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受市场关注的15个问题 | 清和泉年度策略会圆桌对话

清和泉资本
1952023-12-29 10:11
好投课代表敲重点啦!!!清和泉2024年度策略会圆桌对话总结,今年市场较为疲弱,主要因预期过高、基本面恢复低于预期及美元强势加息。热点轮换快速但不持久,外资流出因房地产不确定性。医药行业有起色,消费下行原因为基本面恢复低,对明年持谨慎态度。A股相对表现较差,需灵活调整。地产对经济拖累,TMT板块、周期板块、风光储等提供投资机会。

作者:清和泉资本

题图:清和泉资本微信公众号


问题概览

1、今年的市场环境比预想中困难,影响市场的因素中有哪些符合预期?又有哪些超出预期?

2、今年市场有不少热点轮换,但没有哪块机会是持续性比较强的,您觉得原因主要在哪?外资流出情况您怎么看?A股市场的资金面您有顾虑吗?

3、医药行业经历了多轮集采和反腐的最后一跌,最近看到了起色,您对医药板块有什么最新观点吗?明年会重点配置吗?

4、年初因为疫情管控放开,大家对消费还蛮有期待的,但今年消费几乎是震荡下行、表现垫底,核心原因是什么?明年对消费还看好吗?

5、消费行业“分层、分级”的现象突出,如何寻找结构性机会?

6、今年汽车销量可圈可点,新能源车和智能驾驶也看到不少亮点。这块机会怎么看待?如何展望?

7、放眼全球来看,A股近两年的表现与美股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确实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原因和结果对您有何启示,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投资上会做出哪些改变呢?另外,对明年美股和港股有什么看法呢?

8、地产对GDP的拖累是很多人对经济缺乏信心的原因,今年陆续出了不少托底政策,但从需求上看不到效果,供给端也不见好转,这种影响的时间和程度还会加深吗?还是说有好转的迹象呢?

9、ChatGPT推出仅一年的时间就引发了现象级技术变革,这深刻影响着科技产业链的格局,今年TMT板块的走势也凸显这一点,您如何看这轮行情的演绎和投资主线?怎么去把握投资节奏以及怎么解决波动和回撤的问题?

10、今年组合持仓中有色、化工有一定的比例,可否介绍投资逻辑和机会展望?过去清和泉在周期股的投资一直不多,那么往后周期组在投资机会挖掘上会有哪些方向和要点呢?

11、风光储也是属于周期组的覆盖范畴,大家普遍看法还是认为这块成长属性更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块的机会有何展望?

12、刚刚反复提到了信心问题,您觉得经济复苏的信心或者说驱动力会来自哪里,是否能对冲传统经济的下滑?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我们对明年的市场应该抱有什么期待?如何在这种极度悲观的情形下为客户树立信心呢?

13、前面您和几位组长都提到了不少行业的看法,想请您给梳理一下明年的市场结构会偏向价值还是成长?具体的投资机会您有何偏好?怎样做好投资组合的配置?

14、不少客户还是持有中性偏悲观的假设,那么在存量博弈缺乏主线的环境下,对于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挑战还是很大的,对此您觉得应该如何完善我们的投资体系?如何发挥优势以及补足短板?

12、今年投研上犯了哪些错误、取得了哪些进展?经历了困难和挫折后,接下来将会如何安排投研的工作重心?

圆桌对话实录

各位清和泉的投资人、合作伙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这里是清和泉2024年度策略会的下半场—圆桌对话环节。上半场由清和泉创始人刘青山刘总系统性地讲解了我们2024年度策略会的整体观点(点击题目即可直接阅读年度策略报告全文)。下半场对话我们主要是对一些投资上的回顾与思考、细分方向上的看法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延展,希望能够充实观点、加强与大家的交流。在此过程中也欢迎大家随时在线发起提问,我们会针对性地进行回复。

