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东财道
题图: 晓东财道微信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东哥,之前写过一篇文章《ETF向左,FOF向右》,没想到ETF和向佐都红了,现在把之前三篇ETF文章,汇集一起,从底层逻辑到实务操作、理论知识,都齐了。这次别再错过啦,祝君好运!——东哥
诸神黄昏,ETF兴起!
ETF(Exchange Trade Fund,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产品,其投资目标是跟踪某个指数的表现。近年来,ETF日益流行,成为基金公司增量规模的主要来源。最新的公布的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显示,三季度净增规模超过400亿元的,仅有两家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都是ETF的老牌大户,从今年的基金市场情况看:得ETF者,得天下!
ETF的发展,经历了将近20年的过程。晓东第一次知道ETF是在2003年,当时相熟的一位海归前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部任副总监,我问他:支左,你在做什么?他回答说:我在开发ETF!我当时正热衷于做投资银行业务,对此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物是人非,但ETF却愈发得进入主流投资者的视野,特别是在诸多明星基金经理被“证伪”的诸神黄昏时期,更加显得清新动人!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共有ETF产品523只,管理规模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股票型ETF规模为1.5万亿元,占比72.6%;债券型ETF规模为3,516亿元,占比16.9%;商品型ETF规模为1,057亿元,占比5.1%;货币型ETF规模为686亿元,占比3.3%;其他类型ETF规模为241亿元,占比1.2%。(最新规模见东哥的公募基金三季报解读)
ETF:四大优势
首先,ETF具有低费率、高流动性、透明度高等优点,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于低成本、高效率、灵活性高的投资需求。现在主动基金的管理费都在压降,而美国先锋基金的成功早就告诉我们,低费率、甚至零费率的被动指数基金,能占半边天,最终的规模可以和主动基金分庭抗礼。
其次,ETF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风格,覆盖各类市场和板块,让投资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和目标进行选择和组合。主动基金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是风格飘移,你连“贝塔”都抓不住,那“阿尔法”啥时有用啊?一直以一句“市场风格不在我这边”来搪塞总说不过去,总不能让市场来追你的风格吧,市场也不愿意背这个锅:“请问老兄,你到底是哪种风格?”
再次,ETF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降低单只股票或债券的波动对于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现在“某祥”等IPO、专业机构报价过高等指责之声不断,虽然这是制度和规则决定的,但专家们往往会做“反常识”的事情,这个说明有人在做“制度套利”,更加增加了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和基金管理人的不信任感。与其让管理人去精选少数公司去抱团,还不如买透明持股指数基金,更加海阔天空。这个世界已经太复杂,搞个ETF小清新,更加“单纯”一点。
最后,ETF能够方便地进行套利和对冲操作,提高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ETF的套利机制,晓东把他称之为基金行业最伟大的两大发明之一(还有一个是货币基金),虽然因为交易经纪制度的原因,国内的套利机制和海外不太一样,而且还涉及两个交易所,但没有关系,现在这个机制是work的。由此衍生出的套利策略,一方面提供的超级稳定的收益来源,另外客观上也快速消除了ETF价格和成分股价格之间的差价,所以国家队进场都直接买ETF,你可以理解为是国家队让基金公司成为他的“高级交易员”了。
ETF是被动投资,适合主动型客户!
今年公募基金的主要增量在于货币和固收产品,权益类基金唯一的增量渠道来源是券商代销,相对于银行渠道和三方代销机构,券商的客户通常具有较高的投资知识和经验,能够自主地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并且喜欢频繁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券商客户可以通过交易所或者场内基金交易平台直接购买和赎回ETF产品,并且享受T+0交易、申赎费用低、实时净值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券商都在摩拳擦掌,大力发展ETF的原因。这可以说是券商相对于银行独有的优势。
银行也有相类似的产品可以选择,除了ETF连接基金,还有指数增强基金和聪明指数基金(Smart-Beta)也颇受欢迎。
指数基金的增强产品是指在跟踪某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程度的主动管理,力求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超越指数的收益。聪明指数产品是指通过运用一些量化方法和因子模型,构建出能够反映某些市场异常现象或者风格特征的指数,并以此为投资目标的基金产品。这两类产品都属于半主动型基金,既能够保留指数基金的低费率、透明度高等优点,又能够提供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总的来讲,ETF、指数增强、聪明指数这类工具型产品,适合自助投资者,即那些能够自己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并且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的投资者。这类投资者通常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和机会,追求高收益和高流动性。
上文发表于2023年10月27日
具体投资操作
可参考晓东之前写过一篇文章《ETF五大杀招!》
直接转载
----------------------------------------------
第一招:抄底建仓用ETF
又到春节新年,前两个春节是怎么过的,我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对于三年前新冠疫情突入的新年却记忆犹新。特别是春节长假结束的第一个交易,大家在激烈探讨股市会不会停更,最后交易所正常开门营业,正如大家所预期的,千股跌停,上证指数下跌7.72%,沪深300下跌7.88%。
大家都知道是,市场暴跌是投资者因为恐慌而出逃;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机构投资者在干嘛?他们在大举买入ETF。
乘着下午开盘,市场形势基本尘埃落定,晓东一一给保险资管手握百亿资金的老朋友们拜年和问候,无一例外,大佬们都在抄底,标的都差不多——沪深300ETF。
从结果看,这样的操作显而易见是无比的正确,这里先不说机构投资者抄底的投资逻辑和决策动力,我们只关注为什么要抄底沪深300,而不是传统的股票或者基金?原因就一个:ETF交易上效率最高!
