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达白话
题图:达白话微信公众号
背景:
市场下行,兑付危机开始频发。前有头部第三方平台恒天财富2300亿理财产品暴雷,现有30亿量化私募跑路......
当潮水退去,裸泳者开始浮现。对于资管行业来说,当信用危机开始出现,未来是否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非文:无论产品暴雷还是私募跑路,都表明了资管行业还存在不少尚待完善的地方,包括监管机制、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等等,在这众多因素里,导致危机爆发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大深:
最核心是缺乏对风险的认知和敬畏。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很多投资策略可以视为无风险套利,比如网下打新、定增套利,也包括这次涉及的优先级配资。刚兑年代,很多理财产品都采用报价式,投资者所见即所得。
步入净值化时代,起先大家还是路径依赖,继续认定报价式产品。随着地产爆雷、城投违约、信托延兑,大部分投资人才体会到金融信用的脆弱性。根据新闻,涉案的优先级资金部分来自银行和国企,这才是令我最大跌眼镜的地方。
云泉妙议:
近来随着资本市场趋于黯淡乃至惨淡,私募基金浮出水面引发热议。其实这并非新闻,和更具普遍性且同样因业绩差、费率高等问题而被广大投资者、新闻媒体持续挞伐的公募基金行业相比,在信用这个问题上,私募基金并不天然具备优越性,甚至因其缺乏金融牌照的背书而存在极大劣势,信用问题自私募基金行业诞生之日起就不绝如缕。
可以说,公募基金行业由于对公司治理、投研风控能力建设、产品运行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相对严格的监管,因此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般化的行业特征;相对应的,私募基金在过去的创新与监管的平衡中,相对而言监管则要宽松许多,这使得私募基金的个体化特征更为明显,其信用更多地体现为公司创始团队、明星基金经理等“核心关键少数”的个人品牌背书。
因此我倒认为不是这次是私募基金爆发了行业性的信用危机,而更多变现为这些私募公司的个体危机。
达叔: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得依据“破窗理论”来制定规则,不是有这么一句话——“相信善良,但不要试图考验人性”。
如果说要找危机爆发的最核心因素,我觉得还是制度缺陷。资产管理行业离钱太近了,任何制度的微小瑕疵,都会在漫长的日子里被害虫驻出越来越大的虫洞。金融监管永无止境,它有着有极强的周期性特征,只要长期固化成一些习惯或者模式,就会出问题。
宁:
行业有乱象需要整顿,但说危机有点夸张了,行业太年轻犯了错被教育一番也很正常。俗话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利益的驱动,金融主体们就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在现有的监管框架内寻求突破,有的成为了创新,有的几年后就成了爆掉的雷。
所以监管一直要在一管就死和一放就乱之间把握平衡,特别是在金融不断国际化的当下,也一直要跟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去赛跑,特别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监管永远不会是完善的,包括监督和惩罚机制,要积极跟上环境的发展,从业者除了要有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外还要培养自律,过度的贪婪才会带来真正的危机。
非文:回顾瑞信银行暴雷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当资管行业乱象频发,继而导致信用危机甚至信用崩塌,未来是否有可能导致更多挤兑风险?如果有的话,将会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大深:
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瑞信爆雷影响远比非持牌的二级私募基金更加深远。这几天在广深出差,大家交流最多的就是以后基金的四级估值表甚至交易单可能会成为调研材料标配。背后反映的就是信任的急剧下降,以及未来信任成本的大幅增加。金融活动的本质就是交易双方的信任,本次事件无疑会让降低金融交易的效率。
云泉妙议:
如前所述,私募基金的个体化特征更为明显、投资者门槛和风险揭示也相对更为充分,和具有综合经营牌照、杠杆率较高、单体体量非常大的瑞信银行等相比更是有云泥之别,并不具备系统重要性。因此我完全不认为私募基金行业会出现所谓的信用坍塌和挤兑问题。但从技术性的角度来看这确实给私募基金行业带来了疑虑和审视,使投资人更加关注其风险特征。
而这些风险特征不仅包括最大回撤等风险,也包括公司治理风险、运营和风控风险等。过去,很多投资者人、基金代销机构会讲自己不仅关注收益率,更会翻来覆去强调自己关注“Sharp Ratio”等指标以凸显自己的专业性,其实他们忘记了买一个私募基金产品和买一家上市公司非常类似,公司治理问题才是影响业绩的内核,而这涉及到非常多的定性估量,而非基于几个简单的数量指标就能做出的判断。
这就要求投资人全面深入地调研和访谈一家私募公司、一支私募基金——在资管行业,“靠谱儿”的前提是专业+勤奋。
达叔:
私募基金不存在什么挤兑,但有可能在信誉危机+缺乏赚钱效应的双重影响下陷入一个低谷。不过这也不是行业末日,相反,我们常说“小孩子生一次病就明显会感觉长大了一些”,明天的私募行业依然会生生不息,逐渐枝繁叶茂。
宁:
银行存款挤兑是因为银行的存贷业务本身就是高杠杆,P2P和非标挤兑是因为资金池也是高杠杆,甚至干脆庞氏骗局,所以判断会不会发生挤兑的核心是判断有没有高杠杆的存在,至少对于大部分证券类私募基金来说,少量融资融券可能会有,但高杠杆是不会的。
信用危机的前提是一个点状的信用事件会快速的蔓延成面,这往往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债权领域,一个没有严谨托管的私募产品爆雷会让大家迅速排查自己所投产品是否严谨托管,可能会让一些潜藏的雷快速排查出来,也让托管机构更加审慎,但有严谨托管的产品并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因此未来可能还有些雷爆出来,但不会连成片。
行业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过去几年野蛮生长的私募行业陆续迎来市场行情和监管环境的多重洗礼,行业回归本源,迎来重塑。
非文: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经历周期拐点,基金行业也不例外,有人说现在基金行业也是到了该”拨乱反正“”去伪存真“的时候,接下来行业如果需要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发展的话,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修正?
大深:
乐观些看,负面事件的发生会让行业供给侧迎来出清,自动形成良币驱逐劣币,这对资管行业是长远利好。
我认为至少会发生两方面的修正,其一是市场会对优先级配资这种违反产品净值化原则的行为更加审慎,其二是风控职能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轻视每一次黑天鹅事件,提升专业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
云泉妙议:
首先必须明确,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略目标的达成,资产保值增值正在成为逐渐积累了部分财富的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刚性需求。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金都经历了过去的蓬勃发展,但也逐渐暴露了诸多的问题。
展望未来,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可以期待更严格的监管以“去伪存真”,淘汰掉那些既不专业又不能勤勉的基金管理人;对于管理人和托管人而言,可以期待更严格的自律以突出“主体责任”,既要合规合范又要勤勉尽责,更不能为“背信妄为”;而对于投资人而言,则需要更加慎重,毕竟一切的投资均有风险。
达叔:
全民的投资意识依然会持续提升。全民的风险收益认知依然会退二进三。全民的资产配置比例依然会稳步提高。基金行业的逐步规范有序依然是可见的未来。只是,正在过程中而已。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