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词的重大变化,看正在悄然变化的风向

温和的强硬派
2309-10 14:21

作者:温和的强硬派

题图:温和的强硬派微信公众号


一,前任央行行长的“一针见血”

就在上周五(9月6日)上午,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

他指出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又称广泛的价格衡量指标连续几季呈现负值,中国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在未来几季让GDP平减指数转正

他又强调中国经济仍在复苏,但相对缓慢,希望今年底前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能够趋于零左右,又强调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增长

短短的新闻背后,信息量很大,咱们一点点来抽丝剥茧。

首先是“态度”。

注意,这不是某些不通实务的大学教授、也不是某些活跃在网络的草根经济学家,而是前任央行行长,大家想象一下,在没有默许的情况下,他能够如此直言不讳么?

“通缩”在过去一年里,一直是金融行业的禁词,这次由去年刚刚卸任央行的易行长讲出来,这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这是一种对于经济和金融发展客观认知的思潮,准确理解当下的环节,进而采用最有针对性的药方,而不是讳疾忌医,我相信在大多数人眼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公的话言犹在耳。

其次是“方向”。

有人会觉得“通缩”很好啊,生产出来的商品都在变得更便宜,同样一百块钱我能买到更多的商品,难道不好么?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制造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越卖越便宜的时候,又有谁会愿意扩大再生产呢?长此以往,经济是不是就会陷入停滞?

中国古代就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前任央行行长如此明确表达了这个观点,也说明了领导们完全了解“通缩”给经济带来的长期伤害。

精确了解当下的问题,再对症找药方,问题解决起来就不难了。

最后是“力度”。

回看过去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数据,易行长所说的“GDP平减指数为负”(也就是“通缩”的专业表述),在我们有记录的历史中也仅仅发生过三次

图片

第一次发生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洪水+三角债和银行坏账+中美关系紧张,彼时的我们还未强大,但却危机四伏。

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大海啸,不仅这个指标为负,甚至当年四季度的GDP同比增幅滑落至6.8%,可谓压力山大。

这一次GDP平减指数为负发生在2023年的第二季度,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了。

再看看前两次我们是怎样应对的?1998年后国家牵头成立了AMC,解决坏账问题;2001年加入WTO,人口红利融入全球大市场,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发展。

2008年底,果断推出“四万亿”,投资、基建、房地产多项并举,一举扭转颓势。

这一次,经济再次走到了这个叫做“通缩”的十字路口,我们的力度又会是怎样的呢?

————分割线————

事实上,为中国经济发展而建言献策的专业人士,还有很多,如果你喜欢看证券公司研报,会发现越来越多证券公司的宏观首席,都在殚精竭虑地、在“合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肺腑之言。

从行业地位极高且一向敢讲的高善文、李迅雷开始,到最近两年名声鹊起的张瑜、罗志恒,他们都在从自己擅长的领域述说着未来的策略理想。

有人说要加大居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促进消费;有人讲在利率低位的时候多发超长期国债,一劳永逸解决多个问题;也有人委婉地提出要走出“实际GDP”的陷阱,重新认识总量宽松政策;更有人提示在某些数据下滑后,就必须要采取动作了。

我想说,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正确的方法,当这些声音足够大的时候,它就可以变成变革的力量,让经济再度回归向上的趋势。

图片

二,百姓的福祉,是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力量。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文,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1480亿元左右用于大规模设备更新,1500亿元左右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不少城市已经启动起来,北上广深相关的补贴政策已经逐步落实。

以北京为例,在“京通”小程序上完成验证,就可以领取相应的资格,然后在网购平台上录入对应的资格编号,就能享受对应的优惠了。

相比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依靠“投资”的现象,这次的1500亿是真金白银补贴给了大众消费者,虽然手续还是比较麻烦(直接在价格补贴不行么?为什么非要以旧换新?),但这依然是一次难得的新方向尝试。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在财政拉动投资的模式推动下,我们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冠绝全球。

故事的另一面,却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内卷的竞争生态下,愈发过剩。

前两天和一家江苏做光伏的企业交流,对方领导说,你知道么?我们全国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达到全球目前需求的200%了!

