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金量化及ESG
题图:中金量化及ESG微信公众号
摘要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简称GSIA)于2023年11月29日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2021-2022年全球可持续投资发展报告[1],全球可持续投资在最近四年逐渐成熟、可持续性的实质性提升。从数据来看,全球ESG投资的主导策略由负面筛选(2018)转变为ESG整合(2020)到了尽责管理(2022)。
1、全球ESG投资:尽责管理领先,欧盟地区领跑
尽责管理成为2022年主流ESG策略超越,ESG整合、负面筛选相对下滑。ESG整合策略在2016至2020年间快速增长超越负面筛选后,在2022年相对规模排名有所下降。而尽责管理策略稳健增长,成为2022年的规模第一。
能源转型背景下,尽责管理作用凸显。2022年,受能源价格上涨和经济复苏导致能源需求增加的影响,化石能源行业股价表现强劲,使得负面筛选策略的ESG基金相对表现不佳,尽责管理策略价值凸显。投资者趋向于支持在能源转型中表现优秀的企业。我们认为ESG投资策略将不断向精细化、系统化方向演进,转型金融和尽责管理关注提升。
2、各主要市场ESG投资规模变化
欧洲地区:负面筛选为可持续投资的必要策略。GSIA的报告显示,负面筛选策略在2016至2020年间平均占到所有可持续投资产品的80%,在Morningstar的数据中,包含负面筛选策略的公募基金占比超过94%,尽管2021年欧洲可持续投资规模达到顶峰后有所下降,2022年的总规模依然超过了2020年。
美国:尽责管理策略稳步提升,整合策略存在统计口径差异。总体来看,尽责管理策略的管理规模在近四年稳步上升。GSIA和Morningstar在ESG整合策略规模的统计数据呈现明显差异,其中GSIA口径下显示ESG整合策略规模下滑,而Morningstar口径下显示公募基金的ESG整合策略规模呈现缓慢上涨。
加拿大:主题投资策略积极增长。GSIA报告显示,加拿大市场可持续投资的占比是2022年几个主要市场中比例最高的。加拿大的可持续投资市场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可持续主题投资策略的规模稳步提升。Morningstar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了加拿大的公募可持续基金在2022年的规模相比2020年增长近1倍。
日本:规模增速较快,尽责管理和ESG整合策略稳步提升。日本在可持续投资规模的增速上超过了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尤其是尽责管理策略和ESG整合策略的年均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52.05%和74.05%,同时日本在“仅ESG整合”策略的公募基金占比也远超其他地区。
3、各主要市场的ESG投资驱动因素分析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在推动可持续金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区域性进展:欧洲地区立法强化了投资机构的ESG披露标准;美国在强制性气候风险披露和提高ESG基金透明度上取得进展;英国较早采纳TCFD并推动净零排放目标;日本则通过股东激励和ESG整合策略增加了企业治理的透明度;加拿大在多样性和气候信息披露上细化了标准和规则;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在避免“漂绿”和气候风险管理上加强了对可持续金融产品的监管。
4、全球视角下的中国ESG投资发展
核心政策:绿色金融为基石、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增强、试点推动尽责管理。GSIA的报告总结道,2020年中国的可持续金融基于绿色金融政策实现了良好的起步,而到了2022年,中国ESG信息披露制度正逐步构建、并在部分机构投资者群体开始推广尽责管理。
中国可持续投资资产的规模仍以债权类资产为主。GSIA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可持续投资资产规模达到3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信贷占主导地位,占比86.2%,占比排名第二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保持全球领先水平。
正文
全球ESG投资:尽责管理领先,欧盟地区领跑
1、GSIA调研核心观点与变化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以下简称GSIA)是一个跨市场的可持续投资社区合作平台(主要由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英国和荷兰组成),通过连接各大主要市场的可持续投资生态圈,为全球的可持续投资者以及相应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实践合作的全球化平台。
图表1:GSIA联盟成员网络
注:GSIA联盟成员共7家,圆圈中的文字代表国家、地区层面的可持续投资市场地理位置,对应圆圈附近的字母表示相应市场的可持续投资者联盟名称。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GSIA最具有影响力的工作是发布针对全球可持续投资的回顾报告(报告的全称为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简称GSIR)。从2013年起,以每2年的频度[2],通过全球主要市场的可持续投资者给可持续投资机构发送针对前2年的ESG投资问卷。GSIA会基于问卷的结果,分地区、分ESG投资策略汇总全球主要市场的ESG投资分布情况。本次GSIA最新发布的报告《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2》就是针对2021-2022年全球ESG投资策略分布的数据统计结果以及各主要市场近2年以来的ESG投资驱动因素分析。
总体来看,全球可持续投资在最近四年逐渐成熟、监管完善、实质性提升。从ESG投资策略的角度而言,近年来,全球ESG投资的主导策略由负面筛选(2018)转变为ESG整合(2020)到尽责管理(2022)。
图表2:近2期全球可持续投资回顾报告核心结论对比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2、尽责管理成为2022年主流ESG策略超越,ESG整合、负面筛选相对下滑
