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ALTH财富管理
题图:WEALTH财富管理微信公众号
从多个维度来看,2024年都可以称得上是“动荡”的一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灾难性天气事件频发、社会动荡广泛存在。然而,大多数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似乎并未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随着通胀得到控制以及政策宽松(先是货币政策,如今是监管政策)的预期,资产管理行业在过去两年一路向好。然而,在这样的表象之下,一些有趣的趋势正在酝酿之中,这些趋势将塑造2025年乃至未来数年的全球资产管理行业。
1️⃣ “整合”成为核心竞争力
随着需求的演变,客户越来越需要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无缝衔接的体验。那些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机构,包括产品制造、分销和咨询、资产服务和管理以及风险中介等,将在资源整合方面更加占优,更好地满足待填补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机构充分利用综合性优势——不过这一局面即将发生变化。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已开始认真思索如何打破业务壁垒,统一数据模型,拉齐内部激励措施,并重新调整运营模式以反映客户偏好。4000亿美元的退休金市场是整合型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场景——要服务好这一市场,机构需要综合发挥在资产管理、投顾服务、保险和科技等领域的能力。
2️⃣公募与私募的融合
投资者希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可靠的回报。实现这一目标既离不开公募资产,也离不开私募资产——两者都各有其作用。资产管理机构将把上市和非上市证券(其中信贷产品将首当其冲)结合起来,以构建更好的回报,实现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改善的流动性条款和更具吸引力的费率水平。我们预计,自2018年以来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的半流动性集合投资工具将继续改善(欧洲长期投资基金就是典型代表);更好的技术将推动定制化交付;交易所将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二级市场。这并非一项易事:设计、销售和定价创新的跨资本产品,是越来越多的专门针对这些产品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合并项目所面临的挑战。
3️⃣资产管理业务的去留抉择
保险公司将最大化其资产管理业务的价值。随着保险公司寻找新的增长来源,他们将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来释放其资管业务的价值——这些业务共同管理着9万亿美元的资产。
我们设想了以下四种措施方向:
4️⃣差异化公式:分销价值 > 投资价值
投资表现仍然重要,但它将不再是决定性的差异化因素。对于大多数机构而言,新的制胜公式是:出色的分销渠道和关系管理,加上“有竞争力”的投资表现。通常情况下,机构会将高达80%的技术预算直接用于投资工具的开发和优化,投资团队的总薪酬支出比分销团队多约50%。然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这些差距将缩小,更多的资金将用于增强分销和关系管理的能力。新的生成式AI应用场景、大数据技术赋能投资或者“明星”高管的招聘,都可能是机构增加投入的领域。
5️⃣重新评估国际布局,走向“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
尽管付出了广泛(且昂贵)的努力,欧美的大多数资产管理机构未能显著提高其管理的境外客户资产比例。自2018年以来,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的境外客户平均占比从23%下降到21%。投资产品的规模化出口面临挑战。本地客户更倾向于本土产品,本土机构的竞争力日渐提升,而国际分销成本在许多机构未能取得成果的情况下却不断增长。这些表现不佳的尝试不会消除大型机构全球布局的野心,但会促使他们将成本从众多市场转移到少数几个市场,在这些市场通过内生或收购的方式构建更大规模、更具本地特色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6️⃣量化投资卷土重来
面对平庸的投资表现、下降的费率水平和上升的运营成本,主动型管理的压力持续加剧,引发了人们对主动型投资的担忧。然而,资产管理机构将越来越认识到系统化投资策略的优势,这些策略利用量化工具和信号凭借规模化优势和大幅降低的价格创建高效的投资组合。通过将量化投资组合构建工具整合到基本面策略中,机构可以将运营成本降低多达30%,以重新激活其主动型管理业务。
7️⃣直销的崛起
在几十年来依赖中介和投资顾问支持可规模化但标准化的分销之后,资产管理机构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边缘化。他们不仅越来越像提供标准化产品的“工具人”,还要承担高昂的获客成本,最后还发现他们对终端客户了解甚少。直销策略并非倒退,而是收集数据和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的必要途径,这对于设计客户导向的产品至关重要。专属销售和直接销售还会附带投顾服务,在业绩不佳时有助于留住客户。事实上,许多投资者都会将自主管理和投顾管理的投资组合的资金分开,因此渠道冲突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目前,专属销售和直接销售的公募基金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15%,并且这一比例还将上升。
8️⃣退市的可能
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正在追求全面转型——从产品、分销到技术和人才。为此,机构需要将利润重新投资、资本重新分配并彻底改革组织模式,而强制披露的季度报表势必对改革形成掣肘。主要专注于私募市场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市值自2018年以来增长了六倍,如今已占全球行业市值的70%。而除了部分大机构之外,传统资产管理机构的市值多年未见增长。市场将继续对传统资产管理机构的增长前景持怀疑态度,并质疑另类资管机构的高估值。有鉴于此,我们预计会有几家上市资管机构选择退市,或另辟蹊径地以并购寻求一定程度的保护,或寻求长期战略投资者耐心资本的支持,或与大型金融服务集团进行合并,或探索管理层收购的可能性。
9️⃣以合作应对成本压力
由于将大部分非核心功能进行了外包,资产管理机构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和服务供应商,以及提供关键数据和处理能力的专门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对于投资流程和分销网络的优化固然重要,但数据显示,每年8%到15%的合同金额的增长(通常被视为“通胀”且无上限)已成为常态,给机构带来了不小压力。为应对成本压力,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与合作伙伴建立更具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包括与其他机构进行数据共享合作,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他们发展业务,以换取优惠条款。
🔟退休收入解决方案
多年来,退休收入解决方案的广泛普及一直面临挑战,但最新的发展正在使其逐渐成为现实。首先,产品创新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和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以及记录管理机构/科技供应商正在广泛合作,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这些产品更加简便、更有保障(尽管并不总是更低价格),并承诺提供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保护。其次,随着传统保障支柱(政府和企业年金)因社会老龄化加剧而逐渐力不从心,个人养老保障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监管改革和公共政策也在推动这些解决方案的采用。尽管许多解决方案可能永远无法实现规模化突破,但预计其中一些将凭借出色的产品脱颖而出,并有望成为市场标准。
本文作者
奥纬咨询资产管理业务全球团队:Joshua Zwick, Kamil Kaczmarski, Julia Hobart, Lubasha Heredia, Ben Phillips, Dennis Zhang, Amrik Chawla, Liza Bukingolts
本文译者
郑莉娟,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北京及上海办公室负责人,在金融服务业拥有超过18年的管理咨询和行业经验,她参与过的项目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等多个市场,以及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资本市场、证券、资管、批发/零售银行、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等多个业务板块。郑莉娟还在战略规划、并购及并购后整合、市场进入及运营策略、孵化、首次公开发行(IPO)和组织变革等领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项目落地经验。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