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僧的碎碎念
题图:唐僧的碎碎念微信公众号
最早看到时间窗理论是在2005年前后,当时的SMTH论坛股票版有位技术流东北男,ID:thanksboy,经常发帖讲他在研究和应用的时间窗理论。
因为时间太久远,原贴我找不到了,不过凭印象大概记得内容类似于:
时间窗理论实际上是江恩投资理论的一部分,江恩认为资产价格变动会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达到重要转折点,因此时间因素和价格因素同样是投资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事宜投资的“时间窗”打开的时候,投资者才应该入场。
时间窗什么时候打开呢?要分析的因素可就多了,按照时间周期、筹码分布、均线、波浪……等等一大堆可以拿来分析的。我甚至觉得江恩理论是现在火爆半边天的量化投资的初始框架。
再次对时间窗产生深刻印象就是后来开始看星际争霸的对战,职业选手所谓进攻的Timing:每个种族按照不同的运营方式总有强势期和弱势期——比如刚开分矿拼命补农民的时候因为钱都花在了经济上,爆兵和科技就会弱,如果被对方侦查到了容易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被打一波;而自己经济好了以后往往一边爆兵一边升攻防,等到攻防领先兵力领先的时候也可以趁对方在攀科技或者补农民的时候打一波。
教主FLASH后来以极高的胜率被称为“最终兵器”,并不是因为他手速多快,微操多好,而是因为大局观特别好,时间窗口抓的特别好。该侦查侦查,该猥琐猥琐,该交换交换,该果断打一波就果断打一波。所以你看教主的比赛,没有解冻或者BISU那种极限骚操作让人大呼“牛逼”,但他就是能在一个一个的Timing里面,打出优势,打出胜势。稳到有点像围棋届李昌镐。
后来开始走入金融行业,发现职业生涯也有很多时间窗。
2009年从私募转行去券商,当时券商刚刚从2008年的疯熊中走出来,内部推荐进去还相对比较容易,记得我面试的时候HR总监还在担心招我去做金融产品引入是不是Over Qualified。
谁曾想隔了没几年,券商招人的简历标准迅速就提升到了985硕打底以及后面的清北复交Or QS50。
想跨行进这个行业,时间窗开着的时候不来,等时间窗口关上了,你还想来,代价就很大。
2012年在另外一家券商组织金融产品销售,2014年果断退出所有非标类型的融资类产品,全面转向净值化。初期极度艰难,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放着8%保本保收益的信托产品不卖,非要去搞股票、债券,波动还大。
谁曾想2018年资管新规就开始全面打破刚兑。其实即便这样还是给了非标从业人员几年的时间体面的离开,但架不住还是有人抱有幻想,觉得刚兑非标产品不是趋势性的消亡而是一次周期性的波动,最终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间窗,更不用说有人永永远远的被埋在了中植系、海银系等一堆暴雷产品当中,甚至有人触犯了法律而身陷囹圄。
真等雷炸了,你想走,还走得掉么?
2015年在股市的最顶点,过完五一劳动节,我跟领导提了离职报告。
领导不理解:你这不干的挺好的么?干嘛要走?同事不理解:2015年不是个牛市么,年终奖肯定不会少的啊,干嘛要走?
问题是当时全公司开户数已经从最高峰的每天6000户下降到了不到400,可是指数还在不停地涨,有一天甚至IC的现货和期指之间短暂的拉开了超过5%的差距,你只需要买入ETF同时空掉期指就能够获取超过5%/月的收益,可想而知市场已经疯狂到了什么程度。
公司考核又重回经纪业务主导的模式;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投资者的风险指针又偏向了高风险一边,甚至有人开始五倍十倍的加杠杆。
离开的时间窗打开了,而且只给了几个月,几个月之后时间窗就关上了。
所谓的时间窗,就是你评估了各种因素之后的最佳机会。一般来说,进入的时间窗应当是“敌弱我强”的时候,进一步讲,应该用我方处于顶峰期的资源,去交换对方处于上升期的资源。
广义的投资,包括用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资金,去换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学习是一种投资、恋爱和婚姻也是一种投资、工作也是一种投资、看书是一种投资、旅行也是一种投资......
不管投资什么,都是投资自己的人生。
广义的投资有时间窗:你十几二十岁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不去学习,四五十岁发现需要的知识不够的时候再去学,已经学不进去了;你十几二十岁的时候不去谈恋爱,等到四五十岁功成名就的时候再去谈,发现你能够遇到的已经都不是你想遇到的了;工作上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去拼一把抓住,等你想去抓的时候,机会已经被别人拿走,那个位置上已经有人了......
狭义的投资,可能就只是用自己的钱,去换股票、换债券、换期货合约、换产品份额......等等。
狭义的投资也有时间窗:比如你看散户在股市赚大钱的故事,基本上都出现在上古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一是为了发展政策鼓励,先“打个窝”,阿猫阿狗来了,只要胆子大都能赚钱,后面市场越发展越成熟竞争越激烈,炒股再想要赚钱需要的技能就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光胆子大,不是赚钱而是送钱了。
比如你看人家2008年到2015年买信托赚了大钱,你2020年同样的方式冲进去,买同样类型的产品,别人赚钱了,你就被摁住接了最后一棒。2015年股票上杠杆如此,大概率2025年一帮债券猛拉久期上杠杆的也会如此......