从整体趋势来看,ESG整合策略在2016年至2020年间快速增长,但在2022年时显著下降。尽责管理策略则表现出较为稳健的增长,尽管尽责管理策略的管理规模在2022年相比2020年末有所减少,但整体上相比其他整合策略的管理规模更大。
由于每年可持续投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历年不同ESG策略投资规模数据的绝对值或许不具有可比性。但尽责管理策略重要性的提升与ESG投资者的实践经验相一致:ESG投资者愈发注重参与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以这种方式推动公司ESG绩效改善和实体经济变革。
图表3: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按ESG投资策略分布)
注:由于各地区市场对于ESG资管产品监管力度的提升,各类可持续投资策略的规模统计可能在不同报告期间因为统计口径的变化而变得不可比。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球可持续投资策略规模变化原因解析
能源转型背景下,ESG负面筛选策略局限性凸显,尽责管理受到更多关注。我们在深度报告《中金|欧洲能源转型进展追踪:“震荡期”如何践行ESG投资》中,对2022年能源危机背景下,ESG负面筛选、正面筛选、尽责管理等策略的表现情况进行了梳理。
2022年,由于能源价格走高,以及经济复苏造成的能源需求量增加,化石能源行业表现强劲,导致采用负面筛选策略的ESG投资组合收益率相对落后。以两只采取不同ESG策略构建的指数为例:标普剔除化石燃料指数和标普500ESG指数均在标普500指数基础上构建,前者主要采用负面筛选法,剔除持有动力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产的公司;后者主要采用正面筛选法,选取不同行业内ESG表现较优的公司。
图表4:标普500剔除化石能源指数与标普500ESG指数构建方法及碳排放特征对比
注:数据截至2023-5-31
资料来源:S&P Global,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发现,2021年以来标普500剔除化石能源指数的表现落后于标普500ESG指数,且在两年中相对于基准指数(标普500指数)均未产生正超额收益。2022年,地缘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推动能源价格走高,叠加经济复苏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化石能源板块表现强劲,影响剔除化石能源指数的收益表现。
图表5:标普500 ESG指数和标普500剔除化石能源指数超额收益对比
注: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
资料来源:S&P Global,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前,欧美投资者正在重新审视在投资组合中剔除传统能源行业造成的成本。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撤资倾向ESG策略的局限性进一步暴露,近39%的机构投资者正在考虑对ESG投资方法进行调整[3]。据美国银行统计,截至2022年6月已有6%的欧洲ESG基金拥有壳牌公司持仓,2021年底这一数字几乎为0。[4]
我们对壳牌(Shell)、BP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道达尔(Totalenergies)五家全球大型化石能源公司被全球ESG基金的持仓情况进行统计,截至2023年7月5日,发现持有壳牌股票的ESG基金有755支,以上ESG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占全球ESG基金资产规模的比重的6.92%。其中,持有道达尔能源的ESG基金数量最多,达1,509支,以上ESG基金占全球ESG基金总资产规模的11.59%。此外,我们对以上五家能源公司的ESG风险情况进行梳理,五家公司中,道达尔能源的ESG风险等级最低(中度风险),ESG风险评分为28.3分。 [5]
图表6:全球大型化石能源公司被ESG基金持有的情况
注:数据截至2023-7-5
资料来源:Bloomberg,Sustainalytics,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能源危机与资本市场震荡并存,ESG投资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尽责管理策略的价值凸显。相比负面筛选策略,ESG尽责管理策略能够在标的筛选阶段为传统能源行业保留空间的同时,通过直接对话的形式向化石能源企业传导减排压力,体现ESG的原则。
部分投资者认为,投资化石能源行业并不意味着放弃ESG原则。相反,投资者可以优先投向化石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先者,鼓励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采掘技术、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和可再生能源投资。[6]
因此,对于资管机构而言,在能源安全优先级提升和能源价格高企的环境下,识别在低碳转型领域表现较优的能源企业越发重要。2022年,全球主要资管机构在ESG尽责管理中提升对能源行业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的关注度。例如摩根资管(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2022年的气候变化相关尽责管理案例中,能源行业占12%,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二。贝莱德在2022年针对在年度股东大会和特别股东大会上发布的针对能源公司的重要投票议案多达13个,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化石能源公司,议题均包含气候风险。
图表7:摩根资管气候相关尽责管理占比前十行业
注:数据截至2022-12-31
资料来源: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贝莱德2022年能源行业相关投票公告
注:数据截至2022-12-31
