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资管工厂
题图: i资管工厂微信公众号
厂长的话
最近,除了50亿FOF被查以外,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的20家私募入围了私募监管试点名单。这批试点私募大多都是百亿管理人,能不能帮投资人赚钱不好说,但是跑路的风险应该是没有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监管试点对行业的一些影响。。。
首批监管试点管理人出炉
昨天,北京监管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北京辖区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主体监管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报,并选取了 20 家私募作为首批试点机构。
这次试点的名单包括了北京各类策略的代表私募。
宏观有乐瑞;
主观多头有仁桥、汉和、磐泽;
债券则有明毅;
量化有九坤、乾象、卓识、聚宽、信弘天禾等等。
消息出来后,厂长也是第一时间采访了名单内的部分管理人。
他们表示入围监管试点名单,让管理人有了反馈问题、帮助解读政策的渠道,有助于大家更合规的展业。对于一些合规问题提供实质性帮助,后续各种政策的征求意见都有机会直接跟监管沟通反馈。
另外,监管对于发现的问题以指导和整改为主,并不会一刀切,属于柔性监管。
对于合规做的好的企业可能会有绿色通道一类的正向激励,比如加快办理管理人登记或产品备案等等。
管理人也会按监管的要求,最好季度数据报送,帮助监管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不过这个监管名单也会动态调整,主体监管名单内机构可视情况进行调入调出。
所以入选的私募在合规上必须继续努力,被调出去可能被视为合规没做好,那投资人的信任度将会直线下降。。。
事件的影响
此次事件,算是一个私募监管愈发严格的标志性事件,厂长思考了一下,对行业至少有以下3点影响:
1、“白名单”私募影响
北京第一批20家,那么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私募重镇大概率会跟上。
按照北京的数量来看,监管试点的管理人总数最多也就100来家。
而如果入选了看似被官方认可的“白名单”,那后续跟银行、券商的代销合作业务可能会进展顺利,在募资上相比没在试点名单里的私募可能会有极大的优势。
只能说,接下来其他地区50亿以上规模的私募要加油了,合规做好可能才能入选监管试点名单。
只要合法合规的运营,入选监管试点名单,利远大于弊。
2、中小私募出清,私募走向合并
今年上半年,上面也发了私募新规。
产品成立规模至少1000万,展示半年以上业绩等规定让很多想“投机取巧”的小私募出清。
此次监管试点的20家私募,规模也均在50亿以上。
可以看到,随着监管趋严,后续私募的马太效应只会越来越强。
这两年连续的私募爆雷事件,导致投资人对私募信任度下降,私募募资压力大。
加上市场行情差,小私募的收益无法覆盖运营成本,更没有钱去招投研。
小私募想求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报团取暖”,所以私募合并成为了这两年的大趋势。
前有睿郡、兴聚,后又正心谷、润时,表面上都是强强联合,其实除了投研双赢以外,合并后的私募运营成本也下来了。
另外,管理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也纷纷投身大私募平台,最近就有私募大V徐大为带着自己的产品加入了希瓦资产。
他自己表示加入希瓦就是因为私募运营成本太高。
3、对量化的监管误会消除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出了限制融券、DMA杠杆等一系列政策,被不少投资人解读成打压量化。
这次监管试点的首批名单里也有九坤、卓识、聚宽、信弘天禾等多家量化管理人。
其实也就代表着监管并没有针对量化,也从来没有一刀切,不让国内的量化私募发展。
对于合规的量化管理人,上面是欢迎的姿态,毕竟真正持续满仓的产品基本都是指增/量化选股等。
如果真对量化产品有一定了解,那就应该明白,量化的多头仓位是打得最满的,择时减仓几乎不存在。
总的来看,这次北京私募监管试点,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行业方向,以后私募想稳定发展,不仅要业绩好,更要合规。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