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响指,净值灰飞烟灭

二级深坑守望者Z
246807-29 11:15

作者:二级深坑守望者Z

题图:二级深坑守望者Z微信公众号


好久不见呀亲爱的们,这里是永远冲在踩坑第一线的小阿紫~

最近躺平了一段时间,当然不是因为天下太平、无坑可踩,而是因为前面几篇文章已经把投资私募最常见的「坑型」总结得大差不差了(自认为,不接受反驳)。本公众号向来不以流量为导向,所以当遇到的案例属于已经写过的类型时,通常就不会再来个长篇大论、耽误诸位时间了。

那么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在前文《运作指引》最需要投资人去适应的,可能是这一条中,阿紫第一时间分析了新规在信披要求方面作出的重大改变,以及可能给相关各方带来的影响。转眼已是7月底,新规即将落地,而一切的发展似乎都和当初预料的大差不差……

7月25日星期四,一个多少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大约从当晚8时开始,如果有投资人碰巧打开P站想瞄一眼自选产品的表现,看到的页面大约会是这样:

图片

稍微好一些的可能是这样:

图片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P站关闭了绝大部分私募产品的净值展示。

当然,这其中有一些产品已经签署了代销协议,只是出于操作方便被暂时「下架」,随后很快又恢复了展示;另有一些产品的代销协议正在签署过程当中,近期也会陆续重新「上架」。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业绩净值,可能,从此将与P站无缘了。

有代销牌照的P站还算好,更惨的是过往专门从事私募数据服务的机构,目前来看无法再从管理人处获取净值数据,只能寻求其他方向的业务转型。例如别名「日子总得接着过」的某机构就向私募管理人发出了如下通知:

图片

从通知中描述的业务内容看,自身不直接获取数据,只是提供从管理人到投资者的「点对点数据对接」服务,这似乎是没有违反新规,但也存在一个「第三方非代销机构是否可以/有权将收集的合格投资者证明材料转提供给管理人」的小疑点。上下游客户和JG对此作何看法,大概还要等子弹再飞上一会儿了。

原先与之定位类似的「勇敢牛牛」则应该会继续面向专业投资者,为其自建产品净值数据库提供相关工具服务;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克服困难」的计划手段,阿紫暂时还不清楚。但想来「日子」和「牛牛」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锚定彼此的:你能做的我也能做,我不能做的你也别想做……

再看互联网信息传播这块儿,过往通过「周报」等形式、主要从事私募产品信息收集、分类、对比、发布的各大机构/自媒体纷纷偃旗息鼓。典型如过往数年间兢兢业业、多方位收集梳理了海量私募产品信息的自媒体矩阵大V小荷,7月26日在其最知名的专栏之一《回本之路》,发布了题为《再见了,等不到回本的那天了》的最终更新(链接见下),引得不少随之一路走来的投资人、从业者潸然泪下……

再见了,等不到回本的那天了-《量化私募回本之路》最后一次更新

再见了,等不到回本的那天了-《主观私募回本之路》最后一次更新

虽然新规早在5月便已发布,但只有事情实际发生了,才会给人以真切的感受。现在已经是7月28日,这几天阿紫也观察收集了一些相关各方的反应和观点,稍作总结整理如下,未必准确也未必正确,仅供大家思考探讨:

一般投资人:我是谁,我在哪,发生了啥?

就P站情况来看,大部分投资人的反应并不如想象中来得大。根据阿紫对P站投顾的不完全采访,很多客户甚至还没注意到大量产品「下架」这一现象,至今没有联系投顾询问相关原因。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大部分P站个人客户并没有那么「专业」(中性非贬义),没有精力和兴趣成天在平台上研究对比大量产品,而已投资的产品绝大多数本就来自P站代销,净值展示不受影响,这些客户自然不会第一时间注意到那些下架的非代销产品。

当然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考虑到近两年私募产品的普遍表现,不少投资人已经处于「弹尽粮绝、躺平装死」的状态,别提什么跟踪发掘新产品了,一两周会不会打开一次app都难说……

即使这些客户未来重新振作、恢复生机,他们获取新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大概率也还是代销平台/投顾的推荐。因此,非代销产品下架与否,对他们的投资决策很可能并无太大影响。

专业投资者:AWSL

真正受这一事件冲击较大,反应也十分迅速的,则是即使身处当下市场环境、依然在坚持研究发掘各类私募产品的「专业投资者」们——主要为各大机构/FOF投资者,也包括一小部分闲得蛋疼爱折腾的个人投资者。用P站某投顾的话来说:真正客户没人问,着急来问的都是同行.....

