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股泡沫,两位大佬发话了

EarlETF
6103-06 10:24

作者:EarlETF

题图:EarlETF微信公众号


投资的世界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心理游戏。你以为自己在追逐数字,其实是在追逐人性。2025年的市场,喧嚣依旧,美股一再创下新高,人工智能(AI)的热潮让人们眼花缭乱。

可就在这股热浪中,两位投资界的老将——GMO的杰里米·格兰桑(Jeremy Grantham)和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不约而同地站出来,谈起了那个让人既兴奋又不安的词:泡沫。他们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在狂欢的人群中,又像一盏灯,照亮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

我读了他们的访谈,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出答案:我们究竟身处怎样的市场?泡沫是已经破裂前的最后疯狂,还是还有转圜余地

图片

他们的看法既有重合,又各有侧重。一个像历史学家,翻开过往的账簿;一个像心理医生,剖析当下的情绪。他们的声音值得我们停下来听一听。

泡沫的本质:人性的放大镜

格兰桑和马克斯都相信,泡沫不是什么神秘的经济现象,而是人性在特定条件下的放大镜。格兰桑说,市场从来不是教科书里讲的那样,靠什么有效市场理论或者股息折现模型运转。“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在推动市场,”他在访谈中直言。自1925年以来,低通胀、高利润率、稳定的经济增长,这些让投资经理“安心”的东西,才是市盈率飙升的真正推手。换句话说,当人们感到安全,他们就愿意为未来的希望支付更高的溢价。

马克斯则更直接地把矛头指向心理。他提到“踏空恐惧症”(FOMO),引用金德尔伯格的话:“没什么比看到朋友赚钱更难过的了。”他说,市场的理性靠的是风险厌恶——亏100美元的痛苦远超赚100美元的快乐,这让大多数人天生保守,扮演着“市场警察”的角色。可当这种厌恶被贪婪取代,当错过的恐惧压倒亏损的恐惧,理性就崩塌了。我喜欢马克斯的一个比喻:如果你听说朋友两年前买了某只股票,现在赚了五倍,正确的反应不是立刻冲进去,而是告诉自己,“我错过了,接受现实。”这听起来简单,却几乎没人能做到。

两人的话让我想到,人性是泡沫的燃料。数据和模型只是表象,真正点燃市场的,是我们内心的冲动。

新技术:泡沫的完美温床

如果说人性是燃料,那么新技术就是火种。格兰桑和马克斯都提到,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伴随着泡沫的诞生。格兰桑回顾了铁路时代,那时候人们清楚铁路会改变生活,于是资本蜂拥而入,在利兹和曼彻斯特之间修了六条铁路线。结果呢?市场崩盘,投资者血本无归。再看互联网泡沫,资金涌向“.com”公司,许多连盈利模式都没有,最终亚马逊从废墟中崛起,而大多数同行灰飞烟灭。今天,他说,AI也是如此。它会改变世界,没错,但越重要的技术,越容易让人们失去分寸。

马克斯也有类似的观察。他提到1630年的郁金香热、1720年的南海泡沫,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漂亮50”。那时的成长股投资还是新鲜事物,人们追捧IBM、可口可乐,认为这些公司永远不会出错。他特别讲了一个例子:Simplicity Pattern,一家做缝纫模板的公司。当时的高估值基于一个假设——美国人会一直自己做衣服。可现在,谁还自己缝衣服呢?“多高的价格都不算高”的想法,在新技术面前一次次重演,今天的AI也不例外。他在访谈中说,AI的潜力巨大,但没人知道如何给它估值,这正是泡沫的绝佳条件。

两人都没否认技术的重要性。铁路确实提升了生产率,互联网催生了谷歌和亚马逊,AI可能带来更大的变革。但他们的警告很一致:重要性不等于合理估值。越是耀眼的新东西,越容易让人忘了问一句:我付出的代价值不值?

当前的市场:超级泡沫,还是预警信号?

说到现在的市场,格兰桑和马克斯的语气开始分化,但担忧是一样的。

格兰桑很明确,他认为美股已经晋级“超级泡沫”。他列了一堆数据:席勒市盈率超37倍,正常水平是18倍;总市值与经济增值的比率创历史新高,连“巴菲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他和GMO的同事Ben Inker 25年前就研究过,市场估值跟理论无关,而是情绪的产物。

现在,他说,2021年末的市场已具备超级泡沫的所有特征,2022年本该全面崩溃,可ChatGPT横空出世,救了“七巨头”一把。到2023年底,其他人眼红了,纷纷入场,泡沫越吹越大。他把这比作1989年的日本股市泡沫——那才是史上最夸张的泡沫,而现在排第三,仅次于1929年。

马克斯没用“超级泡沫”这个词,但他也没否认风险。他最警惕的是一种心态:“多高的价格都不算高。”他说,当你听到这话,或者感觉市场弥漫着这种情绪,那就是个重大警示信号。他没给出具体预测,而是问:如果价格不需要理性分析,那我们凭什么相信它不会崩?AI的热潮让他想到“漂亮50”和互联网泡沫,兴奋和恐惧交织,推高了估值,但他停留在提问:它真能撑得住吗?

