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尽调帮主,好投学堂专栏作家
题图:尽调帮主微信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帮主,深耕衍生品领域,专注成就小而美的投顾团队。
二季度也结束了,近期行程安排较满,文章也更新稍慢,近期刚好有位期货公司老友交流提到,希望我可以帮忙给公司的私募机构业务小伙伴们做做“私募尽调流程分享”的路演学习交流,于是我结合了一下之前的经验梳理制成PPT(已放入星球),表达下个人拙见,现转化成文章,欢迎帮友们一同交流学习。
(2023.7.5现场交流)
我将此次分享提取出三个目录要素:
尽调流程,尽调目的,尽调技巧
首先简单聊聊尽调流程,分为:
尽调前、尽调中、尽调后
尽调前
1、预备阶段
(1)熟悉尽调私募基金公司(管理人)的全部可自查基础信息,包括公司信息、团队信息、产品信息、策略信息等;
(2)充分了解目标私募机构与同策略、同体量的私募及整体表现的差异情况;
(3)整理出根据基本信息与策略所偏好市场的相关问题,并整理成有逻辑性的问题链;
(4)联系管理人,确认访谈目的,地点,时间,接待人,并申请查阅对方公司宣传材料;
(5)了解受访人的职位职务、主要负责工作、个人背景,并有针对性地准备问题;
(6)准备研究院相关介绍材料或我方有关研究报告。
2、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安排妥当
(1)对于目标私募公司(管理人)的基础信息已充分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罗列出需要重新确认的基础信息;
(2)结合目前市场情况分析目标基金的产品优势与特点,在趋势/震荡,牛/熊行情分别表现如何以及对应的产品策略是否有转变;
(3)在同策略中,目标基金公司的产品处于什么的市场地位;
(4)整理所需询问的问题是否充实完善,并具有逻辑,做到不累赘不重复不无聊;
(5)明确尽调私募机构的会面人在公司所处的部门,以便清晰是否能准确回答出问题;
(6)关于本公司的介绍与业务线要熟记于心,方便对方机构清晰了解我们,并愿意坦诚交流;
(7)基本的名片、记事本要准备好,并安排好访谈时间,并对预计尽调多长时间,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尽调中
尽调的整个过程也分为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引入阶段、正式阶段、结束阶段
1、预备阶段
(1)与受谈者相互自我介绍,告知自己的姓名和职位;
(2)介绍公司相关业务板块;
(3)阐明访谈的目的;
(4)解释访谈的步骤;
(5)申明自己会做笔记,询问访谈人是否会介意。
2、引入阶段
前期问题整体深入而细致,但往往一开口就问这些问题,反而显得头重脚轻。为了进行平缓的过渡,同时了解目标私募机构的基本情况,可以参考下面的问题做开场。
“在网上也是看到贵公司的很多介绍,方便*总简单介绍一下**基金公司吗?”
“通过我们的数据库,了解到**基金公司这边有各策略的产品,具体希望*总介绍一下公司的产品线及公司的整体情况。”
如果遇到较为和善或有共同语言的方面,可以先问一些受访人的基本情况,聊一些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受访者平时都喜欢什么运动,平时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等等。
3、正式阶段
正式尽调阶段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合第一步中在访谈者对自己公司的介绍中,所涉及到公司的基本信息、产品信息、策略信息等,这为我们前期准备的诸多问题打开提问点,可以抓住机会询问细节,这类是前期准备问题。
另一类是现场衍生的新问题。例如所表达的信息与公开信息有出入,所擅长的一些交易方式采访者也有独到的见解,涉及了某些市面上热点的话题等,均可现场进行沟通,这类便是新问题。
正式阶段主要结合这两个方面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提问。
4、结束阶段
在充分了解该基金公司及核心论点,也解决衍生出的新问题后,可以结束访谈。可以参考通过下面的方式来结束交流:
(1)是否方便预约下一次的访谈;
(2)探索诸如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3)互换微信,如有意愿可就访谈内容整理专栏报告输出;
(4)选择轻松话题进行沟通。
尽调后
尽调后即是要梳理尽调笔记、录音,并编写尽调问题整理报告(会议纪要)、尽调分析报告,针对这两份报告梳理的侧重点也不同。同时还需要与受访机构保持联系,不定时沟通。
1、尽调问题整理报告(会议纪要)
该报告主要是以记录为主,通过对尽调过程进行整理,去除口语化的表达后,提炼出每一个问题对应的核心观点。按逻辑将整个问答梳理出来,重现尽调现场。结合之前的基础信息整理分析工作,反观当时的访谈有哪些矛盾处、不清晰处、新的见解处等,均记录下来
结合录音,跟据访谈者当时的回答,分析投顾的情绪、态度以及潜在能力的信息,这些在一般的文字稿中不容易体现,但恰恰是最真实独家的。
通过以上整理出的尽调内容,加以分析,便可以出具这份尽调会议纪要。
2、尽调分析报告
该报告主要在通过自身收集与尽调过程后,更加真实、具体、全面的了解了目标基金公司后出具的报告。
该报告主要分为基础信息介绍、基金管理人介绍、策略分析、风控体系、产品风险收益风险等几个方面构成,在此不作赘述。
重点要提炼出核心观点,给出尽调人对基金公司不同层面的判断,以及综合评估推荐意见。
3、与受访机构保持联系,不定期沟通
在采访过后,依旧保持与机构的联系,特别是在前两份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亦可通过微信、电话进行沟通;市面出现影响重大的新闻,也可询问对其策略的影响;节假日保持礼节性问候,更利于拉近关系。
篇幅有限,第二篇在路上(尽调目的+技巧),感兴趣的朋友敬请期待
☆以上阐述仅代表个人看法和观点,欢迎同业朋友一起探讨。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