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好投学堂专栏作家,私募finder(知乎平台同名)
题图:Pixabay
这家私募做高频起家,目前股票策略基本都是T+1.
一、公司介绍
公司成立于2017年,刚开始以自营策略为主,2022年开始铺设资管条线,目前总规模20亿,资管和自营各占一半,80%以上机构资金,团队现有30余人,投研和IT占比80%以上,核心团队均出身名校。
目前公司有三条产品线:中性、指增和股指高频。
二、策略介绍
先介绍研发体系。
1. 数据整理
公司主要关注四大类数据:交易所行情数据、基本面数据、专业机构观点数据和事件舆情类数据。
由于公司以高频为主,所以更加关注交易所行情数据中的高频微观数据,公司做高频时间比较久,形成了完整的历史高频数据资源的搜集和清洗工作,也正是基于此,才能更好的控制策略回撤。
2. 因子挖掘
公司采用人工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挖掘因子。
人工挖掘因子4000+,机器学习挖掘因子6000+,其中量价因子占比40%,订单流因子占比30%,舆情因子占比15%,基本面因子占比15%,订单流因子也属于量价,所以量价整体占比70%。
收益贡献也主要来自于量价。
3. 模型组合
组合层面跟其他家也差不多,根据不同信号的收益和风险特征,以及产品的收益
和回撤的要求,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的方式,实现最优组合,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信号,选择最适合的交易算法进行交易,以增厚利润。
4. 风险控制
公司具有自研的算法交易平台,能够对策略运行中订单执行的正确性、合理性、合规性做出实时监控,实盘和回测逐日误差不超过0.05%,此外,为应对尾部风险,还会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
量化多头产品个股权重不超过1%,平均持仓150只股票,持仓周期1-5天,模型依据市场波动调整产品仓位,通过复盘交易流水方式,对交易系统每日表现进行系统性分析,确认每日无异常交易行为。
整个流程与其他家也差不太多,最大优势在于订单流数据/因子,毕竟公司已经做了近10年的高频交易。
接下来说说他们的产品线,股指高频和指增策略没什么好说的,整体逻辑跟其他家差不多,重点说说他们比较有特色的中性策略。
这家的中性策略有两个产品值得跟踪:
第一只是对标沪深300的中性产品,据他们介绍,这只产品完全是在300成份股里面选票,持仓大概100只,持仓周期1-5天,用IF做对冲。
沪深300都是大票,波动并不大,所以想做超额并不容易,先跟踪一段时间看看。
第二只是带有股指对冲+灵活调仓的中性产品。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算不上是中性产品,因为对冲端只是普通中性的1/10,并不能完全对冲,同样的,对冲成本也低得多。
另外,多头端也不是满仓状态,而是会根据模型信号来调整多头仓位,空头仓位基本不变。
空头端主要用来对冲极端行情,理论上,当极端行情来临时,多头端的仓位会降低到与空头端相等的位置,以保持很小的敞口,另外仓位低,也不会出现大亏。
所以该策略有点像带择时的量化选股,同时又把极端行情考虑在内,比较适合不满足于中性收益,同时又不想承受太高波动的朋友,但既然有择时,就要分情况来看,毕竟择时也不是百分百的正确,好在这家是T+1,即便择错,也能较好控制回撤。
该中性产品对对标中证1000,平均持有200-500只票,平均市值100亿,产品现有7亿,其中20-30%为自营资金。
不过这两只资管产品运行时间都不是很久,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三、总结
这家私募做高频起家,在高频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同时又拥有自己的科技公司,所以实力不容小觑,但资管条线时间不长,可以在跟踪一段时间看看。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供合格投资者及定向客户参考,本文中的数据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作者无关。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