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基金的“个人系”漩涡

资管风铃
14109-05 16:36

作者:资管风铃

题图:资管风铃微信公众号


一个多月前,亚太市场诞生了首只挂钩加密货币资产的反向ETF——比特币期货每日反向(-1x) 产品。

这只ETF的管理人,正是作为公募“老十家”之一的南方基金,在2008年设立的香港子公司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

诞生之初,这家机构意义非同小可。

因为这是内地公募诞生的首家境外子公司,标志着行业在经营主体层面的正式出海

南方东英在产品端并不保守,甚至是香港市场首只挂钩比特币期货的ETF管理人;

要知道,华夏、嘉实、博时在港参与的首批比特币现货ETF,直到今年4月才得以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基金并不是南方东英的唯一全资股东。

作为南方基金的联营方,南方东英背后有一家名不见经传、持股30%的外部股东——“东英金融”。

东英金融相关主体曾在港股主板上市。

数年前,这只证券已低调更名,市值仅10亿港元。

作为这家公司第一大股东,且担任执行董事的柳志伟,如今却陷入了一场涉及公募机构的内讧。

纠纷发生在淳厚基金的前两大股东——邢媛、柳志伟之间。

淳厚基金是2018年,由6名个人出资发起的“个人系”公募。

三名自然人是核心股东——头号股东邢媛持股31.2%;作为二股东的柳志伟持股26%,第三大股东李雄厚持股21%。

另外三人李文忠、董卫军和聂日明持有其余股份。

图片

淳厚基金股权结构图

看似稳健而分散的股权安排,却在如今留下一地鸡毛。

成立不到4年的2022年初,李雄厚和董卫军“不想干了”,协议将持股溢价转给二股东的柳志伟。

柳志伟抓住这次机会趁机改组董事会,一举拿下淳厚基金的控制权。

这显然是执掌公司的邢媛一方断不能容忍的,双方矛盾就此触发。

对峙期间,公司治理、展业选择、股东身份乃至个人间的债权关系等线索,均被搬上台面,成为拿捏对方的扳机点。

淳厚基金的此次内斗风波,正给行业提出了一个思考题:

当管理人因内部分歧导致在管产品信披等程序无法照常运转时,应该“由谁来及时话事”,从而让数百亿的在管规模得以安心受托?

不仅如此,此次冲突给行业埋下更深远的潜在冲击,或在于“个人系”公募机构的监管环境可能发生急转。

治理风险个案的暴露,恐将让本就处于下行期且生存困难的“个人系”机构,面临更加审慎且严苛的监管环境。

当更多有实力自立门户的公募人下海创业时,这会是他们不得不去掂量的事。

01

“东英系”倒戈

成立之初,淳厚基金的3名核心股东比例,大致维持在“3:2.5:2”。

这是个相对均衡的状态,没有谁能一股独大,。

难以料想的是,如今内讧的导火索,恰恰是第三大股东李雄厚的退出。

55岁的李雄厚是公募营销口的高管出身,曾挂帅过国海富兰克林等机构。

由于管理经验丰富,创始淳厚期间,不仅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长,还召唤了国海的总助董卫军担任副总,并给予了10%的持股。

但到2022年,李雄厚与淳厚之间产生嫌隙,欲退出公司,董卫军亦在该时点辞职。

李、董二人退出时,欲转让所持的淳厚基金的21%、10%的股份。

作为二股东的柳志伟抓住了这个机会。

受让李、董的股份后,意味着柳的持股比直升到57%,掌握了淳厚基金的实际控制权。

柳志伟运作能力不可小视。

旗下以东英金融为核心载体的“东英系”,早年间就在港股长袖善舞,后来也不乏在A股市场频繁现身。

早在2008年,内地公募行业诞生的首家境外子公司——南方东英背后,就有来自东英系的参与。

“东英系”悄然扩张过程,昔日与柳志伟共事的一位资本大佬,及其背后的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前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校友圈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柳志伟彼时的淳大资产,与同样具有“五道口背景”的景林、证大,曾共同出现在长安信托、长安基金的股东名录里,一度接近染指控制权,柳志伟至今也是长安信托的董事。

