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货币千年史告诉你:买点黄金

黄金的购买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都是极为稳定的,但不要去炒黄金,黄金上很难做出超额收益,炒黄金的大神99%都是骗子,例如鼎益丰隋主席。

作者:Tom真不想你踩雷

题图:Tom真不想你踩雷微信公众号


黄金涨疯了,截止本文发稿前已经763.7元/克,再创历史新高。

很多人问我们:黄金要不要追,之前买的要不要卖掉?

Emm,有没有一种可能,金价上涨,并不是金价上涨了,而是纸币贬值了?

我们梳理了货币的历史,来告诉大家金价上涨的最底层逻辑,以及:

为什么要买点黄金。

全文一万字,建议先点赞收藏再阅读。

着急的朋友先看省流版:

钱应该是用于购买商品、服务的一个交换媒介,衡量价值的一个标准,购买力储存的一种手段。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财富的购买力,而不仅仅是那个手机APP里面跳动的数字。

钱经过了数千年的变化,从贝壳、到金银、再到美元、欧元、日元这种主权信用货币。

国家通过主权信用货币可以更方便进行经济调控与对社会财富的隐形再分配了。(更容易偷偷从货币持有人手上掠夺财富了)

通货膨胀是主权信用货币的主要目的之一,主权信用货币都会贬值,只是时间与速度的问题。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金的购买力是最稳定的。

目前的世界货币是美元,但美国的国力优势越发不明显,印钱越发猖狂,领导人越发神经,越来越没有国际信用。

国内的交易可以靠法律要求必须用主权信用货币,可国际间的交易就不一定认可主权信用货币了。

可能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开始把主权信用货币换成黄金,黄金就涨价了。

如果你家里没什么黄金,最好买一点,就当储存购买力了,不要管金价是多少钱,每100g黄金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都足以让你按普通生活标准生活一年了。

也不要买太多,最多总资产的5%-10%就可以了。这不是生息资产,只能储存购买力,很难提升购买力,买太多你的购买力提升就很困难了。

不要去炒黄金,黄金上很难通过交易赚钱,自称炒黄金的大神99%都是骗子,例如鼎益丰隋主席。

全文开始,先从货币的历史开始聊吧。


一、以物易物


在货币出现之前,原始社会是以物换物的。以物换物的好处就是大家都用实实在在的东西交换,而坏处可就太多了。

可能你手上有大米想要换点苹果,而有苹果的人想要吃肉,有肉的人却想要大米。

看起来好像这三个人凑一桌问题就解决了,可如果你只凑到其中两个人,这交易就完不成。

你还要记住各种汇率,一只羊换多少斤大米,一斤苹果换多少斤大米,多少斤苹果换一头牛等等。

你手上拿着的东西可能不容易储存,你摘了一麻袋苹果要赶快换成别的东西,不然过两天苹果可就坏了。

你手上拿着的东西也可能不容易切分,比如你有一只羊,想一半换成苹果,一半换成大米,这就很难操作了。

以物易物有三大明显缺点:

需求匹配困难、价值衡量模糊、储存与分割不便。

很快人类就意识到需要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东西来做交换的媒介,比如牲畜、盐、贝壳、羽毛、象牙、动物毛皮、布料、葡萄酒。

这些东西的特点都是易于储存和分割,有公认的价值。


二、贝币时代


在古代中国,大家逐步选择了黄宝螺的贝壳作为公认的交换媒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贝币”出现了。

与钱有关的汉字,往往都有“贝”的身影,比如:贵、寳、财、购、资、賣、贷、‌赂、‌赠、‌赚、‌赌、‌贴、赔、‌贪、‌贫、贩、‌贮、‌账、赈、赓。

黄宝螺的贝壳小巧易于携带,耐用,容易计数,夏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附近,而黄宝螺的主要产地为热带与亚热带海域,离中原大地最近的产地则为台湾、海南。

黄宝螺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只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在中原大地较为稀缺。

图片

贝壳作为货币有其优势,也有很多劣势,比如大小不一、容易损坏。

而最大的劣势,应该是供给难以控制,极易通缩或者通胀。

贝币在中国到底是因为通缩还是通胀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届众说纷纭,有说经济发展太快贝壳数量跟不上的,有说东南亚输入大量贝壳导致通胀的,这两种说法确实都说得通。

黄宝螺只是在特定时间在特定地方稀缺而已,全球产量是非常大的。

直至18世纪西非还在使用贝币,欧洲人从马尔代夫大量收购黄宝螺,再拉到西非购买奴隶,引发了西非的大规模通货膨胀。

如果当时有人从东南沿海把黄宝螺大规模往中原大地搬运,也势必会导致大规模通货膨胀。

如果没有人开辟这条运输线路,那么贝壳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是由于通货紧缩。

假设之前某个区域有1万个贝壳,每年产1万斤粮食,1个贝壳可以换1斤粮食。

随着经济发展可以年产10万斤粮食了,还是1万个贝壳,怎么办?

