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资管风铃
题图:资管风铃微信公众号
行业的极速骤变,有时就像坐上时光机。
8月21日,民生加银基金(以下简称“民生加银”)宣布旗下民生加银内核驱动混合等5只主动权益基金正式换帅,原因正是前投资经理柳世庆已因个人原因离职。
柳的出走背后,留下的不仅是32.2亿元亟待面临管理切换的经手规模,也意味着民生加银主动权益的核心干将再减一员。
作为宏观与周期行业出身的投研人,柳世庆供职民生加银的时长已有11年。
十年骨干出走,某种意义上既是近年来产品净值饱受行情冲击的使然,也是民生加银业务权重重新洗牌的一个横切面。
势不可挡的“股降债升”通道中,民生加银数年间一度提高的权益投资占比,已然在新任高管的统御下,回到了它
5年前的状态
在权益持续代谢,债基突破千亿之际,民生加银似乎正在变回了银行系公募“原本的样子”。
01
权益溃退
出走的柳世庆,是民生加银权益线为数不多的老将。
2016年起担任投资经理至今,已拥有8年以上公募投管经验。
在目前民生加银14名主动权益经理中,在任时长超过7年的人,只剩权益总监孙伟了,超过5年的也仅有包括蔡晓、王亮在内的3人。
与之对应的是,9名权益经理在民生加银上岗的时间,均未超过3年。
更关键的是,柳世庆具有还算可观的长期业绩。
作为管理时间最长的代表作,柳时期的“民生加银内需增长”自2016年11月至今的近8年时间里,取得了年化8%以上的长期回报,在433只可比同类中排名前10.4%。
或许缘于宏观出身,柳世庆的较长时间仓位中保留了对机械设备、资源品、地产等行业的配置,而部分重仓标的出现在报告期多达高达十多次。
巅峰时期的2021年,柳世庆的个人在管规模曾突破百亿大关,占民生加银全部主动权益的比重达1/4,仅次于权益“台柱子”孙伟。
但由于高估值时期成立进场,柳世庆另有3只产品累计遭遇4成左右回撤。
这让柳世庆的在管规模遭到重创,三年时间规模流失78亿元。
其实和其他权益经理相比,柳世庆这一轮的波动对抗成绩不算太差。
如今从柳世庆接手“质量领先”的王亮,2021年领衔发新“价值优选6个月持有”至今出现了-16.3%的年化负回报。
熊市对于权益投资的业绩冲击,鲜少人独善其身。
哪怕是权益总监孙伟,其操盘超10年的“民生加银策略精选”累计回报已达2.73倍。
但孙同时在管的“民生加银科技创新”等其余4只产品均因成立于市场估值偏高的2020年,回撤幅度均普遍接近或超过40%。
净值连年深调之下,一些产品能在中短期修复的机会也不大了。
例如“民生加银成长优选”至今的任职亏损达-42.4%,折合年化回报-13.7%。
这意味着,该产品净值哪怕未来三年保持20%年化复合增长,也勉强能够回到发行时的初始成本。
翻身无力感,还体现在权益业务给持有人酿下的累计巨亏。
资管风铃统计2019年至2023年的Wind数据发现,民生加银旗下41只主动权益基金累计酿亏-15.1亿元。
由于规模效益,越优秀的投资人反而更致命——孙伟、柳世庆、王亮3人所管的代表产品,5年间的累计基金净利润依次亏损达-20.9亿元、-14.9亿元和-8.4亿元。
事实上,柳世庆的出走不过是权益业务近年来出师不利的脚注;
民生加银的受托资产结构,正在朝着更复古的方向“回归”。
02
惯性难逆
和大多数“银行系”一样,初步规模化之时,权益业务本就不是民生加银擅长的那部分。
在非货规模首次突破百亿的2013年末,民生加银的权益部分占比就仅有1/5左右。
跟随行业扩张步入千亿的2019年,偏科的结构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被进一步放大。
民生加银当时1027.6亿元的非货规模中,权益部分仅占到1成。
然而恰逢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的净值化改造浪潮扑面而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
这让银行系公募所擅长的固收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民生加银不仅面对业内新势力的崛起,甚至可能还要承受民生理财的同室操戈。
同样在这一年,民生加银挖来了第4任掌门,也是老华夏东四营业部出身的李操纲。
此前,民生加银已先后经历了张嘉宾、俞岱曦、吴剑飞三任外来总经理,但在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下,民生加银的权益规模迟迟未见起色。
李操纲掌舵的时间点恰到好处,权益业务开始于2020年伴随阿尔法牛市快速起量。
当年底,民生加银的非货规模就在权益业务的带动下首次冲破1500亿元大关;次年6月,主动权益规模达412.4亿元,占比直逼1/3。
这是民生加银最接近摆脱银行系机构“偏科固收”标签的时刻。
没有谁能轻松逃脱贝塔端的变天。
2022年的市场波动,让民生加银的主动权益急剧代谢,一年之内蒸发174.5亿元。
权益的快速下降,间接导致民生加银从1500亿倒退至不足千亿。
摇摇欲坠之际,现任总经理郑智军到岗,并成为第一名来自母行空降而来的掌门人。
履新民生加银前,郑智军曾在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等环节担任要职。
资管新规落地前的2012年至2018年,是影子银行高光期。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曾在泛银行非标生态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江湖地位。
其不仅在券商、基金资管业务爆发后大举猛攻SOT(银证信通道)模式,甚至还在后来的8号文非标管制下首创了TRS(总收益互换)等衍生工具创新。
开拓进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突破,是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早年生存主义哲学的如是写照。
这位母行昔日重要部门的高管坐镇下,民生加银的非货规模由开始企稳。
截至2024年6月末已回升至1256.6亿元,较2年前增长30%。
其中债基规模合计达1036.3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过千亿,几乎较2年前实现翻倍。
伴随着股市不振和债牛高烧,权益对于规模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民生加银重新向“固收老路”靠近。
在绝对规模和业务权重上,民生加银已如假包换退回到了五年前的状态。
截至2024年2季度末,民生加银主动权益规模为152.4亿元,占比回落至5年前的十分之一。
倒退回5年前的不止是权益比重,还有管理总规模。
6月末的1480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仅相差
4亿元
但不一样的是,民生加银的规模行业排名却从行业第30名滑落至如今的第44位。
5年不被看做一个很短的期限,甚至能够被视为长期业绩评价的时间维度选项。
时间仿佛流逝了许多,却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
跌跌撞撞后的当下,也许会孕育出一个新的起点。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