拿下淳厚控制权后,柳志伟引入的两名独董张海、刘昌国,也均为五道口校友。

而后柳志伟又引入了中基协前秘书长贾红波、垃圾债闻名的暖流资产前总裁李银桂进驻。

以上一连串动作,很快遭到代表管理层的邢媛一方高调反弹。

出师不利的柳志伟,又欲将相关股权转让给“和合系”的林强。

然而林强与“和合系”却在数月后东窗事发,最终监管介入,宣判柳志伟先前的受让交易无效。

上述过程中,淳厚基金股权关系、董事会机制不仅一团乱麻,邢媛与柳志伟之间的分歧并未得消解,治理问题遗祸至今。

淳厚基金董事会迟迟无法召开,最终滋生了“定期报告缺少董事会保证、董事长签名”的行业闹剧。

双方对峙进一步白热化。

邢媛方面拿起柳志伟的“三重身份”直指司法监管套利,又将其“引入结构化发债团队”、“违规减持国盾量子”等旧事抛诸于众,发起对柳志伟等人的股东资质质疑。

柳志伟则解释着“三重身份”由来,一面将邢媛彼时也曾抽屉出售淳厚股权,甚至拖欠其数千万转让款之事悉数抖出;另一面则炮轰邢媛存在“一言堂”、“安排近亲管财务”等乱象。

僵局于此,尚无缓和。

02

马太冲击

淳厚基金的内讧僵局,既有一定特殊性,恐怕也对“个人系”公募生态构成潜在冲击。

由于金融行业具有更强的外部性,“个人系”机构在发起设立时,监管则往往希望能够保持相对均衡的持股结构。

保证相对分散的持股,能够防范个别股东“一股独大”,进而避免到正常的机构治理。

少数股东形成过高比例的持股,容易引发权力滥用和治理失序,导致个别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甚至持有人利益。

在淳厚基金此次风波中,设立时的股权安排看似具有“制衡”色彩,三位核心股东持股均未触及相对控股线,难以开展单边操作。

但在个别股东之间的共谋的“抽屉交易”下,一场尴尬的内斗却在行业中上演。

可见即便是相对均衡的持股安排,仍难有效杜绝“个人系”的治理失序。

从乱而复治的行业惯性看,“个人系”公募的供给首当其冲。

淳厚内讧这大概率会导致“个人系”公募设立或受让,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审查,例如股东资质、出资来源、股权架构、治理机制等,均将从严约束。

事实上,“个人系”机构在审批端已出现明显改变。

2015年至2022年期间,每年都会有“个人系”获批;淳厚基金诞生的2018年是“高峰期”,新获批的“个人系”多达8家。

但在2022月至今的近2年多来,再无1家“个人系”机构获批。

增量之外,还有存量。

注意的细节是,暖流的李银桂被柳志伟改组董事会并引入后,曾试图上马“结构化发债”。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规模萎缩、行业下行的疲软周期,转向“债基定制”等擦边球,甚至祭出“结构化发债”违规业态,其实背后充斥着现实主义的无奈。

龙头具有相对稳定的规模与资源储备,中小机构追求的则是“活下去”。

尽管债市持续高烧,可对渠道弱势的中小机构而言,利率债拥挤度走高,信用债则存在踩雷风险。

相反为委托行大搞债基定制,甚至通过专户帮城投发债,赚取稳定且基于牌照功能的“通道费”,反而是更加旱涝保收的选择。

结构化发债并非公募业务,尚需基金专户运作。(详见资管风铃2019年文章《债市的118工程》)。

那么此次风波,是否会加剧对“个人系”或中小机构专户业务的从严发牌,甚至引发对专户业务的合规检查,或许值得关注。

每场乱象的发生,都可能掀起加剧行业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