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叔说市
题图:二叔说市微信公众号
随着媒体的报道,某信托主动管理FOF的雷又被爆出了很多料,简要概述如下
1、产品超越投资范围投了很多雪球,甚至有人怀疑投资的是杠杆雪球,最后不幸,肯定敲入了
2、最终结果显示,目前持仓雪球投资比例不低
3、雪球居然一直可以用成本法估值?即之前每日像累积票息一样算入净值,稳得一塌糊涂。如今修复了真实情况,当然是亏了不少
4、其它事实不详
心疼各位尊敬的投资人几秒先,然后我们不禁就提出来一些问题:
A、难道这些金融机构也跟之前那些出事私募一样,在投资上可以超越合同约束,胡作非为么?
B、管理人胡作非为之下,产品应该有独立托管,但是托管难道不管么?或者根本管不住?
C、很多托管机构,难道真的那么糙么?
关于这几个一针见血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给你答案如下:
1、托管费大部分情况下收得很低,好多都万一万二,但托管一般是很尽职尽责的,尤其是对于简单标的而言,比如给A股私募每日每周算账没啥问题
2、超越了投资范围,托管大概率事前并不能起到很强的约束作用,这是首先要靠管理人内控
3、关于投资范围,合同一般写得很松,而且中间有模糊地带最后万一出了事情,托管大概率想免责认定没有超
4、很多托管机构确实很糙,头部托管相对确实要缜密很多,一般要推荐头部托管机构
5、但是即使是头部托管,当期也难免有很多的漏洞,给了坏人机会,导致净值背后仍然存在其它潜在风险
关于最后一点,我想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案例,都涉及到了头部托管机构,甚至很多私募产品和管理人都牵扯刑事案件都判刑了,你随便百度下监管处罚。
但是最后托管机构似乎没怎么受到影响?也没有看见特别大的处罚和罚单嘛。
托管合同里,关于出了问题后托管人免责,或者管理人投资人承担责任类似“反担保条款”是否真的有效?不得而知。
我们关心在净值背后,所投产品还可能有哪些风险,是托管防不住的呢?
在这,除了投资范围之类外,我举几个估值出问题的例子吧
1、很多资产标的,比如不活跃的债券,存在估值虚高或者可以调控净值的情况
目前很多托管对于债券估值,有交易的用收盘价估,很多都没啥交易的,也有用第三方估值的。
这就都给了管理人净值平滑和调整的机会。
这里肯定会有人问,可以约束收盘价和估值孰低原则啊?
你说的对,但是这仍然可以调节,具体就不细讲了。
甚至有些非常暴力,居然三方约定,托管直接用“摊余成本法”估值
也就是说,对于投资同样债券的资管产品,不同产品估值体系是混乱的,这不像股票都是收盘价估值一样。
这也是为啥一堆信托和券商资管给银行理财做通道,看起来都有托管,但是净值是一条永远向上的曲线。
先不说私募了,大家看看最近这两年监管给券商资管开了那么多关于债券业务的罚单,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信托那边?这几年那么多平滑净值的通道业务,那就看人家上面监管怎么管了。
至于债券私募,大家看下之前一些媒体报道,四个字:触目心惊。
我想这也是基协为啥收紧私募债券备案的原因之一吧
这并不是说所有债券类产品都是有潜在风险,市场上很多都是良民,大部分机构包括很多债券私募也是踏实干活的。
我是说这里面坏人可做文章太多,防不胜防。大家都多留个心眼吧。
2、管理人投资了流动性很差的标的,虽然有收盘价,但是净值没意义。
比如之前瑞丰达投资新三板股票一样,那些标的很容易做净值,把价格拉上去不交易了,净值是虚的。真到卖的时候,出不来啊。
但是看托管合同,好像是没问题的。托管机构根据合同可以完全脱身免责啊。
3、场外衍生品估值公允性,未来可能的重灾区。
给大家看个经典的案例,会里的对一个私募的处罚公示吧,这是发生在三年前的事情。
详情呢,可以看看这个新闻报道。
《一夜之间损失超90% 投资人近1500万资金血本无归!这款产品投资了什么?》
概要如下:
1、私募福建宽客在保本保收益募资后,产品托管在某个著名托管机构,投了另外一个实际控制的私募方阜鼎润产品,也托管在另外一家头部托管机构
2、方阜鼎润私募产品去跟某家期货子公司走场外期权交易,短时间做了11笔,居然笔笔都亏钱。是不是都亏给了这个期货子呢?显然不是嘛,期货子只不过是中介对手方,亏给了福建宽客老板控制的账户。
这是典型的挪用资金资产给自己和关联方,犯罪行为。
3、更牛b的是,无论是方阜鼎润还是福建宽客,净值居然一直都没变化,直到最后一天,一次性处理,居然亏了90%多。
里面一句:“在2019年6月以来的11个月中,子基金连续亏损11笔,但该基金对已到期或上市交易平仓的期权仍然按成本核算,造成估值错误。”
你可能会问,为啥两个头部公司的托管,都有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因为啊,目前对于场外收益互换和其它衍生品估值,很多托管直接按照管理人给的净值数据来,或者有的是根据期权交易台给的数据来,自己不敢给出第三方公允的估值。
不信,各位随便问个托管机构,他们目前对于场外衍生品怎么估值啊?
所以啊,看到这你就对文章开头说的“雪球居然一直可以用成本法估值”,一点儿也不感到惊讶了。
所以啊,各位注意下自己的产品是否投资了场外衍生品,具体是啥玩意?
这事完全是保命出发,防小人不防君子。
所幸,有很多监管领导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私募新规必须要求私募产品加强场外衍生品投资的披露。
这两年,报价系统那边也有很多老师一直在做推动场外衍生品估值指引的工作。在这方面,很多衍生品从业人员可以多为行业贡献点能量。
最后,各位投资人还是感谢各位从事在托管一线老师和专家们的辛苦工作,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拉业务的同时,切实多帮投资者防一下各种雷吧。
祝大家投资安心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