首先容我介绍一下本次圆桌的嘉宾,他们分别是:清和泉资本首席投资官吴俊峰、总量组负责人赵宇亮、科技组负责人汪斌、周期组负责人刘厚胜,我是消费组负责人帅也。今年我们重新划分了四个投研小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所做的两点改变,一个是投研一体化。另外一个是在覆盖的板块上有所扩展,目前投研团队人数在20人左右。

刘总在上半场的主题发言中,对宏观趋势和市场环境做了定调,2024年关键词是“新平衡”,我们认为市场隐含的机会大于风险。在此基础上我们有请首席投资官吴俊峰总为我们解答客户关心的一些话题。

1、今年的市场环境比预想中困难,影响市场的因素中有哪些符合预期?又有哪些超出预期?

今年市场走得比大家想的弱,很多情形也比预期的低,核心分析下来是三个因素:第一,去年的预期太高。疫情管控放开之后,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认为中国经济会快速地恢复到正常的增长速度。但是一季度之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第二,基本面的恢复低于预期,导致大家预期下调。三年的疫情管控中受损的一些行业恢复起来比较困难,它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恢复。第三,估值层面,美元处于比较强的加息周期,这对风险资产带来较大的估值压力。所以,A股面临业绩和估值双杀的情况,表现比较疲弱。

超预期的部分,一些供给侧比较好的,像大宗商品,包括像公用事业,包括出口比较不错的公司,它们的业绩增长还是不错的,相应的股价表现也非常好。总体来说今年跟总量经济相关的行业低于预期,但是供给侧比较好的行业和出口竞争力比较好的行业表现超预期。

2、今年市场有不少热点轮换,但没有哪块机会是持续性比较强的,您觉得原因主要在哪?外资流出情况您怎么看?A股市场的资金面您有顾虑吗?

过去二十年,如果说一个板块、一个行业要出现持续的上涨或者趋势性的机会,有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有强大的中长期逻辑支撑,比如二十年前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包括十多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智能手机浪潮,也包括过去几年新能源的浪潮,都有一个很强大的中长期逻辑支撑。第二,必须有数据验证,比如行业数据高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第三,一些优秀公司的业绩能够体现在财务报表里,可以看到业绩的可持续性和高增长性。这种机会是可观的、时间比较长的。

但是今年我们没有发现什么行业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可能AI有一些特征,但是A股更多的是美股映射,或者是大家认可了这个创新浪潮,但是它后边的数据验证和业绩暂时还没有体现。所以,大家更多的是交易预期、交易美股映射。其它的行业由于经济预期在持续下调,更多的是一种反弹的机会,最终还是会回落。所以,今年表现出轮动很快,但是并不持续,原因就是没有满足上述条件的板块性机会。

至于外资的流出,应该把A股放在全球资本市场资金流动的层面上去看。因为我们在比较行业、比较公司的时候,外资也会对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中国至少在未来两三年面临房地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外资做出跨市场的资金腾挪,流出中国并选择隐患更少的市场,这种决策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应把因果关系颠倒,也不应把外资的资金流向视为决定性因素,而应该将影响市场的因素回归本源,跟踪国内的宏观流动性、政策措施等,我相信这些都在稳定并逐步改善。

3、医药行业经历了多轮集采和反腐的最后一跌,最近看到了起色,您对医药板块有什么最新观点吗?明年会重点配置吗?

医药由于集采和反腐过去几年动荡比较大,但是医药行业是符合中国未来中长期受益方向的行业,是我们持续跟踪和关注的板块。正是因为过去几年行业层面的压力,导致很多优质公司包括中药、器械的估值并不高。包括创新药受到美债影响估值压缩明显,而明年美债利率有望处于下行周期,估值的约束也逐渐地缓解。国家的政策也是鼓励创新,需要更好、更有效的品种来满足老龄化的一些需求。所以,明年包括更长期,医药行业都是我们重点去挖掘和投资的方向,目前性价比应该都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4、年初因为疫情管控放开,大家对消费还蛮有期待的,但今年消费几乎是震荡下行、表现垫底,核心原因是什么?明年对消费还看好吗?

