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拾投资
题图:点拾投资微信公众号
导读:在市场悲观的时候,和一批价值投资者交谈,总是能让我们重新拾起信心。和国泰基金李海的交流,就给了我们缺失很久的正能量。格雷厄姆说过,投机者(speculator)关注的是有什么人接走你手中的“筹码”,投资者(investor)关注的是,你选择公司本身的质地。
李海就是这样一名积极的价值投资者。他每天都会听到各种“鬼故事”,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市场的信心。他甚至坚定的告诉我们,优质企业没有垃圾时间,现在或许就是买入中国“漂亮50”最好的时刻。
作为认识李海超过十年的老朋友,我们看到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慢”。
第一个慢,在于他的职业生涯。早在2011年7月就加入国泰基金的李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走得比大部分人要慢。他全部的投研经历都是在国泰基金度过的。李海花了五年时间从研究走向投资,又花了六七年时间逐步开始被市场发现。
第二个慢,在于他对投资框架的摸索。从2016年6月第一次管理产品以来,李海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条长期有效的投资框架。早年的投资生涯中,李海受邓普顿逆向投资策略的影响比较深,更多是追求买在“无人问津”的位置。在经历了初期的挫折之后,李海逐渐意识到逆向只是一种操作方式,长期复合回报率的核心是优秀的企业。
今天,李海形成了一套用逆向低估方式去买好资产的投资框架。这句话似乎听上去很熟悉,好多年前不少基金经理也是这么说,但我们认为李海身上和传统的“核心资产”风格投资有显著差异。
第一个差异,来自对估值的要求。李海的出身是逆向左侧投资,即便在实现了框架体系的进化后,左侧的烙印依然体现在李海身上。这让他不同于那些右侧风格的基金经理,更多是在左侧低估的位置去买优秀的公司。
第二个差异,来自李海的能力圈。在做基金经理之前,李海看过很多行业,之后做投资的过程中也涉猎了大量不同的行业。本质上,李海是真的希望买入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公司,并不是只专注在食品饮料、医药等几个好赛道中。从李海的历史持仓中也能看到,他组合的质量随着这些年好公司越跌越多,是不断在提高的。
第三个差异,来自李海中观的行业排除法。李海的涉猎面很广,但阶段性也不是什么行业都投。他会从“资本周期”的角度出发,剔除那些供给端大幅增加的行业。李海发现,当一个行业没有太大的进入壁垒后,大规模的资本开支会使得供给远远超过需求,最终杀掉价格。也是受益于“资本周期”的视角,帮助李海规避了新能源产业的风险。
从2018年4月27日独立管理基金以来,李海管理的国泰金泰灵活配置取得了79.79%的正收益,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11.56%。而且他每一年都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李海虽然很慢,但把时间拉长看,超额收益是很惊人的。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2024年8月30日。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每一年跑赢沪深300指李海任职以来每个完整的自然年度全部跑赢沪深300。
李海很喜欢看书,每一次遇到挫折或者低落的时候,他都会从书本中寻找答案。看巴菲特的书,让他明白了要在少数优秀的公司上做逆向。从那以后,李海把投资视角聚焦在优质的公司上。看马拉松资本的《资本回报》,让李海明白了“资本周期”的概念,需要规避资本大量进入的行业。看《成长股的投资之道》,让李海发现只要质地没有风险,“漂亮50”在估值泡沫破灭后,依然给持有人带来了很不错的长期回报。
李海也一直在坚守。2022年三四季度的时候,他持有的蓝筹股持续“失血”。不断有投资者卖掉优质蓝筹去追当时火热的新能源。李海懂得,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坚守就有意义。
而李海的坚守,也终于等来了回报。不仅仅是过去两年他让人眼前一亮的投资业绩,更是他这些年来对优秀企业的研究,终于进入了一个甜蜜的“击球区”。李海认为,20倍左右估值的好公司,相比40-50倍左右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被显著低估了。现在,或是全面布局中国“漂亮50”的时候。而李海也相信,作为一个组合这一批公司将给持有人带来不错的长期复合回报率。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李海的投资“金句”:
1. 影响投资收益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时间,三年涨一倍、五年涨一倍、还是十年涨一倍,最终对应的年化回报率是完全不同的
