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traderX
题图:AtraderX微信公众号
PMI重回扩张区间,如果我们无视2023年9月50.2这次扩张的话,就是时隔11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意义重大。沪深300随即上涨1.6%确认了这个积极信号。
PMI高于50,就能刺激A股上涨,它背后是什么经济逻辑呢?
当下的中国经济,要改善无非两个方向,一个是地产行业超预期改善,二是经济和地产进一步脱钩。
一季度地产数据好坏参半,难言超预期。百强房企一季度实现销售操盘金额同比下降47.5%,但是三月份环比增长117.3%(第一财经),好坏参半。仅依靠3月份环比大增这个数据,我要是判断地产销售企稳了或者超预期,预计很多人会要求更多数据进行确认,A股走势就不会如今天这般顺畅强劲。
所以我们应该将关注点转移到经济和地产脱钩上来。如果地产没有超预期,PMI却进入扩张区间,这说明,或者至少说明地产低迷的溢出效应减弱,不再拖累生产或消费。这会促使民众提升风险偏好,带动股市。为什么?
我们拆开PMI指数进一步观察。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当前经济的两大确定性
在PMI众多分项中,“生产”,“产成品库存”,以及“采购量”三个指标跨入扩张区间,尤其是前两项,大幅改善。此外,“在手订单”改善,“新订单”也进入扩张区间,显示生产扩张将持续。
由此出发,我们来推测经济的表现。因为“企业生产”和“产成品库存”两个指标都改善,并且是大幅改善,我们可以推测,要么终端消费环节给了企业信号,让企业扩大生产和备货。也就是说,PMI告诉我们,消费在加速。要么某N个制造环节,基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正在加大投资,而且体量比较大,能够带动上游跟着扩张。无论是终端消费带动,还是制造环节带动,都能抵消地产低迷导致的生产衰退。所以,经济摆脱地产拖累的信号,通过PMI传达了出来。
经济和地产脱钩,这是2023年Q2至今政府和市场一直在苦苦等待的事情。因为不想再依赖房地产,中央政府一直强调要“保持定力”,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反复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无论是精准还是有力,前提都是稳健。也就是说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是可以托,缓释风险,但不刺激。这个过程很难受,企业销售低迷,尤其地产企业,减薪违约裁员等等;地方卖地不畅,投资萎缩;民众收入受影响,消费不旺,经济增速不断下台阶。反映在数据上,就是经济指标低迷,比如PMI,去年4月至今年2月,几乎一直在收缩区间。
但是3月的的PMI告诉我们,就算地产拖累依旧在,生产也开始扩张了,脱钩已经若隐若现。A股随即上涨涨1.6%确认了这个积极信号。在《投资A股择时太难了!从我去年“抄底”A股被套说起》一文,我认为2024年二季度之后推动A股上涨的力量有三股:
- 北向资金继续买买买,资金从海外到国内。
- 国债利息继续下行,债股息差继续扩大,资金从债市到股市。
- 经济好转,民众现金流改善,上市企业有利润,资金从企业到民众(工资奖金分红)再到股市。
当时我认为第三项基本是个奢望。现在看来,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因为PMI是个环比指标,仅反映前后两月的收缩和扩张。3月份地产销售金额环比上涨超过100%,这个数据多大程度上影响了PMI呢?所以,有人愿意等多一个月,等数据进一步确认,这很好理解。
此外,仅PMI改善就认为经济也同步改善同样让人不踏实,因为PMI是个先行指标,我们还需要其他数据确认经济真的和地产脱钩,比如M1,CPI,PPI。
PMI里面,“出厂价格”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改善有限,这最终会反映在CPI和PPI上。如果4月发布的3月份CPI和PPI改善有限,我不会惊讶,也不会担心。不是供给冲击的话,通常都是量在价先,量涨起来后,涨价不会缺失。不过等CPI和PPI也确认,将落后于A股市场的走势。
“生产”跟“新订单”指标改善,预示着企业收入改善,或者正在改善(赊账)。M1很可能跟随改善,预示着国内生产消费循环改善,或者企业投资情绪改善。如果3月份的M1增速也出现反弹,经济改善的确认度将提升。
为什么要关注M1?
M1 = 流通中的现金 + 是企业活期存款
企业向企业采购,资金从一企业转移到另一企业,M1不变。民众消费,资金从流通中现金转移到企业活期存款,M1也不变。忽略流通中现金,M1要涨,要么企业贷款扩大生产,要么民众定期转活期用于消费,要么贷款消费。在我看来,M1增速提高,要么反映企业的乐观情绪,要么反映生产和消费(海内外消费)的循环改善。
最后说下风险
上文我只是认为经济显示出摆脱地产拖累的迹象,我并不是说经济要起飞。经济是L型复苏,还是V型复苏,各位请自行判断。
正如我正文分析的,PMI是个前瞻指标,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确认经济改善,现在就笃定经济改善为时尚早。只是,市场今天高开后小幅震荡稳步走高,一刻也等不了。也许是市场太乐观,更可能是我太保守。
对于市场的表现,我猜测人们的心理应该是“被套是可以忍受的,踏空是绝对不能饶恕的!”人们如此着急,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市场变盘之际,分析判断只是一半的工作,另一半更重要。
祝各位:跟得上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