资料来源:BlackRock,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认为,ESG投资策略的转向展现出投资者对能源转型和可持续性原则的认知不断加深。能源转型并非线性的过程,简单地从棕色资产中撤资并不是促成能源转型的最佳方案,因为传统能源仍在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角色。能源转型应当循序渐进,从棕色资产过渡到浅棕色、浅绿色资产,再逐步向绿色资产过渡。此外,带有撤资倾向的ESG策略具有环境和投资层面的双重局限性,直接剔除或撤资的方法无法直接减少能源企业现有资产的碳排放,且剔除能源股的做法实质上让投资组合暴露在巨大的宏观风险中。向前看,我们认为ESG投资策略将不断向精细化、系统化方向演进,转型金融和ESG尽责管理将获得更多关注。
3、各主要市场ESG投资规模变化
我们在《中金ESG 基金研究(2):百舸争流,海外ESG基金产品发展与变迁》曾基于Morningstar的口径统计了全球主要市场(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ESG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变化,而GSIA则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统计所有资产类别项下的ESG投资策略规模分布。在本节,我们将结合两个口径的数据,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
欧洲地区:负面筛选为可持续投资的必要策略
结合GSIA和Morningstar口径,我们可以发现,负面筛选几乎是欧洲可持续投资的必要策略。在GSIA口径下,负面筛选在2016-2020年间平均覆盖了所有可持续投资产品总规模的80%,而在Morningstar口径下,包含负面筛选策略的可持续公募基金(负面筛选及ESG整合、负面筛选及可持续主题投资)占比超过了94%,接着是尽责管理和ESG整合。
从总体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欧洲地区的可持续投资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顶峰,在2022年有所下降,但2022年可持续投资资产的总规模仍然高于2020年的水平。
图表9:GSIA口径下欧洲地区的可持续投资规模
注:Eurosif尚未提供2022年欧洲可持续投资策略层面的规模数据。由于同一个可持续投资产品可以同时使用多个ESG投资策略,因此可持续投资资产的总计数据并非同期策略规模数据的简单相加。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Morningstar口径下欧洲地区的可持续公募基金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中金ESG基金研究(2):百舸争流,海外ESG基金产品发展与变迁》,Morningstar Direct,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国:尽责管理策略稳步提升,整合策略趋势存在统计口径差异
综合两个口径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可持续投资市场在2020年达到顶峰,随后在2022年出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在GSIA口径下,除了尽责管理策略外,其他策略在2022年都出现了大幅度的缩减。
此外,我们还发现,GSIA和Morningstar口径对ESG整合策略的规模统计趋势存在显著的差异:
► 在GSIA口径下,ESG整合策略的规模从2016年的58,11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60,590亿美元,但在2022年缩减至6,930亿美元;
► 在Morningstar口径下,包含ESG整合策略的可持续公募基金(负面筛选及ESG整合、仅ESG整合)在2016年的总和为634亿美元,到2021年增长到2,697亿美元,显示出持续的增长。然而在2022年,这一数值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134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1,827亿美元。
图表11:GSIA口径下美国地区的可持续投资规模
注:由于同一个可持续投资产品可以同时使用多个ESG投资策略,因此可持续投资资产的总计数据并非同期策略规模数据的简单相加。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Morningstar口径下美国地区的可持续公募基金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中金ESG基金研究(2):百舸争流,海外ESG基金产品发展与变迁》,Morningstar Direct,中金公司研究部
加拿大:主题投资策略积极增长
加拿大的可持续投资市场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可持续主题投资策略的规模稳步提升。Morningstar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了加拿大的公募可持续基金在2022年的规模相比2020年增长近1倍。
图表13:GSIA口径下加拿大可持续投资规模
注:由于同一个可持续投资产品可以同时使用多个ESG投资策略,因此可持续投资资产的总计数据并非同期策略规模数据的简单相加。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Morningstar口径下加拿大可持续公募基金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中金ESG基金研究(2):百舸争流,海外ESG基金产品发展与变迁》,Morningstar Direct,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规模增速较快,尽责管理和ESG整合策略稳步提升
相比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日本在可持续投资规模的增速方面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快速增长,在2016-2022年间,GSIA的口径下,日本可持续投资总规模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3.28%,Morningstar口径下,日本可持续投资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8.64%。