2. 我们倾向于去寻找未来三五年依然具有长期成长趋势的优秀公司,然后就像巴菲特买美国运通那样,在好公司出现阶段性折扣的时候去买
3. 估值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和机会成本的高低有关
4. 现在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2%多,相当于四五十倍的PE,而许多优秀公司的PE也就20倍
5. 在一个没有进入壁垒的行业中,大规模的资本开支会使得供给远远超过需求,最终会杀价格
6. 由于我们的投资带一些逆向,这些公司都经历了市场负面情绪的洗礼,等到熊市的时候下跌幅度就比市场整体要小很多
7. 即便在“漂亮50”公司的最高点买入,持有15到20年之后,获得的回报率也仅仅比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差1个点
8. 现在不需要去买一些小盘股、或者很奇怪的标的,可以从最优质的好公司上赚到比较好的回报率
9. 逆向投资的关键是,要坚守在正确的公司上
10.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投资中最不能发生的错误是,在牛市中买了垃圾公司
要在好公司中做逆向投资
朱昂:在投资上,你有一个理论叫“时光穿梭机”,能否先谈谈这个理论是怎么形成的?
李海 当时我看了好几本一级市场投资大佬的书,包括孙正义的传记、小米的传记、张磊写的《价值》等等,发现这些一级市场大佬都是此前留学美国的,之后要么投中国、要么投日本。比如说DST的创始人是俄罗斯人,但投了很多中国的高科技公司。
我觉得这些投资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会形成一种类似于“上帝视角”的眼光看待中国市场。因为美国的生活方式、科技创新在那个年代是领先其他市场很多年的。对于成长股的投资,一定要有领先别人的视角。
“时光穿梭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孙正义提出的。他很早的时候就在日本投了许多当时大家看不懂的商业形态,但这些商业形态在美国是很普遍的。我也是受到这些人的启发,觉得在二级市场投资中也应该用一种“时光穿梭机”的视角,尽量从当下的市场氛围跳脱出来,回到以前或者未来看待这一笔投资。
朱昂:你的投资思路是有些逆向的,能否展开谈谈是怎么做的?
李海 我刚开始做投资看的书是《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邓普顿的投资方式是,等待市场极度悲观的位置出现,并不是那么关注估值。他的代表作是在二战期间买了100多个无人问津的小市值股票,获得了很多倍的收益。在2001年的911事件出现后,他又投了一堆航空股。
这本书对我做投资初期启发比较大,那时候我也去投一些全市场大家都不看好的公司。但是要做好逆向投资的难度很高,实践下来的效果并不好。比如说当年我们看到油价跌到了27美金,就想着通过逆向投资去买油服公司,相信油价最终会向上回归。而且长期看,因为通胀的存在,油价最终应该能回到150美金以上。
但是完全的逆向投资有一个重大缺陷:买入的这些公司全生命周期回报率很差,纯粹只是去赌一个周期反转。这类公司提供的全生命周期回报率是比较差的,如果买的时间点不够好,回报率会进一步下降。影响投资收益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时间,三年涨一倍、五年涨一倍、还是十年涨一倍,最终对应的年化回报率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那段时间投资业绩很差,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方式,重新思考和阅读。后来发现巴菲特早期也是做逆向投资的。他最成功的一笔逆向投资是美国运通,当时因为色拉油事件导致股价暴跌,巴菲特就在暴跌的位置买进去了。不同的是,美国运通并不是一个垃圾公司,而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成长股。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巴菲特是在最好的公司上寻找逆向的机会。后来我发现,不光巴菲特这么做,许多伟大的投资人也是在好公司中才做逆向的。这是我投资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2018年之后,我开始从此前的垃圾股投资中爬出来,更关注好公司的投资机会。
当然,那个阶段对什么是真正的好公司,理解还不深。等到自己慢慢看懂好公司了,全市场也都看到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司出现了类似于美国的“漂亮50”泡沫。我们也没办法在如此高的估值面前,对好公司下手。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一些次好的公司中做投资。
直到这两年,一批特别好的公司股价也跌得很深,也让我有机会真正买入好公司。
三五年的高成长
是不确定性下的一种保护
朱昂:前面提到,你投资中的转变是开始聚焦在优秀公司出现低估的机会去买,但如何避免一些优秀公司也会变成平庸的公司?
