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力 Felix
题图:力的期权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今天,全市场再度出现了大幅回调,各大指数在破五返五后,最终还是在下午出现了集体回吐……
对于这一轮行情,在长假的文章中,我的定性是“三年压抑太久+超预期政策推动”的情绪面极致反转,所以,只要是情绪面推动的,最终都会和基本面之间完成一个收敛。
事实上,经过这一周的行情波动,大盘在空间上的短期的压力和支撑位反而逐渐明朗了起来,下方的支撑位为3000-3100的区域,上方的压力位为3600-3700的区域。为什么暂时这么判断?基于了四点理由:
第一,这一波的上涨在定价什么?从超预期政策出台的节奏来看,一言以蔽之,就是3000点以下是在定价超预期的货币,而3000点以上是在定价超预期的财政。对于前者,指的就是5000亿和3000亿,5000亿是给金融机构加杠杆买股票的资金,3000亿是给上市公司加杠杆回购自己股份的资金,而对于后者,光凭“抠字眼”的主观判断不如直观的市场交易数据,上周六当天,10年期国债活跃券的价格只收跌0.07%,30年期国债活跃券的价格收跌0.2%,加上昨天晚间“三年内6万亿特别国债”的“小作文”也未对隔夜的A50造成太大的影响,这就表示大资金对当前已披露的财政信息暂时没有超过10.8那一天的预期。
第二,节后第一天,全市场放出了3.5万亿的历史天量,若是从市值换手率的角度看,当天的换手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5%,已经远远超过3%的过热预警线,在这样的成交量和换手率下,如果当日能够收阳,则尚有继续维继的可能,但当日的日内出现了收阴,则大概率表示这个点位会出现一个短期较难超越的“天量顶”,还记得在5月份的一次节目里,我们曾经提到过“大幅高开+日内收阴”后的胜率和赔率,这里我看了一下,对于“大幅高开2%以上+日内收阴”的情况,此后四周收涨的概率大约只有1/3。
图:高开低走因子触发示意图
数据来源:Wind
第三,一个人胃口被撑大后,要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同样在情绪到过最高点后,需要有一个更大的“故事”才能打第二次“鸡血”。为什么说情绪到过了最高点?因为之前的文章已经提过,同样在节后第一天,上证50期权的隐波接近60,几乎接近了2015年5月末最亢奋阶段的隐波,与此同时,科创50期权的隐波直接飙到了200以上,这直接相当于2020.4负油价时期的隐波,所以这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拿在手上,后续很容易出现均值回归。
第四,从当前潜在买盘和卖盘的力量去对比,在3300上方,神秘资金大概率会保持现状,绝对收益资金(如险资)和北向配置盘资金则需要看到超预期的政策落地才会超配,所以越往上的空间,买盘力量就越集中在散户和两融,那么十一长假期间,新增的开户量够不够支撑3.5万亿的套牢盘?可以简单估算一下,根据中登的数据显示,十一长假期间新开户的量大约在600w户,即便以每个人投入10w的金额计算,对应的金额为6000亿,短期很难消化本周二3.5万亿的成交量。
对于目前的大盘,如果按空间做一个梳理,那么3000-3100的区间下方确实可以认为是无限量“子弹”,因为在3000到3100点下方,会用5000亿和3000亿加杠杆的金融机构就会增加,大家不怕加杠杆,央行的融出风险也会可控,但到了3300点以上,以现在的资金结构,只有货币和财政刺激下去,基本面确实有所恢复了,机构和散户的决策才可能发生共振,毕竟,之前我也已经说过,目前的资金结构已经比2014-2015的时候复杂太多,不再是像2014-2015那个时候由“散户+游资+配资杠杆盘”那么简单,什么样的资金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配置思路,所以当前要消化掉前期3.5万亿的天量,必须机构与散户出现共振,而出现这种情况,或是财政端又发布了进一步超所有人预期的zc,或是通过时间消化,出现了基本面数据的边际修复,大家因此而打开了新的预期……
恰好在上个周末,做客了第一财经的“公司与行业”节目,关于其他的一些进一步的观点,我整理了一下,就直接以一个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了……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