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黑箱:量化私募“罗生门”【白话基金44】

达白话
2462023-11-17 16:33
好投课代表敲重点啦!!!本文讨论了近期量化私募行业的一起事件,其中私募管理人携款潜逃导致客户受损。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暴露了信息披露的漏洞,量化行业过于保密的习惯使得骗子能够利用其中的空隙进行操作。当前量化行业发展迅速,但在信息黑箱的环境下,骗子有机可乘。

作者:达白话

题图:达白话微信公众号


这两天整个量化私募行业都在吃同一个瓜,风头甚至盖过了APEC;其实把它叫做“瓜”并不恰当,因为在这个事情里没有赢家,输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也许多年来回头看,还是那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在当下这个很多东西都摇摇欲坠的时刻,每一个“瓜”的出现都会动摇行业可信度的根基,都会提升未来的沟通成本,都会让整个行业多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认同和美誉度以比建立时快得多的速度崩塌。

作为一个从业者,而且是坚持长期主义的从业者,我在今年以来有个越来越强的感觉,那就是量化行业的发展轨迹,如果说在过去几年是加速单调增长曲线的话;那么现在越来越临近那个平台期的拐点,可能要经历一阵“拨乱反正”“去伪存真”的震荡甚至回撤阶段,才可能在未来创出下一个新高了。

这并不是什么阴谋论,也并不代表我对量化长期是悲观的。相反,我经常这么跟人形容量化的价值——可以说人类社会过去十年发展最快的技术,就是数字化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而量化,无非就是这项技术在二级市场这个维度上的投影罢了。所以,只要你相信未来人类社会的数字化仍然是大趋势,那么,无论未来是什么具体表现形式,量化也一定会有持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才会把自己也扔进量化行业,来切身参与这个进步。

那为什么会有“历史可能倒退”的感觉呢?其实是源自于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感觉“能够理解但不好接受”的各种现象。很多东西很奇妙,如果道理和逻辑是顺的,那大概率结果就会靠谱;反之,如果有些地方“怪怪的”,那很可能坑就在某个地方等着你跳。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事件,明明有看似很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居然被钻了这么大的空子。后来我想明白了,就像我在足球场上带球过人的时候,如果是一对一,有时候很难突破;但如果是两人或者三人夹防,有时候反而可以利用空隙完成突破。这中间,“信息黑箱”就是最脆弱的那个点。

我们先来brief一下这个事儿:

一句话概括,客户买的产品的钱,被私募管理人携款潜逃,人去楼空了。

具体而言:客户在银行买了信托产品,其中FOF机构A是投顾,负责遴选和跟踪底层标的;信托机构B是管理人,负责托管外包;信托产品投了管理人C管理的私募基金,C1为托管机构;这个私募基金又买了管理人D管理的私募基金,D1为托管机构;这个私募基金又买了管理人E管理的私募基金,这个产品无托管机构,钱就是在E这里被转移的。

据目前已知的信息,客户是受害人,损失最大;AB是受骗人(但也有重大失察过失),C1D1是关联方(可能有重大责任),而CDE大概率是联合起来骗人的。

上述机构中:B/C1/D1都是持牌金融机构,ACDE都是私募基金管理人。

多数朋友应该都很奇怪,理论上投证券私募基金的钱,即使可能亏光(策略导致),也不会被卷跑才对;为什么在这么多机构的重重拦防之下,还能够得逞?

如果从技术的的角度看,骗子为了实现把资产转出去的目标,可以说煞费苦心,把行业监管规则和相关机构的执行习惯摸得透透的——巧妙地利用了每一层之间的信息传导不通畅,利用了行业目前依然默认的某些信息披露不透明,利用了委托方、托管方的认知差,利用了资金申赎操作层面的时间差……不得不佩服,骗技是高超的。如果不是对行业特别了解(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专业的工于心计),这中间哪一环出了纰漏,骗局就不可能得逞。

而如果从另一个视角看,很多结果则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佩服的一位大师有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一个事物一旦出现,就有他自然生长的规律”;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一些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而是给定了环境(或者说规则和条件)之后,只要时间足够长,几乎是一定会出现一些事情,不是这样的形式,就是那样的形式;还没出现,无非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过去几年里,私募的操作规则是越来越标jiang准ying动作的(哪些情况能备案,哪些时间点披露哪些信息,哪些合同条款能过审,哪些资金划转操作能被执行,哪些资金是什么偏好,哪些尽调都怎么做,都在越来越固化);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就会有很多人去琢磨如何在这样的标准动作下投机取巧。水平一般的人耍耍小聪明赚点小钱,水平高超又愿意“走钢丝”的人就会下重注去赌,去做局,一次不成还有下一次。在固化的(甚至为了发展而越来越松的风险控制)体系下,随着时间的推演,一定会有更多的骗局被尝试成功,直至有一天发生那个“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被利用最大的漏洞还是信息披露这个点。我在行业外的时候,就对此有点疑惑;进入行业内部之后,虽然越来越理解当前行业状态“按正道”的正当理由是什么,但从更大的维度来考量,疑惑依然未被消解。诚然,有一千个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量化的信息披露是困难的,是不见得合适的;但当信息黑箱这一行业默认习惯衍生出对整个行业的破坏性后果的时候,再回头看,可能还是回到了芝麻与西瓜,个体与整体的得失权衡?

