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资管工厂
题图: i资管工厂微信公众号
多空即将消失?
7月,暂停转融券的政策出来了,之后厂长一直在和各家私募沟通,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
这次对有融券多空策略产品的,影响很大,各家私募都在想办法。
目前厂长了解到的是,一些管理人选择提升股指期货的对冲占比,毕竟从7月22日起,融券保证金提就到120%了,以后空头组合里,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比例可能要接近1:1。
然而,多空规模最大的一家私募,在提升股指期货的对冲占比后,旗下多空代表产品在前两周的10个交易日里,有9个交易日是负收益。
和中小券商合作的部分私募,则直接把多空转成中性产品了。因为中小券商大多没有自建的券池,转融券一停,这些券商自己都借不到券了。
之前有管理人还寄希望于几个大券商的自营券。
然而厂长最新得到的消息,HT、ZJ的自营券也不让出借了,某私募在HT的多空产品后续也要转成中性产品。
这可能预示着融券多空产品未来需要暂时退出舞台。
投资人怎么办?
这种环境下,作为我们投资人,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对于转成中性产品的,我们要做的,是看看管理人真实的alpha能力如何。
多空策略产品中,很多产品的收益是来自空头端,而这里又有相当一部分收益是靠资源优势获得的。
券源少,别人拿不到,你能拿到,这个钱就赚到了。
所以厂长之前选多空产品,会很看重管理人这块的资源,之后产品的业绩也确实给力。
但以后不行了,对于转中性的,大家要关注他过往中性产品表现如何,或者指增产品的风控,超额是怎样的。没有参照的,还是先撤退观望吧。
过往来看,中性产品,整体收益是不如多空产品的。所以一些私募弄了杠杆中性产品,也有投资人关注。
这个厂长不建议的,杠杆放大收益,也放大波动,极端行情下,风险极大,今年不是刚有过教训吗?
与其加杠杆,厂长觉得,不如买一些敞口大的,或者干脆找一些其他策略做替代,如CTA等等。
厂长最近也是加班加点,结合之前获得的资料,给大家精选了一份10只可投的低波产品名单,包含短周期CTA、期权、打板、期货套利、股票中性等等。
既然是低波,那就不要纠结于具体是什么策略,最重要的就是有绝对收益,且回撤可控。
因此厂长筛选的标准为成立以来年化12%以上,最大回撤不超6%。
完整的信息,厂长已经发在会员圈子里。除了产品本身的特点,还会讲讲产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投资人相对适合配置:
像这里提到的打板策略私募,有券商VIP通道,独立交易席位,速度优势明显。每天都有抓住“涨停”个股的机会,今年的表现也蛮出色。
而且这家管理人选股逻辑保守,单票不超5%,单日整体仓位一般不超过25%,大多数时候在5%-15%,因此最大回撤可控。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