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忠,好投学堂专栏作家
题图:精忠微信公众号
dma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神秘的产品。过去它往往是作为量化私募自有资金加杠杆的工具,外部投资者难以涉足。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量化私募发行dma的资管产品(即接受外部投资),dma开始进入大部分投资者的视野,值得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来理解dma的基本架构。一起随着一笔资金的视角来看一下杠杆是如何被加起来的(一个最常见的真实案例)。
1.投资者买入一只dma产品1000w(1000w从投资者账户进入产品账户中)
2.私募机构将产品中的1000w资金打给券商交易台的账户作为保证金(1000w从产品账户进入到了券商交易台账户)
3.作为回应,券商交易台给这个产品一个收益互换的凭证(目前估值1000w),以及给私募机构一个股票交易账户(里面有4000w可操作资金)
4.私募机构在这个股票交易账户中建仓4000w多头(一般是指增策略)
5.建仓多头的同时,私募机构会给券商交易台发指令建仓4000w空头(一般为股指期货)
6.目前,私募机构已经在券商交易台建仓了4000w的多头和空头,形成了一个中性策略的头寸。假设今天该策略扣除各类费用后盈利1%,账户账面盈利为40w。
7.券商交易台今天收盘后会将产品中的收益互换凭证估值增加40w到1040w
8.次日,托管机构会给出最新估值显示该dma产品涨了4%。
在我看来,投资dma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建立正确的态度
2.理解潜在的风险
3.建立收益预期
4.选择合适的产品要素
(以上观点纯属主观分析,请勿作为投资依据)
1.建立正确的态度:工具化
dma最本质的价值在于作为加杠杆的工具,它并不会改变底层的策略。它最合适的场景在于,投资者极度看好一家公司的策略,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投资该策略对应的dma产品。
这意味着,如果加杠杆背后的策略你都不看好或者不敢买,就更不要买入其dma。例如一个投资者并不看好一家公司的中性策略,觉得中性策略跑不赢理财,却买了这家公司的dma,这就是完全不合适的案例。因为如果其中性跑不赢理财,那么其dma也就几乎不可能有正收益,因为它还要扛着4%左右的融资成本。
所以,在投资dma之前要首先看其中性策略的表现,再看你是否希望承担着融资成本和产品要素的差异(中性策略产品和dma产品费率和开放频率往往都有差异)来加杠杆投资这个中性产品,如果答案仍然是想,那么才适合投资。
2.理解潜在的风险:超额融资和基差
在投资dma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该产品可能存在的最大回撤有多少。回撤的来源有三点:
a 超额回撤
由于dma的底层策略是中性,中性的底层策略是指增,所以当超额回撤时dma大概率会回撤。如果指增超额回撤3%,在排除其他影响的前提下,dma会回撤12%。
b 回撤周期+融资成本
如果超额回撤只有短短一两个星期并迅速修复,那么这一点也就不存在。但是往往回撤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策略的回撤期有三个月,那么这三个月单倍平层的融资成本有1%(4%×3÷12),放大四倍后这部分可以增加4%的回撤。
c 基差波动
在超额回撤的同时如果叠加了基差的收敛(即对冲成本的释放),回撤就会继续扩大。例如,近期就观察到了im的远月基差短期快速收敛,给中性策略短期造成了1%左右的负贡献,杠杆后也会给策略增加4%的回撤。
所以,在一个不那么罕见的情形下(指增策略回撤3%,回撤期三个月融资亏1%,对冲亏1%),dma的回撤已经达到了20%。更恶劣的情形完全有可能会发生,比如21年四季度许多机构超额回撤5%以上,回撤期半年,基差短期收敛更多,此时最大回撤达到30~40%甚至腰斩也是有可能的。投资者在投资dma之前,一定要对以上三者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看看该产品存在的风险是否适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3.建立收益预期
在讲解这一点之前,我首先要提示的大家对dma的一种误区:如果此时融资三倍资金,杠杆是四倍,那么dma收益就等于中性策略×4。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要把资金使用效率考虑在内。在建仓中性策略的时候,1000w资金我们只能建仓800多万的多头和空头,因为12%的资金要拿出来充当期货保证金,还要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备付金。一般期货对冲的中性策略仓位最高在85%。而dma并不存在这种问题,前文的案例中提到,私募机构在建仓时是不需要考虑为期货预留保证金的,因为可以直接在券商交易台建仓期货空头,不需要额外占用股票端的资金。这意味着dma最高可以建仓400%的中性策略仓位。
400%÷85%=4.7,这意味着dma完全有可能是中性策略近5倍的波动。
那么如何建立dma产品的收益预期呢?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公式:
dma产品收益=(指增超额-融资成本-对冲成本)×杠杆倍数
让我们来逐一看一下各项指标。
a 融资成本可以细致拆解成多头端的融资成本和期货端的融资成本。在刚刚那个案例中,1000w资金融资3000w共建仓4000w多头端,成本=3000w×4%=120w。除了多头端外,期货端4000w保证金的融资成本为4000w×12%(保证金比例)×4%=19.2w。所以每年的融资成本总共是120w+19.2w=139.2w
139.2w÷1000w÷4=3.48%
所以在这个公式和这个案例中,融资成本我们可以用3.48%来替代。
b对冲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跟券商签收益互换做稳定空头,另外一种是直接用期货对冲,最近期货成本极低且灵活,我们今天只讨论期货对冲这一种情况。在期货对冲的前提下,对冲成本=所采用的期货合约的年化基差,这里必须兼顾对冲的成本的绝对值和成本的期限,选择近月的合约固然成本低,但是时间太短意义不大,不具备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im远月(2403)基差成本只有不到1%,这意味着当前下空单的对冲成本只有1%不到而且能锁定半年以上,应该是近年来最具有性价比的时刻。
c 超额收益需要观察是1000对冲还是500对冲。假设当前采用1000指增年化超额预期有20%,采用im2403合约,那么dma产品在未来半年(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的年化收益可以预期为:
(20%-3.48%-1%)×4=62.08%
当然,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可能没有数学那么完美,会出现仓位打不满(比如350%的仓位)、交易台滑点较大、大额申赎等等各种问题影响,在此收益基础上再打8~9折或许较为合理。
4.选择合适的费率和要素
这个纯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的视角看来dma只是投资工具,它让管理人付出了额外的运营成本,适当提高费率是合理的,但是不宜过度包装成稀缺额度过度提高费率,这会丧失其工具的价值和意义,让投资者产生不合理的收益预期和浪漫的幻想,这都不利于私募和投资者建立长期互信的关系。
当然如果本身dma的底层中性或指增确实是内部核心额度(例如超高频),收更高的费是合理的。只是我想不明白这么核心的额度为啥要卖给投资者?
唠唠叨叨居然写了两三千字,但是也请理解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希望揭开dma的神秘和浪漫面纱,因为我认为过度的神秘和高潮的情绪,可能对投资没有太多好处。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