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估值逻辑
题图:百度图片
一切的悲观都是来自情绪的宣泄(六)——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之变
十四、没有信心?
我很不喜欢跟基金经理谈论“信心”这个话题,因为基金经理的“信心”如同烂掉的白菜一样廉价,是三根阳线就能改变世界观的一个群体,赚钱之后永远都是信心满满,“一票在手天下我有”,亏钱之后永远都是“市场不好,中国要崩”。
信心这个话题跟基金经理讲的预期一样是飘忽不定的,是为了彰显自己并非那么无知而创造出来的词汇。预期能讲清楚吗?如果预期都讲不清楚那么凭什么能讲清楚信心?基金经理的信心就是阳线,够不够高,够不够多,这就是信心,涨了一倍就都有信心了。
我在这里更多是要讲社会大众的信心划分。目前社会大众悲观者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1、极度没有信心、不需要财富增值
这个群体主要特征是时代变革中受伤最重(行业受损、政府强监管),他们还有很多资产,由于存在灰色收入、行业监管等问题而害怕失去财富,所以会选择移民,但是大部分资产还得留在国内。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康波周期的红利,已经完成了个人的财富积累,但是由于时代转化、打击权贵、反贪反腐、政府监管、行业萎缩等原因受损严重而出现严重担忧,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们了,所以他们悲观,极度没有信心,他们之前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已经不能为其所用。这部分人占极小一部分。
2、随波逐流型的怨者,还需要财富积累和增值
这个群体受到的伤害不是很重,有一定财富积累但是还没有达到前一种人的数量级别,还需要做更高的财富积累。他们往往是看到上一个类型的人如何悲观,被感染,再伴随一些其他社会问题而越来越悲观,但是由于还需要在国内做财富积累和增值(海外更难做积累),所以随波逐流的发泄自己的不满,转身还要去做事情,还想做更高的财富增值。我们把这个类型称为“怨者”,因为有些不满,还得生活在这个大地。
3、有点小知识,纯粹为了证明自己的小白领
这个群体是财富积累很小,处于公司的中间层或者基层,行业受损或者看到别人受损,以“天下为己任”的心态慷慨激昂,仿佛统领千军万马,尤其是天天把“民主、法治、改革”挂在嘴边,这个群体很大,而且财富积累并不高,享受红利较低,但是又接受了一些外来思维,网络吵架也是以这个群体居多。他们无所谓悲观不悲观,更多是被利用和左右的民意。按照阶级论,这个群体就是毛主席笔下的小资产者,“作为劳动者,在思想上倾向于无产阶级,作为私有者,又倾向于资产阶级,极易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既具有革命性,同时也存在政治上的动摇性、斗争中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我们不以意识形态作为表述,主席在这一段讲的是这部分人认知不深,极易摇摆,没有信仰和立场,是我们的盟友。这个群体广泛分布于城市安家生活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群体。
以上群体占据中国人口多少比例呢?也许只有10%,肯定不会超过20%,因为城市生活的人都很忙,没空去悲观,毕竟车贷、房贷、孩子的补课费足够让人头疼了。我们还有广大的生活在农村、服务行业底层从业人员、第二产业的产业工人等群体,这些人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他们有没有信心?他们才不关心这些事情,只要有机会都想着如何多赚点钱。所以,我们的财经专家不要总说大家没信心,“你既不代表平均,也不代表大多数”,你只代表你自己,不代表这群沉默的大多数。
最近五年的转移支付和对农村的反哺,让大部分底层人获得了实惠,我岳母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在北京医院做一次手术,8万费用给报销了6万5,她很开心。
不要轻易谈民众信心,因为我们只代表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接触的一个群体。没有信心都已经说了二十年了,谁还管这些事情?
