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题图:风云君的研究笔记微信公众号
昨晚,量化机构在一周之内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一次,比起前几日被深度讨伐“砸盘真凶”,这一次证监会的指导无疑让市场对量化的反应更激烈一些,风云君所在俱乐部两天都在刷屏讨论,无疑是担心此次监管对量化交易的不利影响。风云君今天也来帮大家梳理一下来龙去脉。
先上结论:监管的实质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并推动量化市场健康发展,现阶段对量化交易是不会产生过多实质性负面影响的。给大家划几个重点:
首先,证监会本次对程序化交易进行指导,一定程度上是对程序化交易的重视和认可,推动其纳入《证券法》。“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存在加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其规范发展”。
其次,重点监控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1、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证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系统安全的异常交易行为;
2、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
3、多只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明显异常,期间程序化交易大量参与的;
翻译过来就是两件事儿:其一是对影响证券价格、交易量等异常交易行为重点监控,打击的是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的违法违规交易;其二是对高频交易的关注,但设定的监控标准可以说比较宽松,对主流量化策略的运行没啥实质性的影响。
当前主流量化机构的年换手基本都在200倍,150倍之下,而百亿以上的量化私募多是中频、中低频,可能受到影响的如高频的融券T0策略在市场上并不常见。并且对触发上述规则的行为并未说明要去限制,主要是机构要提供更多数据和信息来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控。
另外,程序化交易包括一些拆单算法,本身是为了降低交易对市场的冲击,而不是加剧市场波动。
因此,整体来看,大家没必要过度担心,主要为了防范市场风险,而非对量化交易的否定和限制,相反对量化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利好。
当然,具体细则还没出,风云君也会持续跟进,后面还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解读。
最近一周,关于量化的负面传闻热度扶摇直上,从莫名其妙地沦为砸盘“背锅侠”到被很多朋友解读为监管对量化的打压实锤。致使很多不爱宣传,只想低调做好策略的量化管理人都被迫站出来发声解释。
但我估计量化管理人似乎不会特别在意,毕竟我们拉一拉三年甚至五年的业绩,量化私募指增产品都是明显跑赢,实打实的做出了超额的。其实会被市场“噪音”轻易影响归根到底是不了解量化策略的运作原理。那么,量化到底赚的是什么钱,它真的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吗?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量化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理解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是抛硬币的例子,假如一枚硬币被做了手脚,正面朝上的概率变成了51%,反面朝上的概率为49%,这种微小的改变你可能掷个几百次也发现不了,但人做不到的事儿计算机可以。计算机可以在海量数据中发现这个小的规律。而每个小的投资逻辑就构成一个因子,即使每个因子的胜率只有50%-60%,那么通过分散持有几千只股票并不断调仓换手也可以获得整体较高的胜率和比较稳定的收益。
了解了量化的投资硬逻辑,大家应该很容易get到量化为啥能连续三年吊打主观多头了。常年满仓运作不择时,不预判风格,不押热门赛道,在市场风格切换频繁的震荡行情下,量化相对主观有绝对的优势。
我们来看看海通量化统计的今年214家量化私募基金的业绩。
500增强超额收益分布如下:
1000增强超额收益分布:
300增强超额收益分布:
截止到8.25日,沪深300指增跑赢指数的比例为82%,中证500指增跑赢指数的比例为88%,中证1000指增跑赢指数的比例为95%。
如果拉长看2021-2023近三年,每年下来,至少95%的百亿量化私募的500指增产品都跑赢了指数。看超额胜率的话,头部管理人的月胜率能做到70%-80%以上,意味着一年下来,大概能有8-10个月的时间都能跑赢指数,按年度来看,这一胜率能达到90%-95%,意味着几乎不会跑输指数。
另外,量化指增产品除了高胜率和比较稳定的收益之外,策略上的不断迭代优化是能不断适应市场的重要保障。怎么理解?举个例子,几年前头部量化私募还没有做到策略全频段覆盖的时候,各家策略有的集中在高频,有的深耕在中低频,策略的稳定性肯定是不如现在的(当前头部管理人可以说都能做到全频覆盖)。
比如说高频策略胜率高,稳定性好,并且高频要解决交易,通过技术手段去提升整体交易效率,交易速度,去降低不同预测频段的建仓成本,保障超额更好的实现;中频的作用是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的时候,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跟上市场的变化来捕捉确定性的alpha;而低频策略则具有低相关性,不容易受到市场流动性、成交量的影响,但预测的难度较大,对管理人模型的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而全频段覆盖可以大大提升策略对不同行情的适应能力,提高组合预测的准确性。当前,百亿量化已经在此基础上不断做精细化迭代,力求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出低相关的信号。
因此,以上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这两年跑输指数的主观管理人这么多,但却没发现哪家量化大幅跑输指数。今年以来1000指增超额的中位数也有11个点,而500超额的中位数也有7个点,而前20%和后20%的超额差距不到10个点。
胜率高,不容易踩雷,即使买错也不用担心跑输指数,量化多头产品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实是比较安全、省心的选择。
二、量化真的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吗?