如果你通过买股票抄底,需要下很多的交易指令,包括股票种类、金额、价格,而这些决策交易费时费力不说,在市场极端情况下没有意义,而买ETF就避免了这些琐碎的决策,这个时候“买”,才是最大的决策。
如果你买主动股票基金,基金经理拿到你的申购资金,可能要在第二、第三天了,实际上你的钱没有都抄到底,只买了这个基金的老仓位,如果申购资金很大,那股票基金的仓位就会降低很多,这个又增加了不确定性,所以股票基金也不是抄底的最佳选择。
总之,如果你决定一个交易日内抄底买足仓位,ETF就是最佳选择!
第二招:股票“割肉”用ETF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割肉离场是难度最大的事情。所谓“炒股炒成股东”,就是股民一直捂着亏损的股票,没法主动调仓,而要等到多年以后,股票解套卖出,老股民才得解放。这个就是著名的“心理账户”,近十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很多都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的权威,因为人在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有显著稳定的非理性特征!
我们理财客户的股票投资,大部分也应该是这样的情况,要卖就卖赚钱的股票,留在手里的都是亏损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剪掉玫瑰,留下荆棘”。那怎么妙用ETF呢?就是把客户的股票账户和沪深300指数去比,看看历史收益哪个高?
大概率,客户自营股票组合的历史收益,是战胜不了指数的,实际上他玩的就是“输家的游戏”,那如何赢得输家的游戏呢?很简单,就是不参加输家的游戏。
投资建议非常明确,当天就请他把股票清仓,然后同步买入沪深300ETF,可以理解把客户的多只股票,换成了同样在场内交易的“一只股票”,而新的股票未来大概率会战胜老的股票组合,这样就实现了割肉,帮助客户快速戒掉股瘾。
这个逻辑唯一的例外是,客户的股票投资收益持续高于指数,那这个人是高手,属于赢家之列,也基本不需要我们的理财服务了。
第三招:高位建仓用ETF
现在基金的投资人已经足够多了,我们的主要工作已经不是劝人远离股票,而是帮助客户如何投资基金,而客户最愿意投资股票基金的时候,就是整个市场都群情激昂之际,客户加仓的热情之高,你拦都拦不住。
如果客户哭着喊着要加仓,最靠谱的建议,不是让客户去买新发基金比例配售,或者买老的明星基金;而是直接买ETF!只有这样才是最佳的选择。
其实客户在高点建仓,本质上是一种“趋势投资”策略行为,趋势投资讲究的是及时止损,当然这个对客户来讲是高段位的操作,我尝试过多次,就是明确建议让高位建仓的朋友,卖掉股票基金止损,但毫无效果,一个是前面说的难以割肉的心理以外,另外一个是基金的赎回费普遍是千分之五,这个也增加了客户的心理成本,而如果当时买的是ETF,交易成本的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会减少一些客户的止损成本,交易更加灵活,更不会迷信基金经理,投资建议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另外一种情况是,客户没有办法做到及时减仓止损,就成了基金的“长期投资者”,这个逻辑和投资股票别无二致,但高点买的基金组合,基本都是同一类基金,就是业绩最好的那些基金,后面基金组合的表现,大概率跑不赢大盘,高点建仓时机亏钱,策略选择也亏钱,这个就是妥妥的戴维斯双杀,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下图是一个3000万的实盘账户组合,就知晓东不是纯逻辑推导,而是实实在在鲜血案例!我一直在想,如果朋友当初买入的是沪深300,结果会不一样嘛?
第四招:动态平衡用ETF
我一直推崇用动态再平衡的策略来应对市场波动,用事前的“傻瓜”策略替代波动下的临时起意、胡乱择时,是一个更加智慧的选择!
再平衡是长期应对市场估值波动的反脆弱的最有力体现,是所有大型机构资金必选的策略,其原理、逻辑和实证案例这里先不做展开。这里只分享一件事情:举世公认的机构投资者的典范“耶鲁大学基金会”,配置的资产从森林、原油、矿产、PE、基金、股票、债券无所不包,如此多元资产的几百亿美元级别的组合,也必然是做再平衡的。而且几乎惊掉所有人下巴的是:对于直接投资于美国市场的股票和债券,再平衡竟然用最高的频率——每个交易日。(详见号称与巴菲特齐名的美国最伟大的投资者,大卫.史文森亲撰的《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
对于理财客户,我们自然不必教条地重复每日再平衡的高频策略,但一个市场周期内的策略再平衡是必须要做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季度再平衡),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用于再平衡的仓位,选择ETF是最佳的。如果操作手法再细腻一些,对于风格资产甚至行业做再平衡,那除了宽基ETF,风格ETF和行业ETF也是专业级的选择。
第五招:买方立场用ETF
也许很多财富顾问会说,我们不是证券公司,无法提供ETF这种场内产品的交易服务,但这个恰恰才是ETF的终极大杀器!