特别是尽责管理策略和ESG整合策略,在GSIA的口径下,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52.05%和74.05%。另外还可以发现,Morningstar口径下日本的可持续公募基金发行“仅ESG整合”策略的占比较高,在2020、2021、2022年分别为25.01%、38.93%、42.34%,而欧洲、美国、加拿大在2022年“仅ESG整合”策略公募基金的占比分别为3.87%、6.46%、1.25%。
图表15:GSIA口径下日本可持续投资规模
注:由于同一个可持续投资产品可以同时使用多个ESG投资策略,因此可持续投资资产的总计数据并非同期策略规模数据的简单相加。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Morningstar口径下日本可持续公募基金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中金ESG基金研究(2):百舸争流,海外ESG基金产品发展与变迁》,Morningstar Direct,中金公司研究部
4、各主要市场的ESG投资驱动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理解各地区可持续投资规模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GSIA针对联盟成员市场(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和日本)等地区,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需求(投资者)和市场三个维度进行了总结,总体来看,各地区的驱动力分别在于:
► 欧洲:在可持续金融披露、透明度和ESG标准方面的推动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通过实施欧盟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和相关立法,例如:可持续金融披露法规(SFDR)和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EU Taxonomy);
► 美国:在强制性气候风险披露、ESG基金名称规则的加强以及在退休计划中使用ESG标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提高投资决策的透明度和负责任程度;
► 英国:在气候行动、立法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可持续金融披露的透明度方面相对领先,较早立法采纳TCFD的国家;
► 日本:提高ESG投资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并通过颁布股东激励政策和ESG整合策略,增加了对企业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尽责管理的要求;
► 加拿大:强调管理层多样性披露和气候信息披露,细化了ESG标准和代理投票规则,在加强可持续投资的监管和透明度方面取得了进展;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避免“漂绿”和管理气候风险方面取得进展,并通过实施新的监管措施和增强投资者监管活动,加强了对可持续金融产品的监管。
图表17:GSIA对各市场2021-2022年间推动可持续投资活动实践一览
资料来源:GSIA,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ESG投资发展
1、核心政策:绿色金融为基石、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增强、试点推动尽责管理
虽然中国的可持续投资者相关组织并未被纳入GSIA的成员,但在GSIA发布的2020和2022报告中,都单独对中国可持续投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性的解读。
在2020年,中国的可持续金融基础建立在几个关键政策和监管框架之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银行业提供了绿色信贷活动的指导,这些指引强调了绿色信贷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求银行考虑环境和社会风险。《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原则。此外,生态环境部的《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和基金业协会的《绿色投资指引(试行)》进一步加强了对投资实践的指导,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向绿色投资转型。
到了2022年,中国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政策框架和市场实践均有显著增长和发展。人民银行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的“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这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战略的深化,涵盖了资源配置、风险防范、价格发现等关键功能,并建立了包括环境信息披露和国际合作在内的全面体系。信息披露方面,金融机构被要求根据新的指南披露环境信息,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也趋向全面化。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纳入ESG相关信息,提高了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透明度和责任。而在尽责管理方面,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提出了ESG尽责管理倡议书和尽责管理准则(草案),这些举措显示了金融行业正在逐步重视、加强ESG方面责任的承诺。