消费行业有一定的周期属性,虽然它周期比较弱,但是它还是与经济周期正相关的:经济好-收入预期好-财富效应好-消费增长。但今年的情况显然不是:第一,今年年初的时候预期过高,认为疫情放开之后消费会快速回升。但是我们看到服务性消费有所恢复,而实物消费一直比较低迷,这受困于疫情的疤痕效应,消费的倾向还在持续走弱。第二,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财富效应会导致大家的体感和消费动力不足。这是消费行业今年表现不太好的重要原因。

从行业比较的角度去看,消费行业还是值得大家持续跟踪的。结合它的估值位置、ROE水平、供给格局都是比较可观的,我们认为后续经济预期改善应该是消费行业有所表现的催化剂。

5、消费行业“分层、分级”的现象突出,如何寻找结构性机会?

目前国内消费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收入包括不同的年龄层都有分化的特征,因此在投资上我们也应该更加去聚焦一些结构性机会。我们看好以下几个细分方向:第一,性价比消费。所谓“不是品牌买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价比”,在宏观弱复苏背景下,居民消费会更加理性、注重性价比,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更关注一些通过供应链的优势和精准的定位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产品的公司。第二,老龄化趋势下银发经济的消费。未来十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会达到20%以上,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保健的需求,包括旅游跟精神方面的消费也有比较大的挖掘潜力。第三,出海。海外市场的开拓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也比较关注可以实现出海的消费品牌以及一些跨境电商平台的公司。

此外,对于传统的消费品龙头也可以关注他们回调和估值消化之后配置的机会。今年表现不好主要是短期的恢复不及预期,以及长期担忧短期化集中反映的原因导致的。未来随着宏观经济信心的恢复,这些龙头公司的业绩还保持稳健的增长,其配置价值是比较显著的。同时,我们也期待并会积极跟踪政府在民生层面的政策倾斜与刺激举措。

6、今年汽车销量可圈可点,新能源车和智能驾驶也看到不少亮点。这块机会怎么看待?如何展望?

新能源车的增长是预期之内,不存在全局性、板块性的投资机会,今年很多龙头公司其实股价是跌的。而大家对新能源车行业的看法,普遍从一个渗透率不断提高的高成长行业,逐渐改变为稳健成长、寻找个股性机会的行业。因为渗透率到了这个位置之后,行业增速必然放缓、行业的β减弱。行业里个股的机会更多来自于爆款车型,包括跟华为合作的一些新模式,这种机会会凸显出来。

明年大家对新能源车的投资模式可能也会延续今年的一种操作模式,看哪些车企有很强劲的产品周期,这类车企是有表现机会的。如果没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可能是走弱的。所以,对于新能源车的机会,更多的是关注各个车企的产品周期和竞争力。

7、放眼全球来看,A股近两年的表现与美股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确实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原因和结果对您有何启示,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投资上会做出哪些改变呢?另外,对明年美股和港股有什么看法呢?

这种结果倒逼我们在投资上要去做扩展,因为在外资介入越来越多的情形下,A股市场必须要放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角度去比较,这种资金对于国别的比较肯定是趋利避害的,哪个国家更稳健、哪个国家的公司竞争力更强、哪些国家的隐患更少,它肯定会选相应的国家,反之也会流出表现较弱的国家。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和研究的扩展、全球化的视野,是需要加强的。

当然,这种资金流向的影响是两面性的,如果海外开始逐渐走弱、软着陆,但是国内通过一些政策的调节,包括内生动力的修复,它又重新回到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水平,我相信外资会流回来。因为对资金来说,它不会说一定不投哪个国家、一定要投哪个国家,肯定是哪个国家有机会,它的估值更便宜,它就会流到这些国家里。