李海 确实,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摆脱生命周期的束缚,最终都会沦为平庸。就像一个人无法摆脱生老病死那样。在柯林斯的《基业长青》中,列举了18家各行各业的卓越企业。这18家公司在成书前的64年中平均股价涨幅是标普500指数的15倍,但是在成书后的5年,作为一个组合却跑输了那些二线的平庸公司。
我们倾向于去寻找未来三五年依然具有长期成长趋势的优秀公司,然后就像巴菲特买美国运通那样,在好公司出现阶段性折扣的时候去买。我曾经对美国运通做过复盘,即便不买在低位,复合回报率也是很高的。而巴菲特在股价下跌50%的低位买入后,获得的复合回报率是惊人的。
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就在买入一家很优秀的食品饮料公司。这家公司在矿泉水之外,已经出现了无糖茶这个第二增长曲线。去年增长了80%后,今年无糖茶还能增长60%左右,收入占比已经和矿泉水差不多了。看未来三五年的增速,这家企业还是会保持很快的趋势。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公司股价最近出现了大跌。这就是我们希望买入的优秀公司。拉长看,优秀公司也会变得平庸,但我们尽量在公司依然有三五年高增长趋势的阶段买入。
三五年的高增长趋势,是我们定义优秀企业的一种保护。如果没有成长性的保护,一家优秀公司在估值特别低的时候,我们也会愿意去买。
朱昂:如何定义为你的便宜,是和历史相比,还是和你对公司未来的增长相比?
李海 这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觉得估值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和机会成本的高低有关。我们判断估值是否便宜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视角:
1)能否满足我们15%的复合回报率目标。我们不是简单用PE、PB这类指标来判断估值高低的,而是说看未来3到5年,我们能否从这一笔投资获得15%的复合回报率。甚至有些我们投资的公司,PE是负的;
2)相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机会成本。比如说80年代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在10%以上,那么即便15%的预期回报率相对机会成本也没有吸引力。现在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2%多,相当于四五十倍的PE,而许多优秀公司的PE也就20倍。这时候,相对机会成本,好公司的估值是比较低的。
朱昂:从复合回报率的角度看,你买一个公司会对未来三五年市值做一个大致判断?
李海 对的,我会预估一个公司三五年后的盈利情况大致在什么位置。公司对应的估值,要回归到DCF现金流折现。要精准判断估值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最后的落脚点可以简化一些,再对应一下利率中枢,得到一个大致的PE水平。
朱昂:许多公司的底部是漫长的,而基金的负债端可能没有那么长的耐心等待,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海 这也是我早期做投资遇到最核心的问题。当时买的标的也有问题,买的时间点又太早了。当全市场都认为你是错的时候,又凭什么觉得比市场更聪明呢?从理论上看,逆向投资要做好确实是很难的。
后来我就对自己的投资方式做了选股和时间两个层面的改良:
首先,是对选股的改良。我让自己聚焦在少数的优秀公司上,放弃了绝大多数公司逆向投资的机会。
其次,是对买入时间维度的改良。确实,如果我们买的太早,一个公司买入之后再跌个50%,获得的回报率就会很低。我们在买入位置上,会去找一些业绩改善的线索。比如说,有些公司业绩下滑的二阶导数发生了改善,从此前下滑30%变成下滑10%,这时候,我们就会愿意建仓。或者说,管理层开始进行增持,也是一种交易信号。
我们会把建仓的周期拉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看到一个机会就一笔全买满了。我以前在图书馆看巴菲特的书,其实他早期的交易能力也很强。像他买入可口可乐之后,股价就马上上涨了。巴菲特也没有什么交易失败的案例。
用“资本周期”做行业层面的风险排除
朱昂:在行业筛选上,你有一定的中观行业视角,会根据行业的“资本周期”规避掉不好的行业,能否展开谈谈这点是怎么做的?