相比于2020年,2022年中国可持续金融表现为政策制度的完善,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以及尽责管理的系统化。而GSIA报告对于这些特点的呈现,也反映出全球社会对于中国在可持续金融方面工作的认可,认同了中国政府在推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图表18:GSIA报告对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的驱动因素解读
资料来源:GSIA,中国政府网,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中国基金业协会,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2、中国可持续投资资产的规模:债权类资产为主
GSIA在2022的报告中,对于中国可持续投资规模的统计数据引用了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的报告口径: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可持续投资资产规模约3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持续公募基金规模约5,104.24亿元人民币,数量约747只。[18]
总体来看,中国可持续资产以绿色信贷为主导,占比高达86.2%,这一比例突显了绿色信贷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核心作用。紧随其后的是可持续债券和可持续证券投资基金。其中,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反映了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积极响应和信心。而随着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如转型债券、ESG公募基金和绿色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发展势头正日益强劲,预示着未来我国可持续金融工具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图表19:中国可持续资产规模分布
注:数据截至2023年9月30日
资料来源:GSIA,中国责任投资论坛《ESG全新启航:中国责任投资15年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s://www.gsi-alliance.org/global-sustainable-investment-review-finds-us30-trillion-invested-in-sustainable-assets/
[2]GSIA会在统计年份的后一年发布前2年的可持续投资报告,目前分别在2013、2015、2017、2019、2021、2023年,发布了覆盖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11-2022年全球可持续投资市场的概况。
[3]https://www.bfinance.com/search?q=ESG
[4]https://www.ft.com/content/c45692c7-8695-438d-9414-33137be91e79
[5]https://www.sustainalytics.com/esg-rating/totalenergies-se/1008204546
[6]https://www.ft.com/content/c45692c7-8695-438d-9414-33137be91e79
[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163593.htm
[8]https://www.mee.gov.cn/gkml/hbb/gwy/201611/t20161124_368163.htm
[9]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010/t20201026_804792.html
[10]https://www.amac.org.cn/aboutassociation/gyxh_xhdt/xhdt_xhgg/201811/t20181122_2433.html
[11]http://www.pbc.gov.cn/redianzhuanti/118742/4657542/4669784/index.html
[12]https://hbba.sacinfo.org.cn/attachment/onlineRead/d7fdc393441c89e1778f966faefb877a82cdeaf28e27e5737b08eacd8173535b
[13]http://www.sasac.gov.cn/n2588030/n2588944/c24789613/content.html
[1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16/5685513/files/1722c7b4f7254274b6c55e3b60d65e27.pdf
[15]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jg/dt/202311/t20231117_282502.html
[16]https://www.iamac.org.cn/xhgz/202209/t20220906_7938.html
[17]https://mp.weixin.qq.com/s/Cujg0Cz0QTtnwYb8XBKaFw
[18]http://www.xqfunds.com/data/20231130131701esg.pdf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12月12日已经发布的《解读GSIA 2022可持续投资报告:逆流而上,尽责领先》
分析员 刘均伟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0120002 SFC CE Ref:BQR365
联系人 金 成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30152 SFC CE Ref:BTY613
联系人 郭婉祺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3040068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