值低、下跌空间有限、确定性的特质,既适合二级债基,也适合整个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的变化。
配置这类资产,他也是从「策略角度」思考问题。
近日,红利股回调,避险资金撤出。相对于资产本身特性,这种下跌是快速地、急遽地、大幅度的。
宋鹏之前的判断,股息率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底仓的东西,但忽视了市场预期的快速变化、以及追涨杀跌资金的进出。
他开始仔细盘算,切换会持续多久,如何调整仓位适应短期的一些变化。
「大类资产发生急遽的变化,一定要小心。」宋鹏表示,短期或许超调,但可能反映人心。也有可能存在自己没想到的地方,结果还是对的。
最终,宋鹏判断,稍微看长一点,没那么大影响。调整之后,吸引力又上升了。
宋鹏每天都在思考和排查这些。
如果观点被验证,就坚持。如果和市场走势相反,就要适应调整。
6.
汇添富养老投资部,目前团队有7人。
成员背景是综合性的。丁巍擅长信用挖掘、刘通擅长宏观策略分析、孙丹做股票和转债。以及茹奕菡、胡剑飞、王清等三位同事做纯债。
宋鹏在搭建团队的时候,采用「通才+专才」模式,每一个人对债券市场中每一个细分板块的投资了然于胸,且每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所擅长。
团队对于宋鹏而言,也是一个矩阵,排兵布阵,相当于打仗时处处有参谋。
汇添富基金有专门的信用研究部门。但因为团队对信用债尤为重视,组合以高等级信用债为核心。因此宋鹏要求,团队每个人脑海里对主要的信用的行业和重点的信用代表的个券都要有一个印象,一旦出现机会,要敏锐地抓住。
团队的固定沟通机制是,每天有晨会、周会,月度有业绩会。实际上,团队每天随时都处于交流的状态之中。讨论过程往往有共识、也有分歧。在基金经理负责制下,每个主基金经理是独立决策的。宋鹏说,首先,判断「共识、分歧」,对与不对、个人接受与不接受,共识不一定对、分歧也不一定不对。其次,每个人判断多少仓位配置共识的东西、多少仓位配置分歧的东西。
主基金经理和其他人之间,决策是讨论出来的,在策略上做一个整体定位,做到稳健的平衡,而不是各做各的,个体目标服从整体目标,在一个大的策略体系下,每个人定位自己的位置。
据悉,一般在接管账户后,宋鹏会和基金经理一起写具体的建仓计划,包括建仓时间、仓位占比、投资品种、久期如何等等,在平时的运作中,需要评估组合的风险暴露是否适应市场的最新变化,随时进行调仓。除此之外,宋鹏还会每周单独和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操作检视、每月组织部门成员进行业绩检视和策略展望。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