李海 “资本周期”这个概念最早是马拉松资本在《资本回报》这本书中提出的。马拉松资本的《资本回报》和《资本账户》两本书我看了不止一遍,在2022年的时候给了我很大启发。
那时候我压力很大,市场在4月份触底之后反弹的品种都是和新能源相关的。我持有的蓝筹股被市场大量赎回,去追光伏、新能源这些。到了那年十月份,我管理的基金还亏了二三十点。刚好那时候,又看到连一些食品饮料、消费、工程机械的公司都在进入新能源领域。海外上市的美股光伏公司也全部在回来做百亿规模的融资。
全市场都在进入新能源行业的景象,和这本书中提到的90年代投通讯行业一模一样。那时候大家认为接下来的互联网时代大爆发,光纤光缆投多少都不够用了。最后的结果是,这些疯狂投入的公司很多都死掉了。在一个没有进入壁垒的行业中,大规模的资本开支会使得供给远远超过需求,最终会杀价格。即便是一个新兴产业,过度的资本涌入也会把行业杀死的。这就是典型的资本周期。
理解了“资本周期”后,我坚定了不去参与新能源泡沫的信心。即便那时候我的业绩压力很大,赌上职业生涯的风险也不去参与。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资本周期”能帮助我规避亏钱的行业,不过在寻找什么行业能赚钱上,实践起来的效果还不是特别好。比如说,我按照“资本周期”的框架去买供给出清的房地产,目前看效果比较一般。马拉松资本当年是把这套框架用在了啤酒投资上,最终赚了很多钱。
朱昂:有意思,你更多是用“资本周期”来规避风险?
李海 一旦某个行业出现社会资本疯狂涌入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了。就像今天的新能源车,一大批巨头都在涌入的时候,就会出现产品的不断降价。
反过来说,一个行业在供给侧出清后,未必马上能有所表现。煤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在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就开始买煤炭了,可是买太早没有赚到多少超额收益。真正能够在煤炭上赚大钱的人,都是2021年重仓进去的。
朱昂:你还会剔除掉一些长期给股东回报很差的行业,也能否谈谈目前你会聚焦的投资领域?
李海 早期我用完全逆向的方式做投资,根据低PB的角度做筛选,找到的都是一些长期回报率比较差的行业。后面看了杰瑞米·西格尔教授的统计,医疗保健和消费都是长期回报率很高的行业。而煤炭、交通运输等,都是回报率比较差的。
我觉得一个行业的长期回报率,和其商业模式优劣有关。在之后的投资中,我基本上不太去买航空这类长期回报率不佳的行业,把研究精力聚焦在消费、医疗、科技等领域。
中国的“漂亮50”到了难得的买点
朱昂:从2018年至今,你管理的国泰金泰灵活配置,业绩一直比较稳健,长期的相对排名也很好,能否结合具体的投资实践分享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李海 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只是阶段性找到了一些能提供超额收益的品种。比如说2018年我投了做油服的公司,其中一个油气设备的公司正好基本面见底,股价涨了一倍。这笔投资还是存在比较大的运气成分。
2019年我逆向买了传媒,因为这个行业在前几年做了很大的商业减值,市场把传媒作为一个垃圾行业来看。不过我看到里面的一些游戏公司商业模式很不错,都是先从用户那边收钱的方式,而且现金流也很好。游戏和电影的不同是,在开发过程中就能不断做测试,那么产品推出的成功率比电影的可预测性强。即便一上来不成功,后面也能做迭代和修改。
我当时找到一个刚上市的游戏公司,也没有任何的商誉问题。公司的账上只有现金,没有什么负债,估值还跌到了10倍以下。这一笔投资,也给我们阶段性提供了很高的超额收益。
我这些年赚到钱的公司,即便不是最优秀的白马龙头,也是细分领域中的优质公司。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油气设备和游戏,都属于A股中相关领域的龙头。这些企业帮助我们在这些年的市场中,提供了还算不错的收益率。
这两年业绩比较好,也和我们的投资框架有关。巴菲特说,他认为价值投资者应该在熊市能跑赢市场,牛市跟得上。我们也希望做到熊市里面跑赢市场。由于我们的投资带一些逆向,这些公司都经历了市场负面情绪的洗礼,等到熊市的时候下跌幅度就比市场整体要小很多。
朱昂:我看你的代表产品在2023年取得了正收益,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海 一方面,我在2022年二三季度逆向加仓了当时市场不看好的白马股,包括某家电龙头、某医药龙头、某银行龙头。这些公司都有一定的永续特征,潜在长期增速在10%,当时都跌到了10倍以下的估值。
另一方面,我从“资本周期”的角度出发,规避了2023年表现特别差的新能源。
朱昂:站在这个时间点,其实大家是比较悲观的,能否谈谈你对市场的展望?
