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考察常见选股因子的季节效应,主要包括月历效应和假日效应。在考察时,因子均经过去极值和标准化处理。除市值因子以外,其余因子还对市值和行业进行了正交处理。考察时间区间为2005年7月至2022年6月,共17年数据。
为纵向对比因子在不同时期的选股收益,我们以股票收益率对因子值截面回归的月溢价,来反映因子的选股效果。在横截面回归方程中,回归溢价代表增加一个标准差的因子暴露,平均而言,能带来多少收益。
01
常见因子的历史业绩表现
05年以来,市场整体呈小盘价值风格,即小市值、低估值股票优于大市值、高估值股票(表1)。但与其他因子相比,这两个因子波动率较大、稳定性较低,月胜率仅50%左右,年胜率55.6%。而反转、波动率、换手率、ROE和SUE因子的选股收益更为稳定,月胜率均超过60%,年胜率在90%-95%左右。
小市值因子与反转因子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价量因子和基本面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图1)。即,小盘风格较强时,反转效应也较强。如2007-2015年,小盘风格显著,反转因子的表现也非常突出。低估值因子则与波动率因子显著正相关,而与ROE、SUE显著负相关。即,价值风格下,低波动的股票表现优异;而成长风格下,盈利好、增速快的股票表现突出。
同类因子相关性较强,而不同类别因子相关性较弱。例如,2014年,ROE和SUE表现较弱,而反转、换手率、波动率表现较强;2020年,价量因子普遍失效,而基本面因子表现优异。
02
月历效应
2.1 市值
2005年7月至2022年6月,市值因子的年化单位溢价(月均溢价*12,下同)为-4.1%,统计显著。即,过去17年间,市场整体呈小盘风格;平均来看,1个标准差的小盘暴露能带来4.1%的超额收益。
分月度来看,小市值因子在2、3月份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这两个月份,因子年化单位溢价均超过19%,年胜率超过80%,收益幅度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其他月份。而与之相邻的1、4月份,则小盘较弱,甚至呈一定的大盘风格。除此之外,5月份和8月份小盘风格也相对较强,概率不低于70%。
为剔除个别年份异常值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构建带有2、3月份以及5、8月份的虚拟变量,对市值因子的月溢价序列进行稳健回归。如表3所示,考虑异常值影响后,2、3月份的市值因子溢价显著为负,因子年化单位溢价达18.4%。5、8月份的溢价也显著为负,但收益幅度略小于2、3月份,年化11.0%。可见,2-3月份以及5、8月份小盘风格显著。
与2-3月份以及5、8月份的小盘风格不同,6月、12月份,市值因子溢价为正(表2),即市场整体呈大盘风格。但大盘溢价稳定性较弱,6月份大盘走强的概率为70.6%,12月份为52.9%。
2月份的小盘效应可能与投资者情绪有关。A股存在较为明显的“春季躁动”行情,2006年以来绝大部分年份的2月份,wind全A指数均上涨,年胜率76.5%,平均涨幅高达3.7%(图13)。临近春节,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市场表现喜人。而平均来看,小盘股的上涨弹性远远高于大盘股。基于市值将全A个股等分为10组,市值最小1/10股票组合的上涨捕获比例为1.17,而市值最大1/10股票组合的上涨捕获比例仅为0.98。可见,市场上涨时,小市值个股的上涨空间更大。在春季躁动行情的带动下,上涨弹性更大的小市值股票更受投资者青睐,相应地,2月份的小盘溢价突出。
3月、5月、8月份的小盘风格可能与流动性宽松有关。如图14所示,反映资金面松紧程度的7天回购利率在这3个自然月均达到局部低点。流动性宽松,市场对流动性高的大盘股配置需求降低,而具有流动性溢价的小盘股的投资需求增加。受流动性溢价驱动,3月、5月、8月份的小盘风格也较强。
资金价格的“半年末效应”可能是每年6月、12月小盘风格走弱、大盘风格走强的重要原因。半年末是金融机构考核的关键时点,这个时候,金融机构对资金的需求往往都比较旺盛,从而带来了资金价格规律性上升的现象。如图14所示,7天回购利率在6月、12月通常都会季节性冲高。在高企的资金成本下,投资机构倾向于增加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以应对潜在的产品结算与赎回。基于流动性配置需求的上升,高流动性的大市值股票在6月、12月份的表现优于低流动性的小市值股票。
2.2 估值
2005年7月至2022年6月,估值因子的年化单位溢价为-1.8%(表4)。即,过去17年间,市场整体呈价值风格;平均来看,1个标准差的价值风格暴露能带来年化1.8%的超额收益;但该因子稳定性弱,统计不显著。
分月度来看,与全区间的价值风格不同,在5、6月份,估值因子与股票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即估值越高,股票收益表现越优,市场呈成长风格,概率为82.4%。为剔除异常值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构建带有5、6月份的虚拟变量,对估值因子的月溢价序列进行稳健回归。如表5所示,在考虑异常值影响后,5、6月份的估值因子溢价显著为正,即成长风格显著,因子年化单位溢价为11.0%;其他月份则呈较为显著的价值风格,但溢价相对较小,年化3.5%。可见,5、6月份的成长风格显著。