对于明年美股和港股的看法,我们认为美股的特点是在暂停加息到还未降息期间,它的表现会不错,因为美债收益率会降得很快,对它的估值是有扩张的帮助的。但同时美国一旦开始降息,大家就开始担心它的经济走弱问题,这阶段美股表现反而会不太好。所以,我们认为美股在真正开始降息前还会表现比较不错。而港股的基本面主要是中国大陆,它的表现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复苏情况。但是它的好处是美元流动性在缓解,对于港股流动性的压制也基本上在缓解。所以,港股可以重点关注随着中国经济恢复的机会,并且估值而言港股标的弹性也是比较大的。

8、地产对GDP的拖累是很多人对经济缺乏信心的原因,今年陆续出了不少托底政策,但从需求上看不到效果,供给端也不见好转,这种影响的时间和程度还会加深吗?还是说有好转的迹象呢?

大家对房地产的看法分歧非常大,我们的基本假设认为2024年地产对经济的负贡献应该是收窄的。具体需要简单对地产行业本轮周期进行复盘,并就此做一些展望。

这轮地产行业调整有很多原因,但本质上是由基本面供需决定的。回顾过去六七年,中国地产实际上是产能过剩的,实际供给是比较高的,大概14-15亿平,但是有效的需求或刚需是不足的,可能也就是12-13亿平。有效的需求是与人口结构息息相关,目前购房主力25-44岁的人口占比在2016年之后下行速度较快,短短几年时间从4.5亿下降到4亿人,这决定了地产中长期基本面的需求,所以供给预期失衡是本质原因。除此之外,2021年以来的地产政策在明显调控行业供给侧,而流动性压力导致房企不断出险甚至出现了挤兑,同时房企的暴雷又反过来影响了居民的购房需求,因为大家不敢买期房了,再叠加疫情以来居民负债压力大、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房价预期弱,行业出现供需两弱的恶性循环,出现了连续的调整。

对于未来,第一个展望,我们认为地产行业调整幅度会收窄,下行空间不大。参考海外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经验,我们发现目前中国不管是开工还是销售,调整幅度已经超过了40%,达到了国际地产深度调整的水平。可能大家更担心的是目前中国地产投资仍有下行压力,因为目前调整幅度不是特别大,大约在25%,但从国内外数据对比来看,后续投资回调预计也不大。因为当前中国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已经回落至7%了,对比海外经验,日本在2000年-2010年占比差不多是6.5%,美国当前的水平在7%。对比国内数据,大家统计过东北的数据具有较高参考意义,2015年之后的水平也在7%上下。所以,即使后边我们认为地产投资确实还有一定的压力,但调整幅度应该不会很大。当然恢复时间还需要一定的周期,未来可能是L型。

第二个展望,地产行业一旦深度调整是离不开政策对冲的。可能大家觉得过去地产政策效果不是特别显著,或许是很多负面因素共振超过了政策的预期。但目前基于政策提出的一些措施,我们认为是很有针对性的,未来大概率会起到明显的作用。首先是三大工程,主要针对开工意愿不足、包括开工能力较低的背景所推出的。明年地产投资,三大工程会对冲一定的实物工作量,缓解目前地产投资下行的压力。其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这是针对地产行业流动性问题、筹资现金流不足、包括一直在失血的问题推出的,这些措施也会缓解行业的调整幅度和下行压力。

所以,整体来看,地产行业后边会有压力,但跌幅肯定是收窄的,对GDP和市场的边际影响也在减弱。

9、ChatGPT推出仅一年的时间就引发了现象级技术变革,这深刻影响着科技产业链的格局,今年TMT板块的走势也凸显这一点,您如何看这轮行情的演绎和投资主线?怎么去把握投资节奏以及怎么解决波动和回撤的问题?

分三个层次来定义这个问题:首先,AI这一轮产业革命能不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周期的强度到底有多大?其次,走到2023年底这个时点,这一轮AI周期处于什么位置?最后,AI周期给A股带来的投资主线是什么?