李海 我觉得做投资要努力跳出市场影响的影响,只要找到符合我们回报率要求的公司就行了。我们看美国股市,即便过去100年中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因此出现长期的暴跌。现在很多宏观经济学家来路演,天天说各种负面的小道消息。我们需要判断的是,这些负面情绪是否已经反映在了估值中。我认为,市场的估值已经消化了大量的悲观预期。
就像前面提到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估值在四五十倍,而A股最好的一批白马股估值只有20倍左右,经营能力也是类似永续的。这一批好公司对应十年期国债的估值,已经变得很便宜了。
从全球范围看,美股已经在历史偏高的估值分位数了,只有A股市场的优质公司,还能提供那么高性价比的估值。所以从优质公司的估值角度看,我对市场是比较乐观的。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成长股的投资之道》,给了我很大启发。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英国人,也管理过很大规模的基金,取得了很高的长期回报率。他做了一个复盘,即便在“漂亮50”公司的最高点买入,持有15到20年之后,获得的回报率也仅仅比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差1个点。也就是说,“漂亮50”仅仅是估值泡沫,并没有基本面的问题。这里面绝大多数的公司,最后还是证明了自己的竞争力。这一点和PC互联网泡沫完全不同。在其他的泡沫中,许多高估值的公司最后都挂掉了。
在这本书中提到,即便用60倍的估值买了可口可乐、280倍的估值买了欧莱雅,只要持有时间足够长,回报率是不输给标普500的。但是你不能买错公司,如果买了另一家化妆品的公司雅芳,那么这家公司最后会消失。
我觉得今天A股的“漂亮50”公司,会和美国70年代的有些类似。这一批公司会长期存在,而且估值又跌下来了,在一个利率不断下降的市场下,A股“漂亮50”的整体回报率是在抬升的。
我自己现在全身心去买这些A股的“漂亮50”。美股历史上这些公司虽然用了10年时间回到高点,但之后从1982年开始受益于国债收益率的不断下滑,开启了一轮持续时间很长的牛市。而且从组合的角度出发,即便买错一个公司,风险也不大。这一批公司作为一个组合,是不会消失的。现在不需要去买一些小盘股、或者很奇怪的标的,可以从最优质的好公司上赚到比较好的回报率。
朱昂:这一批好公司中有一部分是高端白酒,今天许多人都说大家不喝高端白酒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海 我们公司在2016年都逆向买了很多高端白酒,当年白酒的表现也很好。可惜后面下车比较早,到了2017年就基本上卖掉了,没有赶上后面的“核心资产”大牛市。我们觉得白酒既有消费特征,也有周期特征。当年赚钱最多的白酒,买入的时候还是亏损企业。从回报率的角度看,我们觉得现在高端白酒中的龙头已经具备投资价值了。
在正确的公司上做坚守
朱昂:你曾经提到,市场像一个“奖罚分明的将军”,关键时刻的坚守是能获得奖励的,如何让自己在关键时刻坚守在?