如果还是1个贝壳换1斤粮食,贝壳就不够用了。

要么1个贝壳可以换10斤粮食,通货紧缩。这时候产粮食的同志们可不干了,凭啥你拿个贝壳躺着,买到的粮食量就能翻十倍?还种啥地,大家一起屯贝壳算了。

国家也不干了,这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呀,得多搞点钱在市场上。


三、青铜时代


商朝中期开始用青铜铸造货币,开启了金属货币的时代。

青铜相较贝壳有诸多优势,青铜的本身就具有使用价值与工业价值,耐久性更强,更容易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最最重要的是,国家可以控制货币供给了,开启了国家垄断铸币权的时代。

国家垄断铸币权后,就可以控制货币供给,也更方便通过货币政策的操控实现对社会财富的隐形再分配了。(说人话就是更容易偷偷从民间掠夺财富了)

图片

铜属于贵金属,虽在古代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铜铸造出来的铜钱名义价值远超实际金属价值,只要把铜铸成铜钱就额外创造大笔财富。

而这个财富本来属于谁的呢?

假设某个区域有1万斤米,百姓手中有1万个铜钱,1个铜钱能买1斤米。

国家想把米收归国有怎么办?铸铜钱去百姓手里买,国家铸了1万个新铜钱,这个区域的铜钱就变成一共2万个了,米还是1万斤米,价格变成了2个铜钱才能买1斤米。

百姓手里的铜钱贬值了50%,国家用新铸的铜钱买了5000斤米回去。

国家垄断铸币权后,更方便调动社会财富与资源了。

历史有名的“搞钱大师”汉武帝调动全国资源讨伐匈奴时就发行过白金三币和皮币,用银和锡铸成白金色的龙币、马币、龟币,定价为三千钱、五百钱、三百钱投向市场,用白鹿皮做成皮币,定价四十万钱卖给诸侯,充实了国库,也造成了物价的飞涨。

从国家垄断铸币权之后,每逢国家急需用钱,几乎都会增发货币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

王莽篡位后铸造“大泉”、“契刀”、“错刀”等新币,指定面值为50、500、5000钱。

董卓把持朝政后,把之前的五铢钱融掉,铸成更小的钱,但面值不变。铜的重量没有增加,但铜钱数量大大增加。

刘备也发行过直百五铢,一枚直百五铢与一百枚五铢的价值相等。

东吴仿照刘备发行“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每枚相当于500、1000钱。

国家垄断铸币权后,通胀是必然。


四、纸币开启


在纸币使用之前,政府想要对社会财富进行隐形再分配的时候,要么在铜钱的重量上偷工减料,要么发行一种新的钱去指定与铜钱的汇率。在纸币使用之后,发币的效率大大提升,造成的通货膨胀也更加恐怖。

北宋年间,为应对四川地区铜矿匮乏导致货币缺失,铁钱又过于笨重难以携带,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图片

交子虽为纸币,但初期是有准备金的,准备了金属货币用于纸币兑换,确保纸币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将纸币换成铁钱,所以纸币的使用者可以安心的拿着纸币,这可比扛着一大箱子铁钱轻松多了。(英国、美国后面都用了这招)

纸币相比于金属货币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纸币的优势是便于携带、面额可定制、货币供应量方便调节、制造成本低。

除了便于携带好使用之外,大部分优势都是对于政府的。

纸币的劣势是寿命短易损坏、容易产生通胀、购买力不稳定。

纸币的劣势主要是针对使用者的。

纸币增强了流通性,可以促进经济活力,但也给使用者带来了购买力不稳定,长期处于贬值状态的劣势。

随着西夏战争的开启,朝廷为了凑钱打仗,开始发行无准备金的交子。从此打开了纸币滥发的潘多拉魔盒,纸币越发越多。

宋朝衰败之后,元朝继续变本加厉的发行“交钞”“中统元宝交钞”等纸币,面值越来越大,通胀越来越高,到元朝末期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原始地步。

到了明朝,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民间可以拿金银去跟政府换宝钞,规定商业活动只能使用铜钱和宝钞,使用金银是违法的。随后又印制小面额的宝钞取代铜钱,随后又是禁止民间使用铜钱,希望让经济活动全面使用纸币。