首先从量化私募当前的规模上来看,整体一万亿左右的规模,占A股的交易量大概20%-25%,对市场的影响作用比较有限;如果看换手的话,当前百亿量化私募年化双边换手在100倍以上的都不大常见,并非秒级高频,而真正高频策略,比如300倍换手以上的私募规模都比较小,对市场的冲击非常有限。
其次,从市场波动的本质来看,一是系统性因素引发的整体波动,而量化私募产品常年满仓,“砸盘”减仓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其二,对于非理性的个股波动,更不可能是量化机构所为,千余只的分散持仓,加上策略的本质是捕捉个股的错误定价,长期看更能平抑非理性的市场波动,而非加剧。
最后,很多朋友其实对量化日内T+0有着比较深的误解,国内T+0非海外市场的真T+0,是“T+1”,即当天卖出的实际是昨天已经持有的底仓,并且收盘不留敞口。再者说,当前T+0策略规模占量化私募总管理规模的比例不足5%且量化T+0策略容量很有限,完全不会对市场交易价格形成单边压力。
另外,与早些年高频盛行的时代不同,T+0策略当前给量化多头产品带来的超额增厚较少,很多量化私募产品甚至不含有这个策略。要说市场下跌是T0砸出来的,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把市场的单边下跌或者非常规波动归咎于是量化基金的所做行为,是很不理性的。
三、量化基金被更加系统化的监管,该如何理解?
其实过去几年一直有对量化投资进行更加系统化的监管,比如2021年11月起基金业协会要求私募量化管理人每月提交《量化私募基金运行报表》里面涉及日均持有股票数量、日均股票成交金额(单边)、日均股票换手率(单边)、账户最高申报速率等。这个在当时看似收紧的监管,从过去2年来看,也并没有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据某家百亿量化管理人透露,在8月参加的上交所的一次调研会上,交易所对量化交易的态度大体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对量化公司的交易同任何一个个人投资者、其他机构投资者,所制定的规则是完全一致的,希望这个市场是公平透明的。
对比美国量化50年的发展史,当前美股市场量化算法的交易占比已高达75%,而全球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中,量化基金就高达8家,而国内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量化也已跻身7家。而看本土量化还不到30%的市场交易额占比,A股量化未来3-5年依然可享受超额的红利。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打不过就“毁掉”,去“泼脏水”不如去加入量化战胜市场!
最后,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少量化私募管理人在昨晚监管消息出台后第一时间发声,风云君也整理了一些知名机构对此作出的反馈。
幻方
程序化报备喊了有几年了,这回证监会也是借现在这个时机合适正式推出,规范量化市场反而是好事,对我们目前交易没有什么影响。
世纪前沿
自21年9月始,监管就和含我们在内的量化基金有过多次积极沟通,并且建立了信息登记和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最终沉淀为此次的发布。从结果看,对主流量化投资的意义是积极正面的。监管认可了程序化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同时也认可了程序化交易对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的积极意义。只是对特定环境下,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需要就程序化交易提出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要求,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当前我们还在等待具体细则进一步发布的过程中。仅就目前看到的信息而言,每秒300笔和一天两万笔申报的标准足够宽松,而且也只是针对超过的情况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如交易机位置和突发情况预案等。我们判断不会对产品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稳博
整体对于行业的规范,是利好行为。
我们根据现有算法交易来测算,每秒300笔以上对于交易策略基本没有影响,按笔均成交金额1万元测算,成交率 70%测算,2万笔申购,年化换手 50倍测算(日均20%),单产品上限规模7亿以上会被特殊关注。如换手200倍,单产品规模5亿以上会被特殊关注。
当前我司代销产品均不涉及这种情况。
结合我司实际委托情况,整体我们评估下来,对我们的目前策略不产生负面影响。行业的规范对于整个量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体利好的。
量派
目前每秒报单数在300笔以内,全天报单数也在20000笔以下,对目前策略不产生负面影响。
聚宽
1、初步判断,新规限制对我们的策略本身无实质影响;
2、10 月才开始执行,各家有充分时间做交易执行的适配;
3、条款是每个人都要遵循的,只要是公平的条款,就不必担心;
4、靴子落地,大家合法合规执行交易,可以放心了。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