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一瑜中的
10610-11 14:17

作者: 张瑜 高拓

题图:一瑜中的微信公众号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高拓(13705969808)

核心观点

9.24增量货币政策和9.26政治局会议超预期后,市场对财政政策充满期待。但当前讨论仍多囿于量级的“比大小”,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缺乏时空观,同样量级的政策,短期急出还是长期缓出?不同的政策,互相怎么组合?政策信息以何种方式给到市场(一次性还是分批、发布会披露还是10月底人大常委会或更晚)?政策效果都会截然不同。

二是缺乏目的性,政策量级一小一大,但量级小的形成纯增量(如扩大投资),量级大的用于存量(如化债),前者逆周期效果反而可能好于后者。

鉴于此,我们希望在量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即将落地的增量财政政策:

首先,短期,打的是财政的当年“算盘”: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3万亿;

其次,中期1-3年,针对的是中长期债务的化解: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

再次,长期3-5年,要在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保障项目投资的替代资金来源: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最后,再展望长期,或需针对特定群体增量补贴,量力而行,细水长流兜底民生。

报告摘要

一、短期,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3万亿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料不例外:缺口或达2.8万亿,或通过增发国债2~3万亿“平账”(注1:收入口径取“广义财政”,即财政预算四本账中的前两本账: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本账和以卖地收入为主的二本账;注2:预算安排支出=收入+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此处假设收入和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不变,推债务。即假设年内无央行、国企等一次性大额利润上缴等非常规收入手段、收入按1-8月数据外推;也无沉淀财政资金大额调入等跨年度腾挪手段、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按持平预算假设)。

具体而言,过去共3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

2015年,缺口规模:9000亿;增量政策:创设8000亿专项建设基金;

2022年,缺口规模:2.7万亿;增量政策:超1.87万亿(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99亿+重启PSL新增6300亿+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

2023年,缺口规模:0.8万亿;增量政策:增发国债1万亿,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3.8%。

2024年,缺口规模:预计2.8万亿;增量政策:预计可能增发国债2-3万亿(对应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4%以上)。

二、中期1-3年,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

中央对地方承担的抗疫等类中央事权做补偿:今年3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2020-2022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历史遗留赤字,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路线A(当前化债模式的延续):中央开制度绿灯,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如地方2023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3万亿、2023年以来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超1万亿(其中2024年发行超8000亿),均可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打破常规用途限制),未来若延续,合计可满足约6万亿体量。

路线B(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6万亿,直接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

需要明确的是,同样聚焦化债,路线A的增量影响幅度低于B;当前看,路线A或仍优先于路线B(不排除最终是两条路线的调和)。

三、长期3-5年,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仍需对冲卖地收入趋势性下滑(2021年高点近9万亿,2023年已降至5.8万亿),其中:

特别国债(2024年1万亿)需要加码:利好“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主要支持方向及具体投向详见正文)和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1万亿特别国债已有3000亿用于该方向)。

新增专项债(2024年3.9万亿)需要扩围:纳入土储项目(6月自然资源部确认),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两会、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虽已反复明确了连续多年发行特别国债的安排,但囿于财政预算流程,明年特别国债、专项债的量级(或方向)或要等12月政治局才能最终明确,对资本市场而言,验证时点或偏后。

四、长期还能期待什么?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真金白银

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等群体的增量补贴,值得期待(广义补贴范畴可涵盖托育、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量级上,倾向于细水长流)。

其他期待?结合10月8日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近期财政相关观点,除了上文提及的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以外,还提到两大基金(房地产稳定基金和股市平准基金)以及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关注三中全会提到的消费税、增值税、地方附加税、个税等税制改革加速推进)。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市场反应超预期,政策路径仅作假设分析,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偏差风险。

报告目录

图片

报告正文

一、短期,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3万亿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料不例外:今年缺口或达2.8万亿,或通过增发国债2~3万亿“平账”(图1,注1:收入口径取“广义财政”,即财政预算四本账中的前两本账: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本账和以卖地收入为主的二本账;注2:预算安排支出=收入+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此处假设收入和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不变,推债务。即假设年内无央行、国企等一次性大额利润上缴等非常规收入手段、收入按1-8月数据外推;也无沉淀财政资金大额调入等跨年度腾挪手段、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按持平预算假设)。

具体而言,过去共3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

2015年,缺口规模:9000亿;增量政策:创设8000亿专项建设基金;

2022年,缺口规模:2.7万亿;超1.87万亿(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99亿+重启PSL新增6300亿+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

2023年,缺口规模:0.8万亿;增量政策:增发国债1万亿,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3.8%。

2024年,缺口规模:预计2.8万亿;增量政策:预计增发国债2-3万亿,对应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4%以上。

图片


二、中期1-3年,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

中央对地方承担的抗疫等类中央事权做补偿:今年3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2020-2022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图2,参考白重恩(2024)勾画出三年疫情对地方财政的外生冲击影响:“因疫情冲击,三年中地方额外产生6.79万亿元赤字,其中由中央额外增加了1.17万亿元转移支付作了部分弥补;余下的5.62万亿元,其中1.86万亿元由地方额外发行的专项债弥补,3.76万亿元则由地方自行筹措资金解决”);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历史遗留赤字,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路线A(当前化债模式的延续):中央开制度绿灯,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如地方2023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3万亿、2023年以来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超1万亿(其中2024年发行超8000亿),均可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打破常规用途限制),未来若延续,合计可满足约6万亿体量(地方还本付息压力仍在)。

路线B(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6万亿,直接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具体方式,参考白重恩(2024):1.86万亿元的超常态新增地方专项债,建议由中央财政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地方自行筹措资金承担的疫情冲击赤字3.76万亿元,可考虑由中央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筹措资金,根据各地困难程度分档予以扶持)。

需要明确的是,同样聚焦化债,路线A的增量影响幅度低于B;当前看,路线A或仍优先于路线B(不排除最终是两条路线的调和)。

图片

三、长期3-5年,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仍需对冲卖地收入趋势性下滑(2021年高点近9万亿,2023年已降至5.8万亿),其中:

特别国债(2024年1万亿)需要加码:利好“两重”(图3,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和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1万亿特别国债已有3000亿用于该方向)。

新增专项债(2024年3.9万亿)需要扩围:纳入土储项目(6月自然资源部确认[1]),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此前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9月底,今年未用于具体项目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已发行超8000亿,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确认[2])。

图片

四、长期还能期待什么: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真金白银

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等群体的增量补贴,值得期待(广义补贴范畴可涵盖托育、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量级上,倾向于细水长流)。

近期已出现两个信号:一是9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二是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健全生育保障、普惠托育、就业扶持等支持体系,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信号的进一步释放:10月8日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位列第一发言的财政专家罗志恒于9月29日建议的“财力接力五大举措”中,包括“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图4,主要应给近年来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二孩及以上家庭发放)。

其他期待?结合10月8日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近期财政相关观点,除了上文提及的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以外,还提到两大基金(房地产稳定基金和股市平准基金)以及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关注三中提到的消费税、增值税、地方附加税、个税等税制改革加速推进)。

图片

[1] 6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结合各地实践探索,研究出台了三个方面18条政策措施,提及“收回收购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可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予以支持”

[2] 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今年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的是3.12万亿元”(注:预算确定的专项债额度为3.9万亿,即今年约8000亿专项债未用于具体项目)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0月10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