但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大,通胀严重,民众对纸币完全丧失了信任。民间被迫采取粮食、布匹等做交易,云南甚至重新用贝币做交易。

最后禁用金银等政策被迫逐步松绑,重新回到了金、银、铜钱的金属货币交易的时代。

随着明朝后期开放海禁,中国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大量对外出口,进口量却很少,明朝末期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3%,很多学者认为当时的国际贸易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

巨额贸易顺差导致导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白银也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据传巅峰时全球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中国的货币又到了白银时代。


五、近代纸币回归


明朝回到金属货币时代后,纸币也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纸币易于携带的巨大优点仍然在很多场景中被使用,比如钱庄以自身信誉担保兑换白银的银票。不过这些银票已经不是普通民众的商业场景中使用了,而是朝廷与商人进行大额交易时使用,且银票随时可以在钱庄兑换成白银。

清政府末期疯狂对外赔款导致白银大规模外流,赔偿到清政府灭亡都没赔完,到民国时期继续赔,累计支付约白银10亿两,是清朝年财政收入的的12倍,折合吨数为3.7万吨。

彼时世界白银存量据估算也就是6-10万吨,这么大量的白银外流,使得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都萎靡不振。

1934年,美国实施《购银法案》,由美国财政部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白银,旨在支持国内银矿产业,并试图通过提高银价来刺激通货膨胀,同时增加白银储备提升美元影响力。此举导致国际市场白银价格大涨250%,中国白银再次大幅度外流。一方面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物价跌落,另一方面银行的白银出现挤兑,导致大量银行停业与倒闭,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国家没有铸币权,在处理很多经济问题上就非常被动。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行纸币法币,并要求民间储存的白银、银元交中央银行兑换为法币。

民众哪里愿意把白银、银元换成纸钞,国民政府又开始故技重施了。先是挂钩强信用货币增强法币信用,再是立法强制回收白银,使用法币。

图片

初期法币与英镑挂钩,约定每一元法币可以兑换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以增强民众对法币的价值认同感。随后国民政府又与美国达成协议,法币也可以按照固定汇率兑换美元。

同时推行“白银国有”政策,民间私藏白银视同犯罪,规定纳税、市场交易必须使用法币,违者以“危害民国罪”论处,民众只能被迫接受法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国民政府军费激增,开始大量发行法币整合全国资源。实行外汇统制政策,禁止法币兑换英镑、美元、白银,从此法币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一发不可收拾。

只要有事情需要用钱,就直接发币,社会的财富迅速被稀释,国民政府通过法币确实解决了资源调动的难题,但到了抗日战争胜利时,法币贬值了六千倍。到了内战时期,国民政府继续大量发币,后期已经需要用小推车和麻袋来运钱交易了,这种规模的通胀让中国经济近乎崩溃。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值改革,用新货币“金圆券”取代法币。“金圆券”这个名字一方面要求民众强制将黄金变成金圆券,违者没收财产且最高判处死刑,迅速收缴民间黄金。(法币收缴的是白银,金圆券收缴黄金,民间的金银就这么收缴完了),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金圆”挂钩黄金的幌子重建货币信用。

可被毁掉的信用哪里那么容易建立起来,国民政府继续超发货币,金圆券再变废纸。

图片


六、人民币的发行历程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了首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券”,作为解放区的货币。此时因为战争持续进行,政府需要动员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所以也进行了大规模货币发行。

1948年12月到1949年12月这一年时间,人民币的购买力降低了100倍。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重建都需要调动全国资源,人民币仍然处于一个快速发行的阶段。到了1954年底,人民币的发行量已经突破了190万亿,超过了金圆券的发行量。

历史的剧本总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主权信用货币的使用初期一定要伴随着立法

1950年出台《金银管理暂行办法》、《货币管理实施办法》规定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购销,禁止私人买卖。

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强制收兑旧政权发行的金圆券、银圆券等货币,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持外币者需兑换为人民币。

借贷行为集中于国家银行,禁止企业间发生商业信用关系(谁都别自己发币),所有交易必须通过人民币结算。

人民政府也很快意识到通货膨胀对经济以及政府信用的影响,再这么印下去,人民币也要站不稳脚跟了。1952年开始货币发行速度大幅度降低,市场物价开始稳定。

1955年底,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1:10000的比例兑换原来的人民币,将人民币发行量直接砍掉了4个0。同时优化人民币的发行规则,第一套人民币是只要政府有需求就可以印,而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量是财政部根据每年的经济总量来发行,确保人民币与经济总量保持一致,币值稳定。