对专业投资者来说,代销产品的可选择范围有限,往往不足以充分满足自身/客户的需求,而在产品预期表现、确定性、道德风险等各方面,又未见得就比经过调研筛选的非代销产品来得更靠谱。「代销」与「非代销」在他们看来,除了前者往往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对不少策略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额外风险),恐怕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本质区别。

然而,尽管这类投资者(理论上)具备更丰富的知识经验、更理性的投资观念、更强大的信息分析和风险承受能力,却依然要受到新规的限制束缚。失去了现成便捷且相对可靠的全市场私募产品数据获取来源,无疑将极大降低他们获取、对比、分析产品信息的效率,同时增加了评估、识别、排查产品潜在风险的难度。

综合以上两点来看,新规对三方平台的「数据展示」功能加以限制削弱,其效果可能类似于「对已皈依者传教(Preaching to the Converted)」:

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或者说「散户」本就比较依赖代销平台的推荐,其投资体验和结果显然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和投顾的专业能力和正直程度,而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看到了过多(他们本来就不怎么会看的)长尾信息。

相对地,专业投资者才是真正会去主动收集大量产品信息的群体,也是真正受到新规较大影响的群体(这与阿紫目前观察到的实际反应一致)。然而,如果我们「假设」专业投资者本就有能力更加理性、有效地分析利用各种信息,那么新规制造的「信息壁垒」对该群体而言,起到的效果可能更多是「妨碍」而非「保护」。

当然,上述假设的确只是一个假设,并非所有自认为「专业」的投资者都真正具备相应的能力。但问题是:很难想象光靠新规的出台,就会让「自以为专业」的投资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大概率还是会继续尝试探索实践,直到在不断的碰壁踩坑过程中学会放弃、或是成长为真正专业的投资者。「信息壁垒」并不能阻止这一过程,只是给其人为增添了更多困难而已……

熄灭远洋岛屿上的灯塔,并不会让生活在避风港中的普通居民更加安全,却大概率会给真正需要出海的渔民和探险家们带来更多危险。

代销平台vs中小型管理人:一边倒的游戏

新规之下,管理人若不与平台签署代销协议,就无法在平台展示产品业绩,只能通过自有渠道获取客户。然而对中小型私募管理人来说,能够设法自主触达潜在客户往往就很不容易了,而在向投资人展示具体业绩之前,如何先说服其走完不可谓不繁琐的适当性认证流程,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毕竟从投资者角度看,哪怕对私募产品兴趣再大,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当前行业并不存在什么「官方统一合格投资者认证查询平台」,那么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总不可能每新接触一个管理人,啥情况都不了解,上来就先做一遍适当性认证。就如有投资者调侃的:以后与管理人聊天前,要不备齐认证材料,要不带好头套眼罩……

打造品牌IP、建设直销渠道,固然是长远发展之计,却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远水不解近渴,诸多中小型私募眼下但凡还想持续高效展业,老老实实先与P站等平台签订代销协议,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近一两个月的实际情况正是如此。而在各方加班加点推进代销合作的期间,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言,例如:

图片

上述言论来源和真假暂时未知,个人感觉可能性并不大。首先阿紫认识的不少管理人近期都在与P站推进产品代销,目前暂未碰到这种情况;其次如果平台真的借新规之机「趁火打劫」,向各家管理人索要高额「代销费」,不但容易激起公愤,恐怕还会引发JG对于「是否实质代销」的关注,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哪怕传言内容属实,大概也是什么特殊情况所导致的个例。

然而在阿紫看来,这条传言背后,确实折射出了新规下未来长期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隐忧:

代销与否,原本是平台与管理人之间自然形成的双向选择。但新规之下,代销产品相当于被额外附加了一道「可在平台展示业绩」的「免死金牌」:这是否意味着间接提升了代销平台的话语权、加大了合作双方地位的不对等?

如前所述,中小型管理人但凡想要高效开展营销工作,(起码短期内)与平台合作代销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那么即使各平台当前并未真的向管理人统一收取所谓「代销费」(实质为「业绩展示费」),但将来有没有可能针对某些资质一般、但展示业绩意愿强烈的管理人,设计「特殊」的收费政策,谁能说得准呢?而一旦牵涉到额外利益,平台是否还会严格坚持和过往代销产品一样的准入标准(先不论这些标准有多少效果),谁又能说得准呢?

退一步说,即使不额外收费,代销合作本身也自带收益分成条款。过往有些管理人需要的只是平台最基础的「业绩展示」功能,并不需要借助平台的营销推广资源,单靠直销就能正常发展;但如今这类管理人若还想继续展示业绩,就不得不签订代销协议,将一部分收益分给平台……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还是被迫变相缴纳了「业绩展示费」?而如果平台未来得寸进尺,将分成比例进一步提高,在没有其他替代展示渠道的情况下,管理人是不是也只能乖乖就范?