肉眼可见的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难度越来越大,投资对于GDP所带来的边际贡献越来越低。

前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23年外滩金融峰会上讲到,“1994年,GDP每增加1元对应0.64元的信贷投放;到2022年,GDP每增加1元对应4.53元的信贷投放!”

一块钱的信贷投放,在28年后,只有原来效果的1/7。

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消费”牵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内需”消化我们庞大的生产能力,才可以在经济平稳的前提下,完成从“投资”向“消费”的无缝切换。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打开居民的钱袋子并不容易。

这需要让居民有钱消费、有时间消费,更需要让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有更好的预期,才能让这一切顺理成章的发生

消费不仅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极,更是让“投资”链条转起来的关键,没有消费,投资建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

任何一个伟大的科技创新,都离不开市场和消费

也许,现在的“以旧换新”距离我们真正想要去的方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我依然视它为一个良好的开始。

相比于当下的“半成品”,我更期待更为直接的后续政策。

图片

三,乐观一点,时间窗口真的在慢慢打开

A股持续低迷,让身边不少朋友都格外消沉。

但我判断,相比于上半年,我们期待的时间窗口可能正在慢慢打开。

1,首先是美国通胀数据下滑,美联储降息的确定性提高,人民币在汇率侧的压力正在快速下降,为央妈提供了更多灵活操作的空间。

央妈不必像今年上半年那样,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无法在内部的相关政策上束手束脚。

简单说,就是货币在宽松政策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

2,需要关注近期经济数据的变化,特别是:

(1)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

(2)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积;

(3)PPI数据。

如果这三个数据继续下滑,或增速转负,许多人期待的“稳增长”政策就会接踵而至。

经济数据的变化,或许正在慢慢触及临界点。

3,每年的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由于重要会议较多,往往是政策频出的密集期。

在今年,也许可以更加期待。

图片

四,写在最后,当经济转型后,我们的心态也必须随之调整

疫情期间,戴老板写了一篇《我无比怀念2019年》,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也有人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变化了,一切都回不去了,那个高速增长的年代彻底再见了。

相比于那些悲观的人,我不悲观的理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飞速成长的路径上持续狂奔,我们同样不例外。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

过去很好,但将来也未必差,那些悲观的朋友可能犯了和过于乐观朋友一样的错误,即我们总是用一种固定的视角或特定的心态来看问题,这叫“刻舟求剑”。

世间万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谁也无法阻止。

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从而走上一条更适合我们的路,但这个变化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从过去时代的幻觉中走出来,正视现在这个世界。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不谈什么宏观政策、顶层设计,只是随便聊聊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在这个全新的未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客观认知“低增长”和“低利率”时代。

对于国家经济增长、个人收入增长、投资收益率增长,都应该保有更好的心态,更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后者,如果你还迷恋高收益,那可能最终只会被高风险惩罚

从历史上看,许多人不是被现实打死的,而是急死的。

2,没有什么永垂不朽的行业和赛道,多元化自己的个人能力,在行业出现变革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与之类似的是,没有什么投资能够像过去十年的非标信托一样给投资者创造“稳稳的幸福”,如果想要一个不错的收益,还请多元化自己的投资组合,在更大、更广的范围中分散风险。

3,卷教育、卷工作的意义可能不大了。

促进消费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让人有时间消费,这和“卷”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

要想让中国足球好起来,关键是要有人在踢球,要形成从青训、教练、球探、俱乐部的完整生态。

我们的经济需要在现在屈指可数的几条路中,寻找并孵化出更多可选择的发展方向,经济才能多元化地前进,而作为参与者的我们,也必须顺应其中。

机会很难在现在的领域上抽出新芽,只可能在我们没看到的地方默默积蓄力量。

在八小时以外找机会、在传统的工作以外找机会、在以居民娱乐消费的基础上找机会,可能才是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本篇来自以下专栏
0
好投学堂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学堂」,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学堂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