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traderX
题图:AtraderX微信公众号
上周,四大国有银行走出历史新高。今年截至8月24日,银行ETF(512800)涨幅27.54%,不但跑赢A股指数,甚至跑赢纳指和标普500。
在A股一片惨淡中,银行股凭什么屡创新高?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M1,M2中寻找答案。
从宏观上看,M2对应的是银行的收入,M1对应的则是非银的收入。
为什么?因为M2的创造,总是伴随着贷款的发生,只要有居民或者企业贷款,M2就会增长。
但是M2增长,M1不一定同步增长。
我们可以设想,居民贷款买房,银行发放贷款并代居民付款给开发商。开发商获得资金,并将资金作为奖金发放给高管,高管没有消费,将奖金做定期。这时M2增加,但M1并没有增加。
同样,企业贷款,资金从银行到企业,再到居民,只要居民感觉情景不明朗,多做存款不消费,货币就会淤积在居民部门,没有流转到企业部分,导致M1的增速小于M2。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M1增速一路下行直到负增长,同期M2却还有6%-8%的增速。
现在我们知道M1、M2分别对应非银和银行的收入。
股价的表现,不但受到收入的影响,也受到折现率的影响,而且折现率是作为分母在起作用。
但是,A股和港股,对应的折现率又不太一样。A股对应国内的利率,而港股,由于港币盯住美元,而且外资投资比重大,所以它的折现率,还需要考虑美元的利率。
所以折现率我们也需要拆分。
这样,我们就从分子收入,以及分母折现率,将A股,港股,划分成3类资产,分别是国内银行股,国内非银,港股/美股中概念。
今年以来,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6%下行到8月24日的2.16%,下行44个BP。同期,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先升后跌,目前和年初接近。但它去年最后两个月收益率下行超过100个BP,今年虽有反复,但市场一直有比较强的降息预期。
从这,我们知道分母是减小的,或者预期是减小的。
由于分子和分母的作用方向不一致,导致三类资产的涨跌出现分化。
最好的是银行股。分子端上涨(M2),分母端下跌(国债收益率),所以股价大涨。
其次是港股/美股中概,分子端分化,有高增有低增,但总体收入强于传统制造企业,同时受益于美元利率的弱预期,所以股价同样分化。
最差的是国内非银,分子分母都下降,但分子下降更多,股价普遍承压下跌。
虽然2024年还伴随着中央汇金的托市,北向资金的流入又流出等事件。但我认为这些资金都是顺势而为,不是逆转市场的力量。不然托市的中央汇金为什么大举申购沪深300,却没有大买500或者1000指数?过了3月,M1转负之后,北向资金为什么转变为流出为主?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企业的基本面寻找市场涨跌的根源。
有了上面的分类,我们也可以将美联储降息的影响纳入考虑。
如果真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在今后4个月将降息100个BP,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很可能也出现下降,就算没有100个BP,我们也可以判断,最受益的,是港股/美股中概。
A股会不会受益呢?结果可能是分化的。虽然美国降息,中美息差修复给了我们更大的降息空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如果人民银行还是小幅降息,对M2和M1的刺激有限,前者继续正增长,后者依旧负增长,那么最终A股的走势可能跟前8个月类似。
借用这个划分,我们也可以回顾前8个月红利,300价值,1000成长这3个因子的表现。由于红利和300价值中,银行占有不小的权重,所以,红利和300价值因子都上涨,而1000成长却大跌。
现在,美国马上要降息了,我们可以借用这个划分,调整我们的配置。
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个分析,思考M2也出现负增长时,银行股会如何表现?思考银行股上涨的尽头在哪里?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