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团长聊聊天
题图: 楚团长聊聊天微信公众号
之前市场跌麻了的时候,舆论寄希望于平准基金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股市。
国家队后来真的进场在三千点以下买了近万亿的ETF,然后最近市场调整,关于国家队跑了的抱怨又多了起来。
都说君威难测,其实大部分时候,监管都还是有逻辑的,难测的是民心,民心摇摆起来很快,大部分时候都是叶公好龙,但龙真来了,又不高兴了。
其实也没有国家队卖了的真凭实据,但哪怕真的卖了一些,不也很正常么,平准本来就是平准波动啊。
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史记里的《平准书》,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中国两千年财政思想的思辨绕不过这一页。哪一次王朝的财政改革,也绕不过一本盐铁论。
政府该不该介入市场,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归根结底是个周期问题。
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最终还是要管。
01
要允许孩子尿裤子
今天还不是公募声誉最差的时候,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了石破天惊的《fund黑木》,将公募高位接盘、草综骨架、互相抬轿的种种非fa行为,揭了个底朝天。
一时间舆情沸反盈天,泰山北斗吴敬琏就是这个时候提出了著名的A股赌场论,时值吕梁的中科创业崩盘,中小投资者们喊打喊杀声音不绝于耳。
客观讲,彼时资本市场大环境一塌糊涂,酱缸里的公募没有可能独善其身。而洪磊等一批志在金融报国的年轻人,还在公募行业里砥砺前行着。
首任证监会村长刘鸿儒教授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fund只有2岁,2岁的孩子可能会尿裤子,要允许他撒尿。这个撒尿论是如此经典,二十年后新能源车发展面对争议时,还有新势力老板化用过。
《伟大的博弈》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个不容易长大的孩子,投机像山岳般古老,金融危机如同四季一般往复。幼稚的资本市场,不仅要尿裤子,还要随地大小便。
古今中外,资本市场都是需要家长的。
当年朱xiang建设资本市场的核心幕僚高西庆,2021年接受采访,谈到怎么看国家舅市,讲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到了这个年龄,智慧稍微多了一点,觉得这个很正常,当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放弃美国高薪回来的高西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创办者之一,后来还掌舵了中国主权财富fund中投公司。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成熟股市,是这一代金融理想主义者的信仰。
中国经济的大江大河与一代代Finance理想主义者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进步:从发行制度改革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从监管体系的日益健全到投资者保护的持续加强,从上市公司治理优化再到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
A股当然还有太多可以吐槽的问题,但谁也不能否认,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回报投资者的方向上,是有持续进步的。
只是,市场化改革,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向前两步后退一步是常态。甚至说,摔了跟头,改革就走back路,也时常发生。
从国有股减持市场化、到创业板、国际板的推出,再到新三板出问题,还有注册制的推进,更不肖说最近引发巨大争议的融券……这些改革的尝试,都经历了反复的挑战,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
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PO,注册制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性制度,意味着把公司上市的审核权、定价权交还给市场。
自A股市场建设以来,推行注册制,就是所有监管者的目标。然而,由于A股早期融资市场的定位、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众多、退市无法常态化等顽疾,不要说注册制了。就是IPO,一旦遇到深度熊市,也会被舆情逼停。周小川、郭树清这样推崇市场化改革的村长,也无法免俗。
这背后当然是有合理性的,滥发IPO、退市却始终无法常态化,确实很大程度上导致了A股的不振。但也说明了,市场化改革的步履维艰。
从深层次来解释这种困境,其实这是中国经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缩影。
每一种市场环境,都会成为一批制度套利者的温床,重组博弈、打板游资、高频量化……每一种引领时代的超级投资范式,背后都有制度的空白领域。
这些投资范式,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激活市场热情,但是超过了阈值,就容易吸血市场,进而导致全面行情的疯狂或者坍塌。
因此,通过对制度的查缺补漏,甚至是对某一类投资群体的穿透式、强制式监管,本身就是有法理和情理基础的。
允许孩子尿裤子,就要有对应的教育,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尿裤子,那家长就失职了。
02
最后的话
《魔兽世界》的电影拍的一般,但“光明源于黑暗,黑暗涌现光明”的台词颇为深入人心。秩序的守卫者麦迪文,在被邪能侵蚀后,灵魂中依然有着光明的追求。光明与黑暗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是孪生姐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资本市场尤为如此,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揭示了资本市场天然的不稳定性。明斯基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这是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长期的经济稳定会滋生出自满情绪和更强的承担风险的意愿,从而导致不稳定因素的积聚。
实际上,全球政府无一例外都在通过不同形式的监管和介入资本市场,试图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陷入马克思所描绘的周期性衰退和危机。
中国社会的特色就是加速,西方走了两百年的现代化,我们三四十年就一步跨入了后现代化。但资本市场却没有办法催熟,有一些弯路,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各种各样深层次的利益机制问题,但建设之初,就对标参考的是美国成熟经验,《证券法》、《基金法》很多制度设计,都借鉴了欧美资本市场的监管框架与规则体系。
然而矛盾之处就在于,我们一面有将保护投资者视为己任的监管,另一面又有全球最自信、最好学的投资者群体。
在过去强调融资功能的大环境中,市场化改革的脚步,每每会在市场出现巨大波动的时候,因保护投资者的口号而停滞。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东北老大爷听说东北虎来了,走出院子去围观,最后幸好铁门给拦了一下东北虎,人没事。在这个彪悍的故事里,一时不知道有几只老虎。
A股市场这样的虎b故事格外的多,散户投资者却时常怀着好奇心、带着冒险精神冲进虎穴。问题在于,这种冒险精神常常缺乏理性的约束和规则的保护。于是,当市场风平浪静时,大家觉得监管多此一举;而一旦风险爆发,又总是抱怨监管者“去哪儿了”。
实际上,股市本质上是一个博弈场,博弈的结果并不总是均衡的,也不总是公平的。那些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老虎”,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交易技术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而散户往往是带着一腔热血进入市场,却很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这就是为什么股市需要管。资本市场的根本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市场可能会被非理性、投机性行为占据主导,导致资源错配,甚至诱发系统性风险。换句话说,监管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扼杀市场的活力,而是为了在市场的“光明与黑暗”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基本权益,特别是占市场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二是如何在保护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让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是一条极其艰难的平衡之路。
最后为市场波动兜底的,还是职能部门,所以监管的责任不仅在于事后救火,更在于前瞻性的布局和及时的介入。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而监管者不能只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要成为主动的稳定器。
这是一个声音太嘈杂的年代,人人都可以发声,而每一种声音背后,都夹杂着潜在的利益诉求。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如果不加辩驳不独立思考,就很容易被带到沟里去。
中国资本市场,肉眼可见的在经济大循环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越是这种时刻,越需要精心的呵护。
那些动辄股市不需要监管的声音,或许才是最应该被管起来的。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