当时我们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商品都是国有企业生产出来的,所以有多少商品生产出来是真的可以算出来的。

货币发行量被动与经济总量挂钩,这确实是能够稳定人民币的价值,打消人民群众对通胀的疑虑,可这也是被动发币,无法通过主动的货币政策去调节经济。

那时候的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办公,在文化大GM期间人民银行甚至还与财政部合并,很多人戏称人民银行是财政部的出纳,财政部要多少钱人民银行就印多少钱。

文化大GM结束以后,国家整顿经济秩序,恢复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确保货币发行的独立,摆脱财政部的行政约束。

1978年,央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分开办公,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主导型”金融体系向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转变。

随后经历各种改革,人民币的发行机制也一直在变化。

最初是只要财政部门有花钱的需要就直接发币。(1948-1955年,主动发币,容易多印导致通胀)

然后是根据计划经济计算出来的经济总量发币。(1955-1978年,被动发币,币值稳定,但缺乏主动调控能力)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把贷款债权抵押给央行,央行发币给商业银行。(1978年后,主动与被动发币相结合,发行量开始与信贷量相关,可使用各种工具调节投放量)

企业出口赚到美元后,把美元给央行,央行发行人民币给企业。(1990-2013年为主,被动发币,受美元依赖过大,美元大放水时会被稀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不得在一级市场直接认购国债,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财政发债,央行买债,钱就印出来了。(2024年开始,主动发币)

现在央行的货币发行方式经过多年演化已经非常成熟了,主要为下面三种:

1、外汇结汇被动发行(总发行量的45%)

2、对银行的贷款债权抵押被动放款,同时通过存款准备金、MLF、PSL等工具主动调节。(发行量的42%)

3、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发行。(总发行量的6%)

现在央行也会非常透明的按月在官网披露资产负债表,所有人都可以轻松的看到央行持有的资产与发行货币的数量。随着人民群众对人民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慢慢的黄金也放开了私人买卖。

1982年中国允许个人购买黄金饰品,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个人也可以进行实物黄金投资,2008年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开展黄金投资业务,纸黄金也逐渐走入了人民群众的视野。


七、钱到底是什么?


前面讲了这么多,钱到底是什么?

钱应该是用于购买商品、服务的一个交换媒介,衡量价值的一个标准,购买力储存的一种手段。

钱可以是贝壳、白银、黄金等大家认可的天然实物,也可以是铜币这种人为创造并附加超额价值的实物,也可以是主权信用货币这种,存在你手机、银行卡里的一行数字。

钱的价值是由社会共识或暴力机器赋予的,社会共识偏向认可购买力稳定的,暴力机器偏向认可自己掌握铸币权的

钱的购买力并不稳定,贝壳可能会因为一条运输线路的开通而价值崩溃,铜币会因为大肆制造而贬值,主权信用货币贬值起来最方便。

我们应该关注钱的购买力,而不是仅仅盯着银行账户里那一串数字。在大规模通货膨胀面前即使那串数字在上涨,你的购买力可能也是在被稀释(比如现在的美元),在通货紧缩面前即使那串数字没怎么增长,你的购买力可能也是在增长(比如现在的人民币)。


八、通胀是主权信用货币的主要目的之一


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掌握铸币权,希望使用主权信用货币。

民众不希望手上的货币贬值,天然抗拒主权信用货币。

主权信用货币的推广过程中几乎一定伴随着对金银这种传统货币的立法打压与对主权信用货币的立法强制使用。

国家掌握铸币权的目的是进行资源调配,通过定向增发货币可以轻松调动(掠夺)主权信用货币使用者手上的资源。

汉武帝通货膨胀集中全国资源讨伐匈奴,宋朝通过增发交子筹备资源进行西夏战争,这是调动资源的正面例子,虽然为后面的通胀埋下了祸根,但好歹解决了眼前的问题。美国印钞度过08年金融危机、20年疫情同样如此。

明朝政府未掌握铸币权,虽白银大量流入但均被官员与富商截流,藏富于贪官,国家税收不足,国库空虚导致军费匮乏,辽东战事因长期欠饷导致未战先溃。

如果当时官员与富商手上的不是白银而是主权货币,国家可以轻松通过印钞发军饷解决问题。虽然印钞有引发通胀的隐患,但起码能先渡过眼前的难关。

永远会有“眼前的难关”出现,通胀是主权信用货币的主要目的之一,主权信用货币通胀才是常态,既能刺激经济,又能调动资源。

主权信用货币越通胀越没有信用,国内民众可以通过立法强制使用,但国外民众没有办法去立法约束。做一个国际化的货币很难建立信任,而建立之后的价值巨大。

美元在二战后凭借着最强的国力与军事实力、黄金储备,通过让美元与黄金挂钩让美元变成世界货币。

与黄金、白银等挂钩是大部分主权信用货币前期会采纳的手段,但最终都会脱钩。

要记得,通胀是主权信用货币的主要目的之一。

美元随后实在印太多了,根本没有这么多黄金可以给各国兑换,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耍了一次大流氓,美元大贬值。