首先,本轮AI周期是不是一个大的产业周期?结论为“是”。回顾人类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从工业1.0蒸汽时代、2.0电气时代、3.0信息化时代,到4.0智能化时代,这种变迁和发展可以看到两个特点:第一,越来越快,这符合人类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的历史潮流。蒸汽时代大概100-200年,电气时代不到100年,信息化时代至今也就50年,之后马上到AI的时代,所以时间会越来越快。第二,造富能力越来越强,每一轮新的科技革命造富能力要远胜于前一轮。我们以最新的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例可以看到,这些龙头公司、巨头公司无论是创造的财富、市值的体量、包括创始人个人财富层面,都远超前面所有时代之和。

那么AI时代会不会这么大强度,并且远超互联网时代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用非常简单的对比去理解:互联网时代更多改变的是商业模式、连接方式,比如搜索、电商、社交网络,其实没有在底层更改人类的一些运行机制。但是AI时代能够在生产、制造、创造的层面使人类社会产生变化。比如AI时代可以创造出一个无人化的工厂,这一点特斯拉已经实现了。未来互联网无法改变的toB的很多行业,都可以被AI产业改变。正是因为AI从底层改变人类社会的能力,能赋能和颠覆的行业更多,注定它创造的行业会远超互联网周期,这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大的产业革命?结论“是”。

其次,当前AI周期走到什么位置?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可能处于行业拐点位置,未来十年我们或许能够见证行业的爆发。两点原因:第一,大数据、云计算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熟阶段,也就是前提条件已经具备。第二,年初ChatGPT的爆火,使得我们跨越了ANI窄人工智能,到达了“涌现”这一大模型时代,以GPT3.5和GPT4为例,它们的模型参数量已经到了千亿级别。人的大脑拥有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当前GPT5据传已经到了万亿级,展望GPT6、GPT7,每一代比前一代大概有十倍的增长,GPT7可能已经能够追平到人类大脑突触的数量。所以,回答第二个问题,当前AI已进展到非常重要的拐点阶段。

最后,如果说产业到达真正拐点阶段,会给中国和A股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从投资主线上看,要结合中美在产业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中美在产业链上的分工来看。展望2024年乃至未来中国AI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大概有如下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美国的AI产业继续蓬勃发展,而中国的AI产业只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时市场演绎的逻辑可能主要是映射为主的炒作逻辑,2023年A股的AI产业走势大概就属于这种,于是表现大起大落。第二种可能性,美国的AI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的AI产业有发展,但是不够好。对比过去的搜索引擎,Google确实非常领先,但国内使用百度也能有很好的生长,市场也更倾向于中国独有的生态,这也是我认为最大的一种可能性。第三种可能性,美国的AI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的AI产业也蓬勃发展,那就是中美共振,全世界都进入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当然考虑到当前中国的AI产业路还是比美国落后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这种情形的概率比较低。这是全局性的判断。

具体到细分领域,有三个特征是重点方向:第一,硬件先行,硬件上的军备竞赛,甚至过度投资,才能有软件、模型的开花的土壤;第二,海外先行,因为现在云计算的资本支出海外科技巨头能够占80%,中国的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只占20%,海外相关的企业业绩爆发往往会更强;第三,国产化,尤其美国在科技领域重点打压国内的科技企业,中国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很多国产化算力企业也有机会。

关于波动,科技股的投资属于成长股投资的一个子项,分三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第一,高波动需要用高回报来弥补,这对于选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选择真正受益于产业周期的企业,甚至是终局的赢家企业,他们能够通过成长性来弥补波动所带来的困扰。第二,组合层面的平衡,也就是通过自上而下以及中观行业比较,来确定不同阶段的配置比例,从而适当熨平净值的波动。第三,投资或者交易技巧的改善,这需要结合市场情况进行一些灵活操作,这要求我们对长期产业趋势、短期市场预期、公司定价等做更精细化的研究和跟踪。

10、今年组合持仓中有色、化工有一定的比例,可否介绍投资逻辑和机会展望?过去清和泉在周期股的投资一直不多,那么往后周期组在投资机会挖掘上会有哪些方向和要点呢?