5、6月份的成长风格可能源于业绩支撑。随着年报、一季报披露完毕,一些成长股的成长属性得以验证。如下表所示,2005-2021年,估值最高的1/10股票上年度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为29.2%,显著高于估值最低的1/10股票(-5.3%)。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向好的成长股在年报披露完后的5、6月份,更受投资者关注,收益表现相对较优。
2.3 价量因子
2005年7月至2022年6月,市场整体呈反转效应,低涨幅、低波动率、低换手率的股票具有正超额收益,反转因子、波动率因子、换手率因子的年化单位溢价分别为-5.3%、-5.7%、-7.8%。3个价量因子的稳定性均较强,月胜率在70%左右,统计显著。
整体来看,价量因子下半年的表现强于上半年。以反转因子为例,该因子在1-6月有效的概率大概在60%左右,而7-12月有效的概率基本都在70%以上,可见反转因子下半年的稳定性更高。此外,2、3月份经历极端小盘行情后,4月份低波、低换手率股票更胜一筹,小盘风格则暂时休整。
为剔除异常值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构建带有上半年(1-6月份为1)、下半年(7-12月份为1)的虚拟变量,对价量因子的月溢价序列进行稳健回归。如表8所示,在考虑异常值影响后,上半年、下半年价量因子的溢价均显著为负,即反转效应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均显著有效。相对而言,下半年的溢价要高于上半年,且稳定性更高,t值更显著。特别是对于换手率因子,上半年的年化单位溢价为-5.9%,下半年为-10.9%,两者相差5.1%,统计显著。可见,整体来看,下半年的价量因子表现相对更优。
下半年反转效应相对较强可能与投资者情绪周期有关。上半年,投资者开始寻找新年的投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相对乐观,热点主题和个股的延续性强,反转效应相应较弱。而下半年,情绪逐渐谨慎,热点的延续性较弱,涨幅也比上半年小。相应地,反转效应较强。
实际上,如下表所示,上半年涨幅最高的100只股票相对于全A等权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为106.8%,而下半年为93.1%。即,以涨幅最高的100只股票反映的热点收益率,上半年比下半年高13.7%。此外,统计截面个股收益分化度(波动率),上半年为35.4%,下半年为29.6%,上半年的个股分化度明显高于下半年,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上半年热点的延续性较强。
2.4 基本面因子
2005年7月至2022年6月,ROE因子、SUE因子的年化单位溢价分别为4.6%、4.4%,统计显著。即平均来看,1个标准差的ROE和SUE暴露,分别能带来4.6%和4.4%的年化超额收益。
整体来看,年报和中报披露后,5-6月份,9-10月份,基本面因子表现较优,ROE和SUE因子有效的概率较大。另外,岁末年初,在寻找投资主题的过程中,投资者也会比较注重公司基本面。
为剔除异常值造成的影响,我们通过构建5-6月份、9-10月份、12-1月份因子值为1,其余月份为0的虚拟变量,对基本面因子的月溢价序列进行稳健回归。如表11所示,在考虑异常值影响后,上述月份基本面因子的溢价显著为正。ROE年化单位溢价为8.4%,SUE因子年化单位溢价为6.5%,均显著优于其他月份。可见,年报、中报披露后及岁末年初,基本面因子的表现较为优异。
2.5 小结
综上所述,过去17年间,常见因子的表现存在一定的月历效应。岁末年初,在寻找投资主题的过程中,投资者会比较关注公司基本面,基本面因子表现优异。2-3月份,受投资者情绪以及市场流动性宽松影响,小盘风格显著,小市值因子有效概率大。经历2、3月份的极端小盘行情后,4月份低波动、低换手率股票更胜一筹,小盘风格则暂时休整。5-6月份,年报、一季报披露完毕,基本面优异的公司受到投资者较大关注,ROE、SUE因子表现突出;同时,财报披露后,一些成长股的成长属性得以验证,成长风格走强的概率较大。进入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投资者情绪相对较为谨慎,热点延续性较弱,月收益率、换手率、波动率等反转类因子表现较为优异。此外,中报披露后的9-10月份,基本面因子表现突出。
03
假日效应
除双休日外,A 股休市的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统计假期前5个交易日和后5个交易日的因子溢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节前市场追逐确定性,低换手、高盈利的大盘蓝筹股更受投资者青睐。大市值、低换手率、高ROE因子的平均5日溢价分别为0.40%、0.40、0.23%,次胜率分别为62.6%、79.4%、76.6%,表现突出;选股收益明显优于其他因子,且显著强于节后(表13)。
节后市场转而追求高弹性,前期跌得多的个股、小盘成长股,更受投资者欢迎。小市值、高估值、反转因子的平均5日溢价分别为0.38%、0.21%、0.21%,次胜率分别为69.2%、57.9%、70.1%,均在1%的置信度下统计显著,表现突出,选股收益明显优于其他因子。基本面因子中,节后盈利因子的表现明显下滑;而SUE因子则整体较为稳定,节前节后无显著差异。