当然,并不是说平台就一定会借此机会「杀鸡取卵」。对于希望打造长期共赢生态的平台来说,如果考虑到管理人的真实诉求只是「业绩展示」,也可以在代销合作后并不开展实际销售(或只做少量象征性销售),让大部分投资者看到业绩后去管理人处寻求直销——看似是双方相互理解、皆大欢喜的结果,但这,似乎又成了JG并不喜闻乐见的「形式代销」?

个人认为,新规之下「形式代销」的存在恐怕是无可避免的,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未必就代表着平台和管理人想要合谋忽悠投资者。

举个较常见的例子:有些管理人业绩时间最长的老产品,因为投资者人数已满、规模达到持仓限制等种种原因,不适合再接纳更多新资金,于是成立了新的同策略产品用于代销。然而,如果老产品因无法「实质代销」就不能在平台展示净值,那么投资人只能看到时间较短的新产品业绩,自然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该策略的长期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默许老产品「形式代销」,也许反而是对代销平台、管理人、投资者三方都更为有利的做法。

前些天有某百亿私募朋友表示:「真的代销就会真的签,假的代销就不该签」。从该管理人自身所处的高度看,这一发言自然是光明磊落、毫无问题;但如果将视角推而广之,放大到某些本身并无不良动机、只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苦苦努力的中小私募身上……真假是非,恐怕就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了。

总之,当原本彼此独立的「产品代销」和「业绩展示」开始混为一谈,各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就必然会催生出各种前所未见的乱象,进而导致既有的行业格局和利益分配模式逐渐发生改变。这些变化的长远影响,阿紫并没有能力预测,况且后续再有什么变数也未可知,只能说边走边看吧。

民间私域运营者:这泼天的富贵,我能接了吗?

前面谈到,绝大多数由机构从业者运作的私募产品信息「周报」,以及个别专注于私募产品净值分析对比的民间自媒体,最近纷纷宣布退出江湖。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打着「私募产品/策略分析」旗号的自媒体,丝毫不为新规所动,照常更新吆喝,甚至……好像还比以往更勤快一些?

细看这些自媒体公开发布的内容,其中虽然会回避具体的私募管理人/产品名称,但在净值展示上并不含糊,往往是以几个抓人眼球的净值曲线(通常是业绩极差的「大坑」)开场,再过渡到自己看好的产品表现,激发起读者/观众的兴趣后,最终将其「引流」至某些更加隐秘的角落……至于这之后要做什么,阿紫就不太清楚了。

随手举个栗子:

图片

在新规之前,阿紫对这些自媒体并没怎么特别关注:人家有人家的商业模式,和咱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但值此新规即将落地之际,阿紫的小脑瓜里不由得萌生了些许疑问:

上图中这种「只列举产品业绩,不列举产品名称」的做法,算什么,合规吗?

通过这种做法,将受众吸引到「私域」再展示具体产品信息的行为,又算什么?

绝大多数自媒体运营者显然并非代销机构,更不是私募管理人,那么其是否有资格认定合格投资者、并在「圈子」里向其定期发送产品净值?

又或者说,新规只管得了从业者,管不了(或不想管)这些民间人员/组织?

……

细节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简而言之,阿紫真正想问的是:

如果图中这类「业务模式」在新规落地后依旧可以照常运作,那么像知识星球、民间微信群这类「私域圈子」,是不是从此就成了新规鞭长莫及、无需代销也可随意展示私募产品净值的「法外之地」?

若是如此,原本可以在三方平台上【免费自由查看】【经托管授权的】【全市场产品净值】的合格投资者们,是不是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被倒逼加入这些由非从业者运营的「圈子」,只为了继续获取部分【来源和可靠性缺乏保障的】【很可能要付费的】【非平台代销产品信息】?

别说这种可能性很低,历史一再证明:当原本广泛公开(在这个例子中是对合格投资者公开)的信息突然受到抑制时,对信息的需求并不会随之立刻消失。有需求就会有对应的服务,只是服务提供者可能由阳光下的大型集贸市场,变成了藏身黑暗之中的一个个「地下摊贩」罢了。

从业人员碍于手中饭碗,恐怕不敢抱有侥幸心理,「顶风作案」搭建私域传播净值——所以新规的落地实施,到头来是不是有可能给这些暗中带货私募产品的「民间大V」,送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泼天富贵」?

别误会,阿紫从不眼红别人家的富贵,只是的确有些好奇:这是新规希望达到的效果吗?是JG没考虑到这个因素,还是考虑了但觉得不重要?

又或者JG已经想好了,后续会在合适的时机对这类私域运营者「重拳出击」?

现阶段,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净值已经远去,而大幕正在拉开。「后响指时代」的演员们已经登台,各显神通也好,群魔乱舞也罢……

就让我们投资者关灯吃面、拭目以待吧。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学堂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学堂」,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学堂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学堂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