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策略优基基
题图:策略优基基微信公众号
这两周市场的热点落到了对量化策略的讨论上,散户的小作文和量化的公众号回击轮番登场。
上周五晚交易所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回应市场关心,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上交所发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深交所发布《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各家私募量化对此均表示支持,头部量化也反馈该举措酝酿已久,期间与监管有过多次积极沟通。这对量化行业并不是一刀切的卡死,而是量化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市场解读为利好行为。量化策略是否受限于每秒300笔和单日20000笔的申报要求要综合单产品规模、换手率和算法拆单来综合评估,对于市面上产品规模5亿以下、正常交易的中高频(及以下)的量化,这个要求还是相对宽松的。再者考虑到新规10月正式开始施行,对超过该申报要求的投资者是予以重点关注,给策略留有调整的时间。
量化策略在近两年波动下行的市场里,用相对稳健的超额和相对更小的表现方差赢得了投资者的关注。当参加量化基金的路演时,投资者经常会听到相关人员介绍策略中量价因子和基本面因子的数量和占比,这两类因子也是市场上最通用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因子大类。因子是股价的影响因素,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解释股票价格形成的原因,一般粗略分为能够稳定带来超额的Alpha因子,例如量价因子、基本面因子、另类因子等,和能够提供不稳定收益的风险因子,例如市场因子、风格因子、行为因子。风险因子在适当且方向正确的暴露下可以提高收益,但是暴露也会加大超额的波动和风险,且往往阶段性有效,长期看并不带来超额。
量化神秘,但是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神秘,每行代码是由一种对市场的观点/观察转化而来,有的隐含了经济学或者金融学原理,易于归因和理解;有的是机器挖掘而来,是从历史数据中提炼的统计学意义,但是未必有经济学意义。基本面因子中的股东权益周转率(=最近12个月营业收入/平均股东权益合计),就是从财务报表中提炼而来,主观选股也常用到,衡量的是企业将股东权益转换为销售收入的的程度,周转率越高代表企业对权益的运营能力越强。量价因子相比基本面因子,能够获取的数据频率更高,时效性更强,一些技术面指标可以看做高阶版“看K线”,去预测个股的趋势和波动。例如阿隆指标,是通过计算自股票价格达到近期最高值和最低值以来所经过的期间数,帮助投资者预测股价趋势、强弱及趋势的反转等。
如果把量价因子、基本面因子、另类因子等理解为不同种类的工具,再通过模型组合去综合解释、预测一只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变化。那么工具越全面,能够挖掘出的Alpha就一定更多嘛?短期内其实未必。类似主观选股可以因为重仓买中一个行业而业绩起飞一样,单一的因子在相匹配的市场环境下更容易获取收益(数据可参考“如何选择量化基金(二)”中不同时段不同策略风格的对比),相反因子更加均衡的模型可能因为不同因子之间对股票头寸的轧差而“错过”。但是反过来说,因子配置更加全面的量化策略的收益机会也更加多元。基本面因子自2022年年初以来表现优秀,但长期来看,量价因子依旧能够提供稳定的超额,只是市场参与者的增加使得难度在变高。随着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出台,有望带动市场的波动率和提升交易活跃度,给量价策略更多施展的空间。无论是从管理人的角度,还是从投资者的角度,量价和基本面都是缺一不可的。大家都是成熟的人了,为何要做选择?当然是“我全都要”。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