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叔说市
题图:二叔说市微信公众号
一、杠杆中性产品又火了起来
杠杆中性最近很火,今年的高收益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
自从AB款叫停后,DMA今年成为各个私募量化基金加杠杆的主力。
(DMA大家不用纠结是啥,把它看成量化基金通过券商自营交易台加杠杆即可,主要是以中性策略为主)
不但自营加杠杆,而且还有部分变成了资管产品做了出来。
这类产品往往与常规的中性策略资管产品不一样,往往要更为高频(实质是换手更高一些)。
得益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今年3月份后,高换手量价策略的优异表现,很多DMA产品的走势犹如一条稳稳向上的曲线,投资者获得了很高的费前回报,而且回撤还很小。
比如,当前大热的某家量化,前几年业绩一般,去年下半年后,其DMA产品似乎净值腾飞了一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高换手量价的加杠杆中性策略产品呼之欲出,成为了当前一部分对收益有追求投资者的心头好。
大卖!
管理人一边卖,一边老说:这是稀缺额度!马上就要封盘!
二、果真是稀缺么?
从我掌握的信息来看,应该没有那么稀缺吧。
目前那几家量化积极推出的DMA杠杆中性产品,一直在好多个券商都有上架,且也像很多直销客户推行,甚至是early birds费率比较低。
我最近碰到好多客户问我几家杠杆中性产品的情况,且已经购买了!现在还在销售,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了。
稀缺的东西不会持续几个月,更不会一直在卖!
我觉得可能话术成分多了点吧!所谓容量到了,结果当前运行的规模早超当年说的策略容量。
当然,一定程度上,高换手量价策略规模大了,确实会有一定程度挤压效应,所以所谓“稀缺”也有一定道理。
一般情况下,资管产品换手率要比自营低一些,但是,过去的一年高换手策略比低换手策略表现要好很多,这里面本身也有运气成分吧?谁能预料差距这么大呢?尤其是日内量价策略(非T0)的优异表现。
只不过我认为什么“自营策略啊”、“稀缺啊”,目前都是话术成分更多一些。
三、杠杆中性不是没有风险
很多人确实感知到今年的DMA是香饽饽啊,因为动不动已经赚30%,40%了。
于是认为在当前基差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对冲成本低,预期DMA杠杆中性产品未来没啥风险。
或者说,我多买几个,应该大家相关度不高,风险不大。
我其实想说,这种想法不一定美梦成真,低估了风险了吧。
首先,如果真的一直这么牛b,那为啥管理人不继续做大规模,做自营就好了,搞啥资管啊。
其次,很多管理人确实对近期赚钱的策略自信一些,但是扪心自问一下,谁能保证未来alpha是稳定的,持续的?
据我所知,基本上大部分管理人自己在加杠杆上,对alpha是没有择时能力的。
再次,高换手量价策略就一直那么牛?我不认为会,任何策略都有周期。
现在无论自营还是资管,大家都蜂拥而去了,假如成交量继续低迷下去,假如继续发生21年四季度情况,假如风格突然转换,超额完全没大风险?
最后,可以看看前车之鉴。
如果大家看不到过往管理人自营DMA策略的回撤风险,但总能看到头部管理人发的海外加杠杆中性投资国内情况,那个产品收益,惨不忍睹吧。
某个头部管理人,20年三季度大幅度募资海外杠杆中性,至今亏了50%以上。最近一年,曲线不是你购买前“稳稳的上行”,现已离职的销售当时号称至少年化60%,可是客户买完后是“稳稳的下行”。
另外一个头部管理人,前年底去年年初两个月,高点提了业绩报酬后回撤60%多,收益几乎归零。当然,这家管理人还是很有实力,随后几个月完全赚回来,并创新高。
所以啊,并不是低风险的玩意,这里面问题就来了:
1、因为带了杠杆,所以波动肯定会大一些,但是你能保证管理人不会在产品里面有小九九想法,搞些骚操作么?这嘛,真的要看人。
2、这类产品一般费率都不低,高点收走carry后发生大回撤,你怎么能保证管理人一定会救回来?或者想牺牲自营去救回来?
那一刻,完全看其有没有策略实力,以及挽救的动力与节操了。可能到时会出现,自营的DMA业绩好,而你买的资管的DMA产品业绩差的情况。
3、头部管理人都这样,其他的规模略小管理人后续万一规模大了,出了问题又能咋样呢?能拯救么?
咱们毕竟不在里面,很多时候赚钱亏钱都不知道咋回事。
我还是那句话:任何高收费的带杠杆的产品都得审慎!
当然,这类策略不是说不能投,如果是靠谱管理人自营策略,值得一定程度尝试。
但是,自己要投,一定要做好风险准备,也要考虑好管理人的实力与节操问题。
DMA,并不是弱市环境下帮你赚钱的灵丹妙药;即使是药,也有三分毒!
做好风险准备,降低投资预期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