两人的不同让我着迷。格兰桑像个数据控,拿历史和指标说话;马克斯更像个哲学家,盯着人性不放。但他们都指向一个事实:市场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泡沫破裂后的世界

泡沫总会破,这是格兰桑和马克斯不争的共识。格兰桑回忆,日本股市从市盈率65倍跌到全球最便宜,花了20年才触底。互联网泡沫时,亚马逊股价跌了92%,但熬过寒冬成了巨头。他警告,如果市场回归正常,跌50%是起码的。他建议挑基本面扎实的公司,别背太多杠杆——1929年大崩盘时,便宜的小公司全军覆没,可口可乐跌了75%还能站着。

马克斯也爱聊抄底的机会。他以橡树资本的风格说,要在泡沫破裂后捡便宜,得先在狂热时留一手现金。如果你跟风把钱都扔进高点,崩盘后不仅没子弹,连信心都没了。他举了个例子:某资产从90美元跌到50美元,你不敢买,怕它再跌到10美元——这和之前盲目追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保持纪律,才能在别人崩溃时出手

他们的思路让我想到,泡沫破裂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可前提是,你得活到那一天。

投资建议:谨慎与机会并存

面对泡沫,他们的建议既有共鸣,也有各自的味道。

格兰桑给了具体的方向。他看好绿色经济——气候变化和电网升级是刚需,AI和加密货币还推高了电力需求。这板块被市场低估,迟早会反弹。他还说,未来5-10年,非美市场可能跑赢美股,新兴市场跌时跟得快,涨时也更猛。他提醒,别杠杆过头,挑利润率高的公司,这样才能扛住震荡。

马克斯的建议更像人生忠告。他在《投资最重要的事》里写道,投资前先问自己想要什么——暴富还是稳健?然后匹配资产,别跟风。市场热时加仓,可能赶上泡沫尾声;市场冷时减仓,可能锁住亏损。他没指明板块,只说留现金,别在狂欢中把自己掏空。

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格兰桑像个导航仪,告诉你往哪走;马克斯像个教练,教你怎么跑。可他们的核心一样:泡沫面前,谨慎是最大的智慧。

更广阔的视角:泡沫之外的忧虑

格兰桑的访谈让我惊讶,他不只谈泡沫,还聊了人口下降和能源危机。他说,欧洲劳动人口每年减少0.5%,生产率也跟着掉,这不只是数字,而是“动物精神”的衰退——幼儿园关门,企业不扩张,人们不敢冒险。他担心AI和加密货币推高电力需求,却未必带来需求平衡,甚至可能加速社会冲向悬崖。

马克斯没走那么远。他把焦点锁在泡沫的心理机制上,人口和能源没提。他更关心眼前的市场,怎么不被情绪绑架,怎么在狂热中保持清醒。

这让我觉得,格兰桑是个大格局的思考者,泡沫只是他世界观的一部分;马克斯则是个专注的匠人,把投资这件事磨到极致。

市场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既是理性的计算器,也是情绪的放大器。格兰桑和马克斯让我看到,泡沫不是偶然,而是人性、技术和历史的必然碰撞。他们没告诉我明天会怎样,但给了我一副眼镜,去看清当下的疯狂。

既然杰里米·格兰桑和霍华德·马克斯都在谈美股的 AI 泡沫,那么顺着这个话题,再回望我们,泡沫之下的机遇。

AI 的这种泡沫的风险,除了是 Beta 层面的,另一种不容忽视的,则是中美比价之下 Alpha 层面的。

当然,谈及这个趋势,Deepseek R1 在 1 月 20 日发布后的“爆火”,无疑是关键主因。而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则是在 2 月初,拥有 Qwen 开源大模型的阿里巴巴,股价显著跑赢以LLama开源大模型而闻名的 Meta。

image-20250305132724842

一夜之间,曾经被质疑是不是在电商大战中落下成的阿里巴巴,没人再关心这种落后,而是将其当作中国大模块的映射,著名互联网评论人潘乱写的《AI重写了阿里所有业务的价值》一时间更是刷屏。

Deepseek R1 会否引发科技股的“东升西降”?显然当下已经初现端倪。

当然,港股领域的科技股,也不仅仅是“东升西降”的格局,毕竟背后更重要的还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复苏,对于许多与中国消费市场休戚相关的中概股,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看 3 月 5 日港股科技股的表现,也体现是了市场对当日政府工作报告的“点赞”。

从这点而言,类似港股科技 ETF(513020)显然从长线和中短线波段角度,依然是 2025 年必须重点关注的大趋势了。还要补充一句的是,作为跨境 ETF 品种,这是可以做 T+0 交易的,近期中国资产的震荡加剧,用好 T+0 属性,也能捕捉更多短线波段的机会。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