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融圈女神经
题图:金融圈女神经 微信公众号
曲艳丽 | 文
汇添富TMT团队的微信群大本营,叫做“宇宙IT研究群”。
在大本营,有些或轻松、或激烈的讨论可能持续到深夜。最近,他们在讨论AI和半导体国产化,讨论算力新技术诸如CPO光电共封装技术、OIO光连接技术等对光模块业务前景的影响。
沈若雨也是其中之一。今年,他管理的汇添富互联网核心资产等,在底部加仓互联网、AI算力等,过去半年录得收益率26.2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1.04%,数据来源:业绩经托管行复核,基准来自汇添富,截至2024/10/8)
沈若雨的推理逻辑,很注重把复杂的信号提炼出来,分解为较为清晰的关键假设,然后观察关键假设是否发生明显变化。
他的投资框架的第一条,就是“提炼信号”与“关键假设”。
1.
如何提炼关键信号?沈若雨认为,组合的超额收益往往发生在关键的时间点。
2024年初,汇添富互联网核心资产六个月持有混合A大举加仓互联网。(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在此之前的三年间,恒生科技指数自最高点到最低点,跌幅一度超过70%。(数据来源:Wind)
今年初,他判断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内互联网巨头集体大幅回购。沈若雨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其中的关键假设是,这一类资产是有长期价值的,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价值中枢有锚,而当前价格已经明显低于内在价值。上市公司认为自身价值被低估。
他提炼的第二个信号,是最不理性的、最看空的资金出清较为彻底。而关键假设是,等待不理性的资金基本出清之后,边际影响弱化,可能就是回归真实价值的时候。
2021年,沈若雨重仓半导体。
当时,半导体处于严重供需失衡的状态。通常电子行业遵循摩尔定律,逐年降价,但那一年,芯片反而涨价最厉害,严重供不应求,整个行业的供需缺口很大。
沈若雨又嗅到了“可提炼的信号”的味道。他判断,半导体行业极度景气。
沈若雨背后的关键假设是,供需缺口不是转瞬即逝,半导体行业扩产有其规律,新增产能至少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
又叠加国内晶圆厂导入国产设备进度大幅加快,设备国产化率在那一年达到明显提升的关键节点。这又是一个提炼信号。
这一年,沈若雨不仅配置了半导体设计公司,也配置了半导体设备公司。
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沈若雨加大了运营商的配置。
当时,大家对运营商的争议很大,基本面有些压力。
对沈若雨而言,这一次的提炼信号是比较的过程。站在当时的时间点,组合应该继续进攻还是加强防守?
他把运营商资产、跟整个科技大类资产在一段时间内做性价比比较。相较估值在高位的其他成长类资产,运营商的估值和业绩匹配度相对较高。
背后的基本假设是,运营商对宏观免疫,每年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回购。出于防御目标,这一类资产在科技类资产中很有配置价值。
在当时宏观预期悲观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对沈若雨的组合贡献的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2.
