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unofHedgeFunds
题图:FunofHedgeFunds微信公众号
一台全自动咖啡机,只需要倒入咖啡豆,按一下按钮,自动加温、研磨、压粉、精准注水到毫升、萃取到秒,然后就会出来工业化水准的意式浓缩或者加了打发奶泡后的拿铁。从咖啡豆到咖啡出品一键呵成。它甚至还能自动清洗一下自己,像极了基于AI的量化交易系统,从数据端到端地直接生成投资组合进行交易,最后还能自己做个GC(内存垃圾清理)。
三年前疫情封控的时候,家里只有一套手冲壶,为数不多的漏斗滤纸,和几包拆了一半拼凑的深浅烘程度不一的豆子。在买不到咖啡的情况下,我每天早起先烧开水再参加晨会,然后用已经冷却一点点(温度取决于晨会开了多久)的热水洗一遍滤纸,用手动磨豆机磨出颗粒粗细随缘的咖啡粉,用小勺加进滤纸,压粉完全看心情也可能忘记,然后一边脑子里想着今天的工作一边用手冲壶注水,出来一杯浓淡随机的咖啡。有的时候我会被今天的咖啡惊艳到,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冲出来的就是刷锅水,钦佩咖啡大师对于水温水量和咖啡粉的掌控,出品更像是艺术品而不是工业品。这就类似主观投资经理对于市场和股票的掌控永远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伟大的博弈总会让你赞叹不已。
量化投资精确计算概率,稳定控制波动,策略会机械化地再平衡,有一部分策略也会到点就止盈止损,很少会临时做一个什么交易决策。连带着量化投资经理们也大都情绪稳定,缺少激情,路演永远千篇一律,点评永远“符合预期”。写代码出身的量化宽客们在对待资管这件事情上一如既往地冷静克制,到了计算好的策略容量就封盘,月报基本敷衍了事,毕竟人家写代码讲究优美简洁,至于文采?但凡写一行注释,都是对ChatGPT的不尊重。
哪有什么没有感情的量化杀手?只不过是一群数学物理计算机系的社恐宅男。
而主观投资经理就不一样了,他们勤于调研、动情路演,激情下单;他们天文地理、通古博今、海内海外、上下五千年,从以工代赈,到美国加息,都能见微知著。主观投资经理的投资理念更加的丰富多彩,估值从PE到DCF到PEG再到PB-ROE,从价值到成长再到价值成长,从消费医药到新能源到中特估再到AI,他们紧跟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景气度,把握产业政策和竞争格局,他们的交易不拘泥于死板格式,他们的路演富有故事和趣味性,将投资的艺术感发挥到极致。
至于哪个比哪个更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投资的收益率除了市场配合,还有风险控制的执行。方法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管理人。毕竟基金产品的消费者本身,追求的除了收益率,还有投资的获得感。
工业化生产的汽车满大街都是,发烧友们还是热爱手动挡汽油车的操控感,后者甚至更贵。
数码相机和手机已经拥有绝对的市占率,但是胶卷机洗出来的胶片仍然是像素照片替代不了的质感。
后刚兑时代,高利率固定理财产品不再,房子也不再是躺平式投资首选。AI的发展日新月异,量化基金或许有一天会成为大众消费品,毕竟当你买全自动咖啡机的时候说明咖啡成了刚需。
但是,投资手艺人的匠心之作仍然会凝聚不可替代的价值,君不见量化基金成为主流的美国市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会依然是价值投资者们的嘉年华。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