李海 我觉得这句话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误导,觉得坚持逆向投资就能获得成功。事实上,不正确的逆向投资是会带来永久性亏损的。举一个例子,之前有些公司明明要退市了,但是第一个跌停还是有很多人抄底。这种公司明明后面还有很多跌停,但许多个人投资者还是会冲进去抄底。
我觉得投资中要活下来很重要,就像打仗一样,如果阵亡成了烈士,那对我们的奖励也没有意义。逆向投资的关键是,要坚守在正确的公司上。
我在2022年下半年的时候,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或许只有完全想开了,才能真正坚持下去。
朱昂:也就是说,无论是否逆向,只有坚守下来才有意义,否则底部被迫卖掉就变成永久性亏损了?
李海 确实如此,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会通过一定的交易帮助自己拿住看好的持仓。有些人会问我,作为一名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为什么换手率也没有那么低。这是因为,我们会在等待改善信号的过程中,做一些加减仓的交易。
首先,我在逆向买入一个股票的时候,会留出一定的仓位。如果一上来就买满了,等同于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后面股价进一步暴跌的时候,就无法再做任何动作了。
其次,我们在个股判断上也会犯错,要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容错率。对于一些公司的价值判断走向,会和我们预期的发生变化。比如说宏观层面和竞争格局层面变得不一样了,可能带来公司盈利低于预期。我们没有人是绝对的专家,肯定也会犯错。
投资最大的错误是:牛市买入垃圾公司
朱昂:你提到过,避免的错误越多,积累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大,能否谈谈哪些错误是希望避免的?
李海 我觉得主要避免两类错误:1)避免买入垃圾公司;2)避免买得太贵。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投资中最不能发生的错误是,在牛市中买了垃圾公司。牛市的高估值和垃圾公司的低质量两者结合是很恐怖的。如果在市场疯狂的时候,稍微把选股标的收缩在好公司范围,也不会产生很大的亏损。如果我们再聪明一些,不要在市场高点冲浪,把买入的估值和选股的质量两者结合好,长期回报率就会大幅改善。
朱昂:你喜欢去人少的地方,这一点很反人性,这又是如何做到的?
李海 其实做逆向的人,可能会出现过度自负的问题。所以,我并没有强调自己一定要逆向,和市场对着干。我觉得投资的核心是买好公司,逆向只是一种方法。毕竟绝大多数的时候,好公司的估值很贵。用很高的估值买好公司,最终得到的回报率就和市场平均差不多。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好公司便宜的时候买入,类似于增加了一个甜蜜点,能够大幅提升我们的回报率。所以,投资并不是一定要去人少的地方,这也是我过去几年的一个重大变化。芒格也说过,市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对的。
朱昂:这两年对许多基金经理来说,也是很难受的“至暗时刻”,在艰难的时刻,你自己是如何度过的?
李海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同样程度痛苦带来的感知会比快乐更大。比如说一个股票下跌1个点带来的痛苦,是一个股票上涨一个点带来快乐的两倍。假设全天市场不涨不跌,但中间有很多正负一个点的波动,我们看了一天股票后,其实是积累了更多负面情绪的痛苦。
所以我们每天交易时间看盘,感觉什么都没做,却又很累。这时候就需要做一些事情去对抗积累的负面情绪。比如说健身能够刺激体内的内啡肽,帮助我们抵御痛苦的情绪。还有带娃也是一个重要的化解负面情绪的途径。海外有过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和孩子们的拥抱等肢体接触,能促进我们神经系统的放松。
朱昂:整个访谈中,你都会提到各种书籍带来的启发,能否推荐最近看过比较好的书?
李海 我觉得每一本书都有其可取之处,许多经典的投资书籍也被很多人推荐过。我就推荐两本近期看下来比较有收获的吧。
一本是《价值投资3.0》,是一个美国基金经理写的。他在书中提到,格雷厄姆在工业时代提出了价值投资1.0的基本原则,巴菲特在消费时代完善了价值投资2.0选股分析基本框架。今天进入数字时代的价值投资3.0版本。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如何精选低估值高质量的数字科技股。还有一本是前面访谈提到的《成长股的投资之道》。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