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开估值的历史倒车

唐僧的碎碎念
1412024-12-02 10:04

作者: 唐僧的碎碎念

题图: 唐僧的碎碎念微信公众号


估值是为了公平,不是为了掩饰。

单纯为了降低净值波动而自建新估值体系,一定会在某次长尾中诱发巨大的潜在风险。勿谓言之不预也!

最近听了个坊间传闻,说:由于中证和中债估值市价因素比例比较高,估值波动比较大,有些理财产品受不了这么大的波动,所以准备甩开这套原本的估值体系,自建新的估值体系。

新的估值体系肯定是以降低波动为第一要务,听说是以60天成交均价为锚来平滑估值波动,这样使得采纳这套估值体系的产品,波动能够小一点,有助于营销。

恕我直言,如果只是以降低净值波动为目的新建估值体系的话,至少应当选取中债或中证估值作为影子估值,强制要求偏离超过阈值以后再做估值调整,并及时上报监管部门,否则就是对着资管新规开历史的倒车,把当年辛辛苦苦拆了的弹,再装回去!

这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长尾风险发生时,炸一个大的。而且因为是银行理财公开募集型产品用的,很有可能雷会炸在没什么风险承受能力的散户当中,引发巨大的经济风险和舆论风险。

为什么话说的这么重。是因为亲身经历过当年开放式摊余成本法信托计划的雷啊!

产品是开放的,但是产品估值用的是摊余成本法,所以净值走了一条特别漂亮的斜向上的曲线。行情好的时候,钱不断进来,搞到了七八十亿的规模。结果到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先知先觉有感知的客户,特别是机构大客户二话没说就赎回产品。这边一赎回管理人就得卖资产应对赎回,然后演变成——高位资金申购进来被动买的资产,在低位应对赎回被迫变现,亏损已经实现了,但是一部分客户依然按照上涨的净值赎回,带着盈利永久离场了。

本来买错了时机应该分摊亏损的这部分投资者,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错误时机选择受到任何市场的惩罚,反而因为不合理的产品设计和估值方式,把亏损留给了剩下来的人,自己盈利离场了,而留下来的部分客户要承担被放大以后的亏损。

要知道,开放式产品可不比封闭式产品,如果是封闭式产品估值短期有偏离不要紧,因为投资人都锁死在产品里,谁都不能走,哪怕将来要一次性调整估值,那也是所有人按照持有份额比例平均分摊,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区别而已,但是一旦是开放式产品有人走,被迫变现实现的亏损可是永久不可逆的!!!何况他还要带着“盈利”走!

现在你把摊余成本法换成这个所谓的创新式的市价估值,情况会有什么不同么?本质上一摸一样的。

别跟我说用这个估值是准备做封闭式产品的,封闭式产品本身就可以用摊余成本法或者混合估值法,根本就用不上这个新的估值体系。也别说是给超级大机构客户做专户的,专户本身什么估值方式都可以,反正盈亏都是他自己的。这一定只有在对散户的时候才会用上这种所谓的“新估值”模型。

那当年曾经遇到过的问题,难道不会重演么?

我们假设一种场景,一个产品,前59天都是稳定的,最后一天某个资产或者某类型资产发生了暴跌,但是由于最后一天的暴跌要被除以六十分之一,所以产品净值影响微乎其微。接下来一天产品被巨额赎回了,怎么办?

你可以说不卖这些暴跌的资产,卖别的资产,亏损资产持有硬扛。但是一,你能保证这些资产真只是短期估值波动而不是永久的信用风险损失么?想想那些血本无归的地产债吧。二,即便是没有信用风险的利率债,在票息如此之低的当下,你能保证在下一个开放周期前市场价格能够回归到位么?假设经济恢复增长利率重归上行趋势,利率又长期走回了高位呢?30年期的国债你怎么持有到期?

你总不能说你认为中国经济永远不会再好起来,利率一直要下行吧?!

这个时候,一部分先知先觉有信息优势,有知识优势的大机构投资者跑光了,对于剩下的那些后知后觉的散户或者说个人投资者,你补不补亏损?你补亏损,算不算刚兑?用什么钱补?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补了有的没补,算不算不公平对待投资者?这每一步都是问题,都有巨大的风险。

你不补?那凭什么市场平均下跌时候应该所有投资者平摊的亏损,让留到最后的投资者去承担?合着最相信你的就该承担最大的风险?这无论从商业伦理还是经营逻辑都讲不通。

如果有充分的流动性,比如说流动性很好的股票,市价就该是唯一的估值方式,其他估值方式都有重大的道德风险。估值这件事情,管理人参与越多,公允性就越差,道德风险就越高,就越容易搞出巨大的长尾风险。债券本身流动性没有那么强,中证和中债在估值模型设计的时候相信已经充分平衡考虑了市价因素的影响,已经是相对公允被平衡过后的估值了。

你用中债或者中证还觉得波动大,那就应该考虑用资产分散,久期控制,负债端管理去平衡和管理流动性风险,而不是说你这个裁判不好用我就换个裁判。

不然的话那产品还要啥第三方托管?干脆估值都自己说了算不是更干脆?这不妥妥又都回到市场风险不可测度,不可管理的刚兑非标年代了么?

这个倒车真的不能开,到时候真搞出风险真是谁都跑不掉,资产管理机构公信力又要被挑战一次。而且只要这种估值方式搞出来,大概率肯定会被滥用,一直到风险爆发捅出来一个大炸弹。

再来一遍, 不要觉得长尾风险不会来,勿谓言之不预也。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

0
好投汇
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好投汇」,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好投汇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推荐阅读

0
0

评论

你来谈谈?
发表

联系我们

邮箱 :help@haotouxt.com
电话 :0592-5588692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航空商务广场7号楼10F
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扫一扫
关注好投汇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201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8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