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期权交易策略和操作方式有哪些?

期权科普馆
3442024-07-15 13:32

期权合约同其标的期货合约一样,是有期限的。为了对期权到期后可能行权或履约得到的期货合约有时间进一步处理,一般期权合约会比标的期货合约提前到期。而末日期权是指即将到期的期权合约,那么末日期权交易策略和操作方式有哪些?

一、末日期权策略只是看运气吗?

末日期权,顾名思义,就是剩余交易日不多的期权。无论是商品期权还是金融期权,都是有期限的。从期权价值的角度看,期权价值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组成,根据内在价值大小,期权可以分为实值期权、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

实值期权有内在价值,期权价格等于内在价值+时间价值;而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内在价值为0,它们的期权价格就等于时间价值。

期权作为买方的一种权利,一旦期权到期,这个权利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期权的“时间价值”归零了。

末日期权策略就是买入临近到期的期权,这时候的期权时间价值少,期权价格相对较低,也意味着成本低。在到期前这几天,一旦标的价格出现单边大幅上涨或下跌,带动对应的看涨期权或者看跌期权价格大幅增加,那么这笔买期权的收益就会很高,从而达到小投入大回报的效果。特别是虚值期权,相对于平值期权和实值期权价格更低,同样行情下收益率会更高。

例如国内第一个交易所上市的期权品种——上证50ETF期权,在2019年2月25日,2月份期权合约到期的这一天,标的ETF价格上涨超过6%,看涨期权50ETF购2月2800的价格从前一天的0.0003元最高涨到0.0581元,涨幅达192倍。

二、干货 |末日期权交易策略和操作方式有哪些?

末日期权交易策略主要包括短线交易策略、‌套利交易策略、‌双买策略、‌反比例价差策略、‌反日历价差策略等。‌这些策略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市场情况和投资者风险偏好。‌

短线交易策略:‌由于末日期权交易时间较短,‌风险相对较高,‌适合采用短线交易策略,‌利用市场短期波动获利。‌

套利交易策略:‌结合期权末日轮价格波动情况及其他相关品种价格波动情况,‌开展套利交易,‌谋取更高收益。‌

双买策略:‌同时买入看涨和看跌两种期权,‌无论市场价格大涨还是大跌,‌都有可能赚钱。‌

反比例价差策略:‌买入便宜的、‌可能性不大的期权(‌虚值期权)‌,‌同时卖出可能性较大的期权(‌平值期权)‌。‌市场动起来时,‌可能获得意外收获。‌

反日历价差策略:‌买短期期权,‌卖长期期权。‌短期内市场波动大时,‌可能赚不少,‌长期期权卖给别人,‌也能减少一些成本。‌

注意事项:‌

末日期权交易风险较高,‌投资者需实施风险控制策略,‌以确保在交易中获取盈利。‌

买末日期权的收益无限,‌风险有限,‌而卖末日期权的特点是收益有限——最多获取该合约的权利金,‌风险无限。‌因此,‌末日轮交易要注意好仓位的控制。‌

末日期权策略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取决于标的期货价格是否在最后几天有大幅波动。‌相比期货交易,‌即使没有奏效,‌买期权的亏损也是有限可控的。‌

末日期权的价格受到标的资产价格和波动率的影响更为敏感,‌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收益。‌在进行末日期权交易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行权价和到期时间,‌注意波动率的影响,‌以及控制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通过这些策略和注意事项,‌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末日期权交易策略。‌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