沈若雨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学士、悉尼大学数量金融硕士。
自2011年起,他先后就职于申万研究所、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担任分析师或高级行业分析师,一路权益大厂,可谓“博采众家之长”。
2021年1月,沈若雨接手汇添富创新活力,这是他独立操作的第一只基金。
因为配置了半导体设计和装备,以及新能源车和光伏,汇添富创新活力2021年度录得收益率23.67%。(同期业绩基准为-1.21%,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那一年,沈若雨回忆道,局部有热点,市场轮动快,水面平静,而底下暗流涌动。
2021年9月,沈若雨接手汇添富互联网核心资产。此后三年间,他学习最多的,是如何在市场下跌时控制好回撤。
2022年,大风大浪。内需相对刚性的方向跌幅很深,半导体到达阶段性顶部,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在提升但肉眼可见增速放缓。上一轮主力成长行业似乎都到了周期的高点。在调研中,沈若雨明显感觉,成长股创新力度在下降。这是沈若雨最迷茫的一年。
直到2023年春节,AI突然刷屏了。沈若雨很激动,AI的本质是提升社会生产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到了2024年,上半年市场风险偏好很低,极度防守,大家拥挤在红利资产,对资产定价表示悲观。9月底,政策转变之后,投资风格亦发生很大转变。半导体设备、材料、计算机信创,成为上涨过程表现最好的资产。整个行情的风险偏好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转变在一年之内发生。
沈若雨学会了在悲观预期里怎样从底部寻找投资机会。
他提前做了布局,2023年四季度,买入TMT板块的高股息资产,一方面寻找受益出口的科技成长类资产,另一方面是寻找拥有强大资产负债表、稳健现金流、对宏观免疫的资产。
当市场有预期政策转向的时候,沈若雨小仓位开始布局半导体设备、计算机板块。他思考:“在组合构建的过程中,再审视一下跌了很多的成长类资产有无转机,跟已经涨上去的红利类资产相比,是否需要进行组合的再平衡。”
9月底政策转向之后,他从红利类资产向成长类资产切换,转向AI算力、半导体国产化方向。
3.
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与ta所身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沈若雨在选股时,很注重结合宏观和中观的行业比较。
这三五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行业的运行规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范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宏观经济对中观行业的影响在加大。从行业比较层面,业绩增长有优势的行业,往往在宏观发生大改变的背景下,有很直接的映射,国产化、出口都是其中典型。
过去纯粹自下而上选股的、岁月静好的投资范式需要改变。
沈若雨认为,在组合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策略层面,需要结合宏观策略去做中观的行业比较,把受益于宏观变化的中观行业挑选出来。
在自下而上的选股标准层面,沈若雨看重三点:第一,一个公司的产品是否有独特性、有核心竞争力。第二,盈利能力是否足够强。第三,在投资的时间点上,倾向于在公司盈利发生向上拐点的时候买入。
他的组合管理方式是适度均衡、行业内较为集中。他会布局N条长期看好的主线,在主线里挑选最强个股进行投资。
目前,沈若雨的组合有三条主线:第一,AI是一个很大的方向,目前看好算力和应用。第二,国产化是一个很大的方向,相对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计算机软件国产化。第三,出口未来空间还是非常大,当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需比较饱和的时候,会寻找海外出口方向,尤其需要关注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的制造业公司。
4.
沈若雨的投资框架,一是注重提炼关键信号,二是总结规律,三是客观。
他所遵循的是抱着很朴素的心态,客观看待世界。
沈若雨做投资研究,首先把行业、公司“最真实”的基本面还原出来,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宏观环境做策略的考量。
核心是“真实”二字。
而尽量还原的是:行业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公司经营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他重视对资产有定价的判断,判断真实的行业、公司的基本面的锚在哪里,比对,再确定投资比例,对明显高估的资产,保持警惕,对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资产,应该感到兴奋,提前做好准备。
沈若雨有一个习惯:每天复盘,每笔交易到底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每当他感到焦虑的时候,为了避免不落后,倘若被市场噪音、排名压力裹挟着买入,往往就是亏钱的时候。
他说,资产定价是非常有效的,以偏高的价格买入过热的资产,效果并不好。
而“客观”判断股票的上涨下跌的可能空间,尤其对大仓位比例的股票来说,非常重要。
回到文章的开头,沈若雨认为,每一笔投资都有关键假设。而一笔投资是否成功,很有可能取决于两点:
第一,买的价格是不是过高。
买贵了,效果就不好,这是成长股投资的常见错误。成长股有时候很热闹,在一段时间内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但一旦注意力转移,这一类资产的估值没有锚,就遭遇大幅回撤。A股有很多“注意力”资产,一个主题或者一阵风来了,涨上去跌下来,是资金驱动的。
第二,关键假设是否出了问题。
投资假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就算亏损,也得止损。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