不同的周期品其实供需情况是不同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近期很多周期股有着共同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债利率和中国的房地产。美债利率跟比如铜和黄金这些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是负相关的,铜和黄金有商品属性,也有金融属性,随着美债利率见顶,铜和黄金的金融属性会推动它的价格大方向是向上的。当然铜因为历史上资本开支不足的原因,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需的缺口越来越大。

对于周期股的研究,我们关注它的供给侧远远超过需求侧。比如中国地产行业,市场的预期是非常低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周期品,它的下游需求确实与地产相关,但它的供给侧因为政策限制,或者市场出清很充分,或者是历史资本开支不足的原因,从供需逻辑的角度是存在潜在机会的。

清和泉历史上一直是有对周期股的研究和覆盖的,很多时候是作为一些成长股的成本端来进行研究的。过去我们在成长股的配置会更偏好一些,随着未来我们的策略趋向于均衡,可能会增加这方面的研究和配置比例。

11、风光储也是属于周期组的覆盖范畴,大家普遍看法还是认为这块成长属性更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块的机会有何展望?

风光储确实属于成长股范畴,很多细分行业,比如海风、光伏、锂电中的新技术等都仍然具有较强的成长属性。同时,很多子行业已经度过了渗透率提升最快的那段,进入了稳健增长期,行业增速可能降到了10%或者20%以内,这个时候用周期股的视角去看待它虽然有点早,因为这些行业还在成长,距离天花板也还比较远,但也是可以的,而且我们发现一些仍然存在成长性的公司,即使用周期股视角也被压到了市值底部。

我们怎么去衡量这个估值底部呢?比如有些行业龙头公司,即使到全行业只有它一家公司赚钱,就是说它相比同业低的成本是它的利润,这么来看它的估值,也已经不贵了。我们甚至可以采用更悲观的假设,比如海外市场全部归0,比如产品价格因为内卷价格战或者供给过剩,打到一个在现实中很可能到不了的极低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市值也有很低的估值倍数,公司可以持续地累积现金,有比较好的分红潜力,那么从周期股的视角来看,也具备了投资价值,值得我们关注了。

我们现在关注这样的投资机会也并不是基于跌得多抄底的思路,而是基于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的理念,而且我们在现实之中,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在扭转市场过度悲观的预期,相信常识和价值回归。

12、刚刚反复提到了信心问题,您觉得经济复苏的信心或者说驱动力会来自哪里,是否能对冲传统经济的下滑?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我们对明年的市场应该抱有什么期待?如何在这种极度悲观的情形下为客户树立信心呢?

第一,资本市场的信心是动态的,它会自我强化。比如说市场在跌,它会越来越悲观,会把很多长期的隐患折现到现在,认为现在马上要发生,或者认为这个事迟早要发生,我就长期看空,这肯定是不对的。

第二,中国的潜在增速远远不止大家所想象的那么低,目前的困难更多是地产周期的下滑和其它的一些优势产业的扩张不匹配。也就是说地产链的占比太大,它的下滑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压力。其实中国还有很多优势产业,高端制造、新兴产业、进口替代,它的增长是在持续的。但它的体量目前跟地产没法比,它的增长没法托住地产下滑给经济带来的压力,这导致大家越来越悲观。

由此我们要回答中国的经济是长期结构性下滑还是周期性增速放缓?我觉得周期性因素更多一点。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的问题都是需要时间解决的,日本花了30年时间才解决房地产的问题,美国房地产从2006、2007年开始下滑,到2012年才开始逐渐走出房地产的底部区域,但这个不影响它的其它产业在蓬勃发展。所以,任何一个负面因素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都是边际放缓的。也就是说一开始大家体感非常差、非常悲观,如果明年房地产还是会有拖累,但是它的边际拖累的影响在减小,对投资者的情绪会是很大的缓冲。可能到了后年,大家会觉得它就是一个常态,对地产的关注度会降低,反而更多关注一些新的增长动能,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得到有效恢复。再叠加低估值,叠加美债利率的回落,流动性因素也开始逐渐解除,这样A股的前景不用像市场目前想得那么悲观,还是可以往更积极的方面去考虑一下。

13、前面您和几位组长都提到了不少行业的看法,想请您给梳理一下明年的市场结构会偏向价值还是成长?具体的投资机会您有何偏好?怎样做好投资组合的配置?