归根结底没有信心来自两个问题,第一是利益受损,赚钱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了;第二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第一个问题,只要能有个赚钱机会就会都开心,如何把握赚钱机会呢?需要抛弃原有框架、改变思想、认清新的时代脉络。要从底层认知改变,如果不能改变就会变得很拧巴,又想赚钱又很悲观。
第二个问题是民族自信问题,也就是国家提倡的四个自信。当一个国家一穷二白时候一定会出现“文化不自信、民族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所以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出现“文化入侵”,这个入侵不是贬义词,是个中性词。资本流入伴随的是满足资本要求的管理、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流入。因为穷,所以资方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从戊戌变法之后走得就是这条路,五四运动是否定所有,乃至改革开放至今一直在否定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乃至体制和制度。
但是当我们开始变得富强之后,就会出现文化觉醒、民族觉醒,开始产生“四个自信”,这在国家生命周期里面体现的十分完整。现在只是觉醒,再等一代人的时间,社会心态会更加“自信”。我们看富家子弟很少有自己否定自己的,都是给人阳光自信的感觉。这是时代产生的代际文化变化,这只能靠时间来磨合和积累。
十五、未来之路
这是我在2019年完稿的工业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已经放到《估值逻辑—中国的繁荣》),4年前写的内容逐渐成为现实,但是很多人还没有读懂这里面的内核,我在这篇长文最后一部分再写一点我没有写的事情。
在这部分我们更偏向投资端,先排除几个方向,不是说我们排除的方向没有成功的,只是说在大的宏观逻辑之下,当前这些方向成功的概率是在一个康波周期里面最低的时候。
1、不要投“大成长空间”、“成长”
之前投资会讲成长好、未来空间大。未来建议降低这方面的配置,因为康波周期萧条期没有什么大成长空间,这个也是我在去年十大预测时候讲的“成长策略将跑输多年”,这是大的时代造就的产物,大的成长空间和大市场往往会成为埋葬资金的场所,尤其是一级股权投资。这样的公司一定要降低配置,因为成功概率极低。二级市场就无所谓了,反正大家炒作主题都是一样的,两年前的新能源已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了,甚至某宏观大V在2022年6月份喊出来“不买新能源等同于2006年不买房”;往前推是2020年的5G;到了2023年更是在三个月时间出现了三次“工业革命”,ChatGPT、常温超导、攻克癌症(美国炒作主题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在股票市场连星际门都造出来了!主题炒作就是主题炒作,不要往改变人类那个方向给自己脸上贴金。
康波周期萧条期重点是稳定和活下去,而不是成长。
研究经济史的人都会知道,没有那么多成长,稳健的活下去就是最好的成长。尤其是康波周期萧条期,这个阶段没有总需求的扩张,也没有新的改变效率的技术进行扩散,大部分行业都开始进行整合,龙头公司欺负中间和尾部的企业,侵蚀市场空间,哪有那么多成长,小企业做大的难度是几何级的增加,这是一个完整康波周期中最难存活的时间窗口。
2、新的商业模式
很难有新的商业模式爆发,能尝试的早就有人尝试了。新的商业模式在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向服务端进行扩散的时间可以出现,因为市场足够大,可以通过烧钱来完成商业壁垒的构建。但是康波周期萧条期没有技术扩散,我们看到的ChatGPT也是传统技术向服务行业的最后扩散,算是吃干抹净的扩散形态,那么就很难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难道我们现在开一个网络银行就能颠覆工商银行的地位?
3、不能自我创造现金流
如果不能自我创造现金流,那么是有很大问题的,尤其是需要借债赌下一波景气周期实现资产增值多倍的模式。二十年前的企业家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活动家,他们一手连着政府、一手连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金融机构获得大量的资金再从政府手中拿到好的资产,杠杆加得越高,下一个短周期景气过程中(3~5年)获利就越高。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注重护城河的构建,手中很多资产不能自我创造现金流,需要不断依靠举债维持,一旦资金链断裂那么将会彻底的崩塌。明天系、泛海系、中植系、宝能系、地产圈的江湖大佬近些年的现状让人唏嘘不已,自我创造现金流是何等重要!五年前我们曾经写过“一个时代的落幕是需要拉上一个时代的大佬祭天”,现如今一言成谶。
如果特别好,为什么自己不能养活自己?
4、流动性低、重资产行业
流动性低的重资产行业容错率更低,而大的宏观背景使得出错率更高,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介入,或者至少要大幅度降低配置比例。因为现在不是总需求向上过程中的百花齐放时代,那时候机会主义盛行,“东边不亮西边亮”,“广撒网”总有收获,现在是“深耕细作”,讲的是竞争优势阶段,“广撒网”有可能就是钓鱼中的“打空窝”,半车鱼食下去上来两条鱼。
因为退出艰难,所以往往要血拼到底,结果也许并不美好。
这以上四点一些中小企业家也许看清楚了,未来是一个对中小企业不是特别友好的时代,除非是真有技术或者足够的竞争优势,否则不要轻易举债,如果需要依靠举债来维持企业,那最好就不要维持了,因为有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不要拿过去二十年扛过低点迎来辉煌的案例鼓励自己,因为这个法则不适用了。回收现金流,经营好个人、企业现金流,配置好比重,不要轻易冒进扩产投资,两个字--“苟着”。轻易不要有什么梦想,那是康波周期回升期和繁荣期的事情。梦想是有代价的,守城比创业更难。个人轻易不要创业,这是一条无底洞和不归路。
不要讲制造业投资不高是大家没信心的表现,工业化成熟阶段,企业投资注定下降,毕竟大家的钱都是靠实业辛苦赚回来的,现在让大家怎么去做投资?到处都是产能过剩,建设好的产能如果没人要就是废铁一堆,除了能让数字好看,实际的经济效益肯定不好,毕竟龙头企业产能在那里摆着,中小企业很难从龙头企业手里抢蛋糕,这不是没信心,而是时代不允许“机会主义”式的大投资。最后体现在宏观数据上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康波周期第四朱格拉周期注定是最平滑的。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国家层面上,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化解债务和金融风险;调节内部三大不平衡;加大转移支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偏重对三农的反哺;加速低效企业退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完善失业再就业等保障机制;加速科研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保持制造业立国之路,推进产业升级;以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发挥创新创造功能;发掘工程师红利,以市场化为导向培育高端制造业竞争力(保证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发展的公平竞争机制);对内继续发挥二元体制优势,国有企业稳定宏观经济大局,龙头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培育“专精特新”攻坚力量。
国际层面,不屈服、不示弱、不站队、不结盟;守住国家底线,增强军事力量;对外转移中低端产能和资本,开辟投资空间、渠道,抢占更高级的海外需求。
这些都是已经在做或者正在做的,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国运昌盛!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