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达白话
题图:达白话 微信公众号
封面故事:我自制的“热红酒”
本周在深圳,邀请了几个小伙伴来家里吃火锅掼蛋,想着喝点什么,于是尝试了下热红酒——在北京人眼里,这时候的北京,在酒吧喝热红酒其实是很应景的。家里的小聚,不想喝白酒那么激烈,也觉得啤酒只适合男生。但没想到,居然上海和深圳的小伙伴们都对热红酒没什么感觉甚至没什么概念,几乎被当成黑暗料理~~~hhh地域的差距,气候的差距真的是能造成太多不同的生活习性。
其实上周的周报写的有点伤,改来改去发不出来特别伤士气,后来觉得不能就这么气馁了,才去排除法一段一段来,最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删了对应部分之后就成功拨云见日。大概也算知道最近的尺度在哪里了。
正好最近在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智人之上》,快读完了,什么在智人之上呢?指的就是信息,人工智能。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信息的流动形态来看待不同的政体结构,民主和极权的界限,民主致力的信息流动是分散的,而极权则是单向的。我觉得应用在当下的世界,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等读完了一起跟大家分享心得。
本周的市场走势,跟两个重要会议密不可分。简单说就是先涨后跌,周四公告出了,周五就开始跌。越高层的会,越决定的是下一个周期内除非发生太大的变化否则不会变的事儿,所以就一定越宏观而非越细节,看到态度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具体的我相信大家看过很多分析,就不展开了);但作为股民基民来说,大家的心情都是,“四万亿”干得多漂亮,能不能再来一次。上面要稳,下头着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形成了市场砰砰的心跳。
——现在世界比的就是战略定力。尹总统缺点定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颇让我有点想起多年前谷开来的意思;我们到现在展现了极强的定力,虽然也顶着很多指责,但方向温和而坚定;股民和基民想赚钱,也得有定力,不能当墙头草,得认准自己的大逻辑,在市场一定还会持续的反复横跳中赚属于自己逻辑的钱。
铁子正式判了,从当年的"跑不死”到现在人人唾骂的“贪不够”,你说他是最贪的么,肯定不是,但他选了在钢丝上跳舞,又没有足够的舞技,就落得今天的下场。要彻底改变一些体制得怎么做?毫无疑问就是换人。虽然换人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不换人大概率解决不了问题。换人+制度改革,中国足球可能还能有点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再进一次世界杯。
本周极越的“原地解散”真是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大新闻。我特别喜欢一个比方,过去中国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就像是在开盘山公路,冲刺一段儿,180度大拐弯,再冲刺一段儿,每一段儿都是一个不同的行业领域,就这么一个接一个的发展,我们就实现了30年的“弯道超车”。但这个发展节奏的代价,就一定是在社会层面,每个几年或者十几年,都在集中发展一些事情,抛弃一些事情;发展中的这些事情就会特别卷,抛弃中的这些事情就会想象不到的惨。
新能源车现在典型的处于发展中的事情,而且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过去在发展中的事情,大概率是有人吃肉有人喝汤,都多少能分杯羹的。但现在真是不同了,高合去年倒了,极越今年倒了,而且极越背后还是看似巨无霸的百度和吉利。我前一段时间在换车的时候,试驾极越的车其实感觉还行,挺有特色的,但当时也是担心就像雷军之前说的,新能源车跟手机产业很类似,最后就是几个巨无霸+部分有特色的小公司差不多活着,其他的长尾都要跟共享单车的百团大战最后尘埃落定一样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就只考虑买车月销量排名前几名的。——也没想到2024年都没能让夏一平挺过去。但btw,看了网上那段员工围堵视频,直观感受,这个人确实不太行。事儿是事儿,态度是态度。
市场失灵,在新能源这个行业也在发生。在海外体现为旧势力对新势力的阻挠,使得国家和地区层面有可能在时代的跨越中掉队;在国内则体现为过分内卷,都是用资本在透支明天,去卷当下“我会剩者为王”的微小可能,以至于造成浪费和突变。所以工信部上周的表态,以及本周重要会议提出的拒绝过度内卷的精神,确实是非常及时,绝对不是“多管闲事”。
另外再说说个人对电车的感受,我平常不怎么开车,10年也就三万多公里,还有一半儿都是读MBA期间往返学校和家贡献的。但本周一周就开了500,小一半儿都是智驾,感受确实好。虽然不够符合交规,但我还是真实的想说,用智驾开车,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精力去处理事情,公里成本比地铁还低(当然停车费还是很贵),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明年智能电网和智慧储能的加速进步,未来大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一定会进一步快速提升。
说到这儿顺便转个大家都不一定注意到的新闻,本周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的粮食总产量,全国共计1413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6%,过去10年非常稳定。中国未来战略的重要底气,就是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过去20年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干别的事儿之前都要先解决这俩问题,现在离的越来越近了。
另外,商务部也发布了数据,今年以来,我们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汽车置换超520万辆;家电8大类超4900万台;厨卫焕新超5100万件;电动自行车90万台。政策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要我说,明年这个政策就要延续,可以不定期轮换品类,老百姓是实实在在能享受到好处的。
但本周我也看到另一篇文章,分析了全球消费品的生产过剩情况,借一张图来“震惊”一下各位。这些数字简单估计一下,就知道从人类世界的角度,浪费有多严重。有些哲学层面的问题,我们虽然不能拿来当饭吃以及不能生搬硬套,但还是得定期思考审视下,到底怎么看待当下的人与自然,人与资源,国与国的禀赋差,产业发展的节度等问题。
不知不觉中离川普正式上任也就只有一个月时间了,全球投资人都在担心同样的事情,我相信这种担心一定在资本市场上也会有体现,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是美债、美股、A股、黄金还是BTC,未来一个多月,一定很热闹,值得大家瞪大眼睛提高警惕。
不过也在这儿晒一张图,中国2024年的原油进口数量来源。俄罗斯是正常的,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马来西亚。以及,这张图上没有伊朗。
我想说的是,世界经济已经是一张大网,现在的格局,已经是错综复杂,每个主权都有自己的独立性,都有自己的算盘和利益纠葛,或者说生存之道。任何影响都不是单向的或者线性的。对中国来说,最核心的,还是持续有制造业层面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全球市场足够大,供应链足够多元化,已经不是二战时期了,谁想单边封锁就能封锁的了的。
每个人也是一样,在一个企业中,你只要有核心竞争力,就不用担心先被优化。这个竞争力一定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技能(或者替代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是你与企业中其他节点的链接(其实也是提高被替代的影响成本)。很多人既没有第一点,也盲目自信(或者以独立个性为名)不屑于去经营巩固第二点,那结果就只能是被动接受。
所以接着上周的话题,未来随着科技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下面这张图,蓝色的线估计要降到总人口的5%去了。红色的线也会在稳定了这么多年之后开始下滑,只有绿色的线可能是不降的,但大概率也进入到一个挺长的僵持期。所以巨大的缺口怎么办呢?要么就是用人力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来延缓科技替代速度,要么就是社会提供更多低保但接受更高失业。直到人口峰值过了以后,这个缺口才会逐渐被合拢。
未来十年的就业,每个人都得好好想想,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居安思危。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