很快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美国为沙特提供军事保护和政治支持,沙特以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要跟沙特买石油就要用美元,继续让大家需要美元,维持住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凭借着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每次印钞都是全球持有人买单。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大放水,被割过一刀后中国央行的美元储备连年下降。

2020年疫情继续放,越放越多,信用越来越差,再搭上一个一个特不靠谱的总统,大家对美元的信任也越来越低。

通胀是主权信用货币的主要目的之一,从古至今,放眼全球,都一样。


九、金银是储存购买力的最佳载体


实物资产的购买力受通胀影响最小,而实物资产中储存购买力的最佳载体是金银。

金银本来只是一种金属,但由于其性质稳定、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供给相对稳定的特点,是最适合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媒介。

尤其是黄金这种由金元素构成的金属,只有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这种高能天体事件产生的超高温度与压力,才会形成金元素,太阳系都无法产生金元素。

金元素由于重量太大,地球上的金元素大部分都埋藏在地核中,地表存量有限,很难出现新的大规模供给。

金银是自古以来最适合做货币的东西,上面也已经凝聚了人民数千年来的共识,难以推翻。

通胀是主权信用货币的主要目的之一,保值也是民众对财富的主要需求之一。

如果你想找个东西去保值,不要去找钻石、宝石这类不标准化、难切分、还容易人造的东西。

也不要去找复杂人造产品,因为科技会一直进步。90年代有人囤BP机,2000年有人囤小灵通,复杂的人造产品时间长了会生锈腐化变质,科技进步了也会更新换代。

房子也是贬值的,会老化,会过时,房子下面的土地才是有可能增值的。但不同土地增值的差异化很大,要结合很多因素去判断,不能作为无脑躺平的选择。

如果你想保值,最好的载体是金银,从元素层面的单纯,质量稳定,标准化强,无法人造。


十、金价为什么涨这么高?


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货币在国内是可以通用的,国家也会立法要求民众必须接受主权信用货币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但国际间的贸易,就没办法立法约束了。

老鹰家最有钱,也最能打,胡萝卜加大棒让很多国家用上了老鹰券。

兔子找骆驼买石油,骆驼只认老鹰券,兔子只能想办法赚到老鹰券拿去给骆驼买石油。

现在老鹰年纪越来越大,还得了精神病,疯狂印老鹰券。

骆驼也觉得老鹰券不靠谱了啊,再这么印下去就成废纸了。

兔子说要不我给你沓兔子券?

骆驼觉得就算拿了兔子券,以后找猴子买榴莲的时候猴子未必收兔子券啊。

要不你拿点别的东西来?

兔子可以用弹弓换,可以用衣服换,也可以用金条换石油。

老鹰年纪还会越来越大,精神病可能越来越严重,老鹰券可能会越印越多,大家越来越不相信老鹰券,都开始囤点金条做好老鹰券变废纸的准备。

如果你家里没有黄金储备,去买点吧。

不要买纸黄金,历史上收缴实物黄金与强制用主权货币兑换黄金的事情发生过这么多次,纸黄金在这种时候不就是直接送货上门么,系统里的数字一改就给你强制兑换了。

黄金的购买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都是极为稳定的,一个普通人一年的年收入从汉朝开始到现在波动范围也就是10-100克黄金,上下10倍的波动在所有资产里面是波动最小的了。

大家可以抱着储存购买力的想法去买黄金,这就不要去考虑黄金的价格,每买100克黄金就想:“这100克黄金卖掉就可以顶一个普通人一年的收入,起码能足够支撑一个人按普通生活标准活一年”。

这些黄金轻易不要动,不要卖,当做家庭财富的定海神针。

也不要买太多,最多5%-10%就可以了。这不是生息资产,只能储存购买力,很难提升购买力,买太多你的购买力提升就很困难了。

不要去炒黄金,黄金上很难做出超额收益,炒黄金的大神99%都是骗子,例如鼎益丰隋主席。

还有,买金要低调,我们作为匿名UP主可以这么喊,你们可不行啊。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