我们来复盘下。

比如,对于股票多头策略,目前已经形成了月报披露重仓行业,基金经理定期交流投资观点的惯例。净值曲线、月报信息结合路演材料,大家在做选择的时候,可以相对放心的聚焦于策略风险(或者说性价比),不用太担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对于量化策略,似乎行业长期已经默认了两件事儿:1-我的策略细节不会告诉你(一是告诉了你就泄密了,二是我说了你也听不懂);2-我没有什么观点,体系也是保密的,看净值投我就可以了。

量化策略确实有多样的变种,有大容量的策略,有小容量但性价比很高的策略,同一个管理人可以产出多种策略,等等;于是才有了自营与资管之分,才有了不同的产品和各种结构,才有了各种嵌套的合理性基础。

这些都没毛病,对于正经做策略的公司来说;但对于骗子来说,这些也正是空间。

大家都默认不披露策略细节?Ok,那我不提供给你底层估值表也是合理的。

大家都只看净值曲线?Ok,那我就想办法“制造”出一条漂亮的净值曲线。

等等。只有你做不到,没有骗子想不到。

大家可以看看另一位优秀同行的人间清醒现实揭露:《Tom瞎扯:真·净值操纵术术》,这些其实可以说还都是合规的操作,只是利用了大家追逐漂亮曲线的人性以及对尾部风险(多数都是流动性风险)的忽略。由于金融行业的专业复杂度,多数人搞不清楚这些,行业又缺乏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所以就使得:

大家的尽调,都只能问问人员背景、股权结构、激励模式、因子占比、团队分工等等;这些也没毛病,但关键是,缺乏数据来进行对比验证。最终还是只有一条净值曲线。

大多数量化公司都会把pm和因子研究员藏在体系内,不让外人接触,因为怕流失;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其实也不能完全规避分家、利益输送、卖因子、接私活等等问题。

这是量化行业现在快速发展背后的痛点:虽然确实量化的方法在策略上有明显优势,但行业中有很多披着“量化”外衣的狼,在默默地打“操作风险”,甚至“信用风险”的主意,寻找可乘之机。

现在甚至有点,什么东西都可以被叫做“量化”,什么东西都想往“量化”身上靠。在信息黑箱的行业习惯下,叠加市场大环境不好,正经做往往赚不到快钱,市场上的资金又都是逐利的这样的大背景;即使是FOF这样的专业机构也很难辨别真伪。随着时间的推演,“劣币驱逐良币”的剧本逐渐一个一个开演。

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市场,一定有它产生价值之处,也一定有不断需要调整之处。

而打破信息黑箱,则是清除死角污垢,发挥市场自我监督机制,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重要途径——我们习惯于用这种标准来评价一个社会体系和zz制度,但其实在二级市场投资这样一个细分领域里,逻辑也一样的。

不过多说一句,物极必反,这几天也出现了一些极度悲观的论调,比如“一己之力可能毁掉私募行业”等,再结合金融监管加强的大背景,似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作为一个理性乐观派,我其实觉得也没那么严重。

当你站的高度足够高的时候,虽然你也能看得到很多东西就是有“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死了再放”的周期,但其实你就更不会想要“一棒子打死”,而一定会“走走停停”,“放放收收”,“螺旋式上升”。——模拟监管心态,这里不展开聊了。一篇同行的文章写的比较清醒,供大家参考《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或将迎来最严厉的监管?》

行业也是有自我调整能力的,这两天各家资金方和管理人之间“估值表满天飞”;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再来看中国的老话,“不破不立”,说的真好;一些谈判的力量对比往往只有借助一些事件的发生才能够被改变。

量化私募行业在过去几年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快的“飞轮效应”:业绩好(各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不展开论述了),于是能够有口碑有规模,于是有利可图,然后就吸引了人力算力等资源的大幅进入,而资源的增加又促成了良好业绩的产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看似完美,不会改变。

但任何循环,只要在大环境里明显脱离了“群众”(比如量化策略的性价比明显高于其他一切策略的性价比),要么会自己由于转的越来越快而产生了侧漂移力,要么会有一些外力(往往是超常规的)来打破这种循环的“平衡”。最终使得大环境中各个细分领域的偏离度回归到一个正常均值水平的附近。——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投资“不可能三角”是一个道理,只是这个过程更加漫长,数以n年计,并且不可精确预测而已。

一个行业良好秩序的产生和完善,既需要监管不断进化,用“人性本恶”的视角来进行规则梳理,不要忽略了“万恶的金钱”产生的巨大诱惑;也需要更多的从业者能够站得更高,看的更远,真正长期主义,拒绝急功近利,赢得自己的口碑,也是行业的口碑。

2023年,量化私募已经站在了“罗生门”外;我们期待着,未来能够进入信息披露机制更透明及时,信息不对称更少的那一扇。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学堂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学堂」,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学堂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