所以虽然我个人认为没有择时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定投永远是最好的方式:定投加定期资产再平衡,你会买到一个比平均值略好的水平。但是一定有人会想要抓住更好的时间窗口冲进去,想把自己的投资结果再改善一下。
问题是,多数人抓时间窗的方式都不对,结果不是在窗口刚打开的时候进去、窗口要关闭的时候出来,而是窗口开了半天不进去,等到要关上的时候着急忙慌的冲进去然后被关在里面胖揍一顿。
如果你是采取被动配置的方法来管理你的财富,恭喜你。你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你获取的收益性价比应当是相当高的。
虽然你可能只拿到了80分的结果,但是由于被动配置对持续跟踪的要求很低,定期调整配置是以半年度甚至年度以上,你投入精力也许只需要20分。
在此基础上,你对你最终配置结果的要求可能每提升1分,对等的精力投入都会急剧的提升。如果你想要做市场上最顶级的投资人,能够把投资时间窗口抓到日频甚至更短,那你可能需要100分甚至200分的精力投入,换取100分的投资结果(而且不保证哦,很可能是投入越多结果越差)。
但是桥水这么干是因为人家管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如果资产量没到那个份上,再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多半性价比极低。人家1000亿多赚0.5%,那就是5亿美元。;你100万多赚了5%,你觉得你比桥水牛十倍,只不过5万块钱而已。
个人建议资产量级在10亿以下,最不济在1亿以下的投资者,选择最简单的大类资产配置+年度定期资产再平衡就可以了,剩下那点时间干啥都可以,享受生活,陪陪家人或者佳人,真的没必要没苦硬吃。
如果你资产真的在1亿以上,而且你有极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学这个屠龙之术的话,有几个要点你可以关注一下:
第一:要相信任何金融投资都是有周期的,没有周期就无所谓时间窗口,要接受周期的长度有可能会超过你能忍受的长度。你以为一年三年会回归的东西,十年都不一定能回归。
举个例子:B股市场,2008年的时候,我就认为随着中国的快速融入全球市场,B股作为对外沟通交流试点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后面的确也陆续推出了南向通北向通等容量更大结算方式更便捷的模式,但是B股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在又过了16年还没解决。
如果你当时看重AB的价差,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买入了更加便宜的B股,假设价差是1倍,3年回归你每年额外的增强收益是30%左右,但是如果1倍的价差被摊到16年,那每年的增强就几乎微乎其微(相对于股票市场的波动而言)。
第二:如果你想清楚了周期波动并且接受周期可能很长,并且拿出来了一笔能够匹配潜在超长周期的钱,那我们开始下一步,找时间窗。或者更直白一点:找预期差。
所谓的预期差,就是你要预判市场的预判,并且找到一些前置性的信号,证明市场的普遍预期是错的(其实有的时候也很简单,市场的普遍预期一般都是错的)。
比如说,某个技术路线,全市场认为A优于B,但是你认为B优于A,并且事实证明了B的确优于A,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预期差,在你认知到这点之后到全市场普遍认知到这点之前,都是你能够介入的时间窗。
但是你要有能力找到这个预期差,要么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有超人一等的技术理解(硬技能),要么你对投资本身的认知上面有超人一等的认知能力(软技能),或者说你软硬技能都具备,那就更好了,你有可能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面赚大钱。
但是如果你既不懂行业,又不懂投资,光靠看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的新闻,就想找到预期差,那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
为什么我这个号只讲软技能,因为只有软技能在很多人看的时候依然有用。如果只讲具体的投资标的或者具体的观点,当真有一万人或者十万人看到的那一瞬间,时间窗就关上了。
那问题到这里就被拆解成了,我怎么能够在行业里面获得超人一等的技术理解,以及在投资上面有超人一等的人认知能力?
第三:关于行业里面超人一等的技术理解,恕我无能为力。因为行业太多了,贫僧也不可能都懂,你不可能既会六脉神剑又会葵花宝典,全天下武功你都会,那还要少林武当干什么。贫僧的优点在于我略懂一些拳脚,所以认识了一些略懂拳脚的朋友......哥几个我会六脉神剑,你会葵花宝典,互相交流一下有无。
朋友在练葵花宝典的时候有了心得第一时间能告诉我,虽然我可能大概率用不上,但是也就相当于我会了吧。
真正能够经过长期训练出来的通用技能反而是对投资本身的理解,这是内功。内功到了,木棍也能戳死人。
这点其实简单,简单到没人信:低买高卖。
什么点低:一堆人抢的点肯定不低,无人问津的好东西肯定低。无人问津是必要条件,至少少人问津吧,好东西也是必要条件。
什么点高:一堆人抢的点肯定高,被抢着买的东西肯定高,即便真是好东西,太贵了也是透支了未来的。
接下来就拆到了无人问津......10万+的公众号看来的信息能叫无人问津么?大媒体写的报道能叫无人问津么?为什么买中国首富的公司收益率总是不能让人满意?
能够赚钱的投资原本应该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买在无人问津日,卖在人声鼎沸时。
但是如此简单的道理,现在却经常有意无意的被忽视了。你要非让我总结一下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能还是做投资的人本身不够自信的缘故:发现了一个机会,但是却不敢相信自己发现的机会是独特的、正确的,一定要向周围人求证,似乎认同你观点的人越多,你的投资机会就越正确。
但是投资不是投票,也不是自然科学,投资这门社会科学就是这样的,大多数人认可你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机会了。
2025年甚至更长时间一点的大风险和大机会,其实在前面的文章里面都提过了,目前时间窗还都开着,什么时候关上,我不知道。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天。
至于更能影响一生命运的方向性的机会,我也想好了,但是得花点时间去整理和写出来。
最后总结一句话,投资的时间窗打开的时候,就是你找到一个没有被广泛认可的好标的,在等待市场认可的那段时间。
知易,行难。
需要你智慧,且勇敢。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