04
季节效应的简单应用
根据因子的季节效应,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应用。例如,配置一定比例的卫星策略,或者在风控模型中放松风格约束等,以此来增加组合在相应风格上的暴露,提升业绩表现。
4.1 策略配置
根据节假日效应,节前市场追逐确定性,低换手、高盈利的大盘蓝筹股表现优异。因此,节前可配置相关风格的策略,如高盈利组合。该组合节前5个交易日相对wind全A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为0.75%,次胜率65.6%,统计显著(表14)。高盈利组合的构建可参见《如何优雅地抄基金经理作业(四)——盈利、增长、现金流:不可多得的基本面三角》。
而节后,市场追求高弹性,前期跌得多的、小盘成长股,更受投资者欢迎。因此,节后可配置相关风格的策略,如小市值+高增长组合。该组合节前平均跑输wind全A指数0.18%;而节后表现优异,相对市场平均超额1.55%,次胜率75.0%,统计显著。小市值+高增长组合的构建可参见《选股因子系列研究(八十三)——盈利加速的定量刻画与高增长组合的构建》。
即,从持有5个交易日的结果来看,节前高盈利组合表现优异,而节后小市值+高增长组合表现突出。
上图统计假期前后1-20个交易日,小市值+高增长组合与高盈利组合相对于wind全A指数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结果显示,假期前1-10个交易日,高盈利组合超额收益突出,且显著优于小市值+高增长组合。而假期后,特别是假期后1-5个交易日,小市值+高增长组合超额收益突出,且显著优于高盈利组合。可见,节前更适合配置高盈利组合,而节后小市值+高增长组合的超额收益空间更大。
4.2 风控模型放松约束
例如,对于市值因子,若将2、3、5、8月份的市值暴露由0放松到0.5个标准差,其他月份保持市值中性不变,对指数增强组合超额收益表现有显著提升。由下表可见,该方法可以在不明显增加风险的情况下,提升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的超额收益率。特别是对于alpha来源较少的沪深300增强组合而言,更是如此。年化超额收益可由10.7%提升至14.1%;分年度来看,过去10年中有9年均跑赢原组合。
对于估值因子,若5、6月份较强的成长风格得以延续,那么我们可以在这两个月份放松估值敞口(由0.2放大为1)。结果显示,这两个月较宽松的成长风格暴露,可以在不明显增加风险的情况下,提升指数增强组合的超额收益率,年化提升0.6%;分年度来看,过去10年间有7年均跑赢原组合。
05
总结
2005年7月至2022年6月的17年间,A股整体呈小盘价值风格,即小市值、低估值股票优于大市值、高估值股票;但与其他因子相比,这两个因子波动率大、稳定性低,月胜率仅50%左右。而低涨幅、低波动、低换手、高ROE和高SUE异象统计显著,且稳定性高,年胜率在90%-95%左右。整体来看,同类因子相关性较强,而不同类别因子相关性较弱。此外,小市值因子与反转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即小盘风格较强时,反转效应突出。低估值因子与波动率因子显著正相关,而与ROE、SUE显著负相关。即价值风格下,低波动的股票表现优异;而成长风格下,盈利好、增速快的公司表现突出。
常见选股因子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效应,主要包括月历效应和假日效应。
岁末年初,在寻找投资主题的过程中,投资者会比较关注公司基本面,基本面因子表现优异。2-3月份,受投资者情绪以及市场流动性宽松影响,小盘风格显著,小市值因子有效概率大。经历2、3月份的极端小盘行情后,4月份低波动、低换手率股票更胜一筹,小盘风格则暂时休整。5-6月份,年报、一季报披露完毕,基本面优异的公司受到投资者较大关注,ROE、SUE因子表现突出;同时,财报披露后,一些成长股的成长属性得以验证,成长风格走强的概率较大。进入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投资者情绪相对较为谨慎,热点延续性较弱,月收益率、换手率、波动率等反转类因子表现较为优异。此外,中报披露后,9-10月份,基本面因子表现突出。
从节假日角度来看,节前市场追逐确定性,低换手、高盈利的大盘蓝筹股,更受投资者青睐。大市值、低换手率、高ROE因子表现突出,选股收益明显优于其他因子,且显著强于节后。节后市场转而追求高弹性,前期跌得多的个股、小盘成长股,更受投资者欢迎。小市值、高估值、反转因子表现突出,选股收益明显优于其他因子。
若季节效应得以延续,在部分时间点,我们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相应风格的卫星策略;或者在指增风控模型中放松相应风格的约束,来增加因子暴露,提升业绩表现。例如,节前高盈利策略超额收益显著,而节后小市值+高增长策略超额收益空间更大。即相对而言,节前更适合配置高盈利组合,而节后则可配置小市值+高增长组合。对于指增策略而言,有条件地放松风格因子的约束,可以在不明显增加风险的情况下,较为明显地提升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的超额收益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通量化团队”,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