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资管风铃
题图: 资管风铃微信公众号
作者:袁子
编辑:宫何
1957年,成立已近百岁的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启动了一项股票指数的编制,用来记录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
这正是如今与道琼斯、纳斯达克并称为美国三大指数之一的标普500。
与道指、纳指相比,标普500具有采样面广、更高精确度和连续性等优势,逐渐收获了更多市场认可。
巴菲特曾说,标普500是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选择;约翰·博格也认为,90%的专业投资者都会被标普500击败。
67年后的2024年,承载着“中国版标普500”期待的中证A500指数(以下简称“A500”)正式发出。
由于相较传统宽基,A500因具有更加均衡的行业配置且纳入ESG考量,因此也被视为权益配置资金的新牵引中枢。
与此同步的是,首批跟踪A500的10只、合计规模达200亿ETF基金相继发行成立上市;此后,还有40多只与中证A500相关的指数、联接、量化产品密集申报和受理。
但A500ETF的开局难言一帆风顺。
由于成立后恰逢A股大幅反弹,让募集期入局的持有人积累了较高期望;但上市时才发现相关ETF净值大多未赚反亏,这让管理人的建仓效率备受诟病。
从规模格局看,10家管理人、单家上限20亿元参与首批内卷的“一碗水端平”,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行业公平,而客观上也拉长了A500ETF集中度提升的周期。
在头部选手脱颖而出前,中证A500短期内尚难形成沪深300等传统宽基所具备的规模和流动性优势,市场仍要经历残酷竞争与出清。
01
预期落差
10月15日,成为了A股历史中“单日上新”ETF数量最多的一天。
资管风铃统计显示,单日新上市ETF数量不少于5只的交易日共有9个,均发生在沪深300指数触及历史峰值的2021年2月份之后。
先前的单日上新最高记录是8只,分别发生在中证A50ETF集体上市的2024年3月18日,以及公募发新高点的2021年7月5日。
如此集中的ETF上新,恰恰反映了市场对于A500所寄托的巨大期待,毕竟标普500珠玉在前。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的发新阶段,券商渠道就对此部署了前所未有的推荐力度,部分机构甚至还有针对性的采取了超额激励措施。
而在该批ETF成立后、上市前的9月末,权益市场的强势大幅反弹,更是一举将市场预期拉满至高点。
9月24日至10月8日的6个交易日期间,A500累计上涨达33.70%。
每一位募集期申购A500的持有人,或许曾暗自庆幸在行情启动前出手,并满心期望看到跟随指数上扬的净值曲线。
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的10月8日,10只A500ETF的复权单位净值几乎纹丝未动的停在1元附近;经过一周震荡,截至10月15日收盘时,竟无一只净值为正,其中6只净值跌破0.95元,更有2只浮亏超过7%。
这意味着,首批10只A500ETF不仅全然错过此轮逼空上涨,还是建仓在行情高点,成为了后来震荡的接棒人。
这不但让背后的15.7万户持有人大失所望,更让10只ETF管理人的建仓决策备受诟病。
回头来看,该批产品的成立时间并不晚。
10只A500的ETF中,最早的一只成立于9月20日,而完募日期最晚的泰康也在9月27日成立了。
哪怕按节前9月30日的收盘高点建仓估算,期间涨跌互现至10月15日,A500也仍然留有4.6%的正收益。
就产品本源而言,指数基金投资者们或许难以对ETF和被动产品抱有过高的择时期待。
尤其在单边极端行情冲击下,急需建仓的管理人确实面临更大的择时困境,一些外部因素的存在,让这种挑战进一步加剧。
另有苛责观点认为,这批ETF明明已错过快速上涨期,本可待市场动量条件平稳后再行建仓,何以在“踏空”后,又高位“中招”调整,无异于失手了2次。
但历史无法假设,短期涨跌亦难以预判——假设A500后市持续上行,管理人势必将受到更猛烈的责备。
但不可否认的是,前期注满过高期望的A500ETF经历此番操作后,确实酿下了显而易见的预期差,短期内仍要直面“破发”窘态。
一项有关投资行为的研究发现,往期收益虽不代表未来业绩,但大脑的线性外推习惯,仍然容易诱使投资者选择历史数据更好的标的,哪怕针对的仅是一项被动产品。
首批A500ETF的开局表现,或许徒增了这种压力。
02
内卷延长
Wind数据显示,从2004年末的基日至今年10月14日,A500在过去近20年的拟合累计回报率达349.6%。
这个数字超过同期沪深300的284.1%,折合年化回报约为8.1%,若考虑分红则将超过10%。
成立后的9月末,首批A500ETF空仓错过收益约为20%,而高位建仓带来的损失则平均超过-5%。
踏空与回撤相加的总损失约为25%,按照过去20年回报率估算,意味着此次建仓风波的横生,相当于让首批A500ETF痛失了长达三年的年化回报。
而相比于建仓运营的短期争议,A500更大的长期挑战则在于能否成为配置盘的宽基“新主角”。
优异的长期回报表现,均衡的行业覆盖,以及纳入ESG考量对国际配置资金的吸引,让全新问世的A500叠加了诸多禀赋优势。
不仅如此,包括联接、指增在内的超过40只挂钩A500的产品也纷纷进入申报发行大军。
但与彼时的中证A50ETF相似,初期多家公募的参与首批角逐,让该指数的ETF的竞争强度异常激烈,格局也更加分散。
以目前总市值突破万亿的沪深300ETF为例,虽然该指数共有25只ETF参与竞争,但排名第一的华泰柏瑞单家市值规模就3944.3亿元,占比高达38.3%,而第1至4名的合计市值占比就接近95%。
再如11家机构参与、总市值超过2000亿的科创50ETF市场,前3家的旗下在管市值就高达1882亿元,占比亦超过9成。
正是因为存在大体量单品的出现,才为各类资金提供了更成熟的交易环境与可靠的流动性冗余,进而刺激相关ETF市场的火星。
虽然具有更可观的长期拟合业绩,但在A500完成头部化之前,还难以呈现与沪深300等效的规模效益。
当然,走向分化仍然是大势所趋。
例如在上述10只A500ETF中,不同产品的活跃度已在悄然拉开差距。
例如国泰中证A500ETF上市首日成交额就达31.5亿元,促使换手率高达166.5%,相比之下,仍有6只同类当日换手率不到40%,而卖方资源禀赋不足的泰康中证A500ETF成交额仅3.2亿元。
更早落地中证A系列指数——中证A50相关ETF,经过半年多的磨合,也已呈现出分化迹象——截至10月15日,平安、易方达、大成3家机构相关市值已站上60亿,而另有工银、华宝等4家则已不到30亿元。
除了市场格局的演变,A500通往主流宽基之路上还欠两股“东风”。
一方面取决于衍生工具的创新力度。
某一宽指ETF生态的繁荣,离不开套利、中性、CTA等策略资金充当鲶鱼从而激发市场活力,这需要股指期货市场的更多创新与之匹配。
在ETF总市值规模前6大的主流宽基中,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中证1000均有挂钩期指运行,这进一步反哺刺激了对应ETF市场的壮大。
另一方面要看国家队为代表的配置资金的选择。
今年一季度,作为国家队的汇金大举进军ETF资产,围绕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展开增持。
大资金的进驻,明显巩固了相关宽指ETF的护城河,而更大的市值规模,反过来也展现出更有竞争力的交易生态。
当类似事件再次上演时,A500能否成为新的选项,这取决于配置机构的决策,更有赖于相关ETF的运营效果。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