以成长和价值划分投资机会对明年并不适用。因为市场跌到这个位置,大多数股票其实都很便宜了,下一步更多要看什么事件可以催化这些公司上涨。如果经济预期改善,可能顺周期类或者消费相关的、总量相关的一些公司会有很大的机会。但如果经济比大家想的弱,一些价值、高分红、公用事业类的可能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此外,AI的产业浪潮在美国是确定性爆发的,美国那边的突破性进展也会影响到A股这边相关成长性公司的表现,一些跟海外供应链相关的公司业绩如果能够体现出来,成长股的表现其实也是可以期待的。

总体来看,在目前A股估值水位这么低的情况下,无论是成长、价值还是顺周期,都是有可能有机会的,而且大概率是有机会的,无非去看到底它的催化事件是什么。

14、不少客户还是持有中性偏悲观的假设,那么在存量博弈缺乏主线的环境下,对于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挑战还是很大的,对此您觉得应该如何完善我们的投资体系?如何发挥优势以及补足短板?

清和泉从历史上来看,是比较偏好于通过挖掘强产业趋势中的优质公司,并做长期持有来获取长期收益的投资风格。但是在过去两年市场波动且总体走弱的情况下,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也是不断地去反思和总结,以求改进我们的投资框架。

对于基本面分析和长期产业逻辑分析的重点,我们不会去改变,我们还是坚持基本面决定长期股价趋势的观点。但是在投资技巧上或者是阶段性的操作上,肯定是有改善空间的。比如说今年其实很多公司选对了,但是在大盘下行的背景下坐了过山车,有很多股票可能阶段性赚到了钱,但如果不减持,股价就反映了整体估值下移对这些公司带来的股价压力。所以,这就给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定价更精准、安全边际把握更精准、股价反映的市场预期等的把握,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框架不断完善后,这种阶段性的操作应该会更敏感、更果断,也希望据此能够大幅改善我们目前的情况。

15、今年投研上犯了哪些错误、取得了哪些进展?经历了困难和挫折后,接下来将会如何安排投研的工作重心?

清和泉过去确实比较偏好于成长性行业,过去的美元低利率环境下,流动性比较充裕,我们可以较少考虑美元加息周期的影响。但是从2021年美国正式进入加息周期之后,对于成长性行业的选择和估值体系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可能看对了基本面,但股价表现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这给我们很大的教训,投资框架必须纳入到美元的利率周期里,比如在加息周期里,我们更多地选择低估值偏行业类的公司,如果美元进入了降息周期,我们可以更多地选择成长类、估值弹性更大的公司,这样才能够应对不同的宏观环境。这是我们过去两年犯错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宏观框架上忽略了利率周期的影响。

对于投研架构的改进,我们会做得更扁平一些,重新划分四个小组,由四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生代同事分别负责。研究组跟投资部直接汇报,他们本身也会参与到组合管理中来,这样组合的构建也会更加充分地比较、优化,操作上可以更加精准、敏感,真正做到研究和投资一致。过去研究员的观点反映到投资里比较迟缓,现在架构调整后会比较及时,研究员对于个股定价和买卖的建议会很快体现到组合里,这对我们整个投资框架的完善和投资业绩的改善将会有所帮助。

非常感谢俊峰总和几位组长的分享,我们希望通过两个小时坦诚细致的沟通,可以和大家交流问题、分享观点。投资是一场长跑,过去几年我们走过的路有风景、有荆棘,未来我们会坚持初心,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也期待与各位投资人和合作伙伴携手度过更长的时间,走向更远的地方。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2024年,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大家元旦快乐、阖家幸福。清和泉2024年度策略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学堂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学堂」,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学堂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