如果你把以上四种ETF的妙用推荐给你的客户,专业程度自然不必说了,并且因为不是自己货架上的产品,才真正体现了你的“买方投顾”立场。立场、认知、专业的财富顾问必备的三个要件,其中立场是习惯也是心魔,是最难克服的,也是客户永远的痛。不要怕客户买了ETF就不买你的产品,毕竟核心策略和底仓,还是要靠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但如果让客户买的产品全部都是不能动、不会动、不舍动的,那和那些炒股炒成股东的散户有什么区别。一个千万级、上亿级的客户,最后沦落到和小股民一样的投资体验,让财富顾问的我们情何以堪呐!!!
上文发表于2023年01月18日
更多ETF的专业知识
可以阅读下文《群里来了一位ETF唐博士》
直接转载
-------------------------------------------------------------------
晓东说:
财富群里越来越热闹,但也有一众悄悄潜水的。上周东哥出了一个ETF的小测验,没想到小伙伴们问了很多关键的专业问题,正好华兴证券的唐博士莅临,赶紧出手相求,能否代我回答这些问题,本来期望不高,不就是回个贴的事嘛!
初稿出来,吓我一跳:图文并茂令人敬佩,通读几遍,深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征求唐博士和她公司的意见后,转发至此,小号的专业逼格一下就提高不少。各位不许滑走啊,文末有彩蛋!
下面是唐博士正文:
问:ETF有几类投资策略?
唐博士:当前ETF的主要投资策略可以分为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波段操作、套利策略四大类,当前市场上我们常见的策略有定投、行业轮动、网格交易及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
资料来源:上交所
问:如何做好ETF的配置?
唐博士:ETF动态配置策略或许是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它结合了股债资产配置策略、目标风险管理策略、大小盘风格策略和行业轮动策略等多个方面。
(1)股债资产配置策略(考虑大盘情况):基于股息率风险模型配置股票仓位。
(2)目标风险管理策略(考虑风险承受能力):这一策略用于配置宽基ETF轮动和行业ETF轮动的资金。通过设定目标风险,投资者可以控制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在配置ETF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走势、风险收益特征等因素,选择相应的宽基ETF和行业ETF进行投资,以实现风险分散和控制。
(3)大小盘风格策略(考虑市场风格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走势和大小盘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灵活配置大小盘股票指数。
(4)行业轮动策略(考虑市场热点情况):根据行业周期性和市场走势,投资者可以选择具有潜力的行业进行投资。通过配置不同行业的ETF,投资者可以把握行业的周期性机会,获取行业的长期增长收益。
总的来说, ETF动态配置策略是一种多策略的结合,旨在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同时,这种策略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投资目标的变化。在投资ETF时,投资者还应当关注流动性和管理费用,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问:怎么选ETF?
唐博士:华兴证券秉承“三好原则”自上而下优选ETF。
(1)好指数-穿透至底层查看成份股的基本面;
(2)好价格-考虑成份股变动的估值指标,多维度评估指数的投入性价比;
(3)好ETF-从跟踪能力、超额收益能力、流动性及费率四大维度选择跟踪同一指数的ETF。
问:配置ETF需要行业选择吗?
唐博士:近几年市场行情变动比较快,市场快速轮动,没有什么行业是常胜将军。在合适的投资时机选择相应的行业主题,可以选择景气度高,投资逻辑清晰的行业主题ETF。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可以考虑配置宽基ETF,辅以智能定投策略,以此迈出指数投资第一步。当有了更多的投资知识后,可以考虑选择适当配置行业ETF。
问:ETF有哪些交易方式?
唐博士:ETF包含两种交易方式:
(1)一级市场申赎:实物申购/赎回ETF,即一篮子股票换购ETF份额,资金要求比较大,参与者多为机构、大户;
(2)二级市场买卖: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ETF。
问:ETF的定价锚?
唐博士:ETF的定价锚是IOPV,它是交易所根据基金公司报送的基金份额净值计算的ETF实时单位净值的参考值。
IOPV每15秒更新一次,这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判断市场的交易价值是否偏离了其内在价值。
当ETF的市场价格高于IOPV时,这种情况被称为“溢价”,意味着二级市场上的ETF价格较高。相反,当ETF的市场价格低于IOPV时,这种情况被称为“折价”,意味着二级市场上的ETF价格较低。
当一二级市场的折溢价程度能够覆盖操作手续费时,就产生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机会。套利者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或卖出ETF,然后在一级市场进行相反的操作,以锁定无风险的利润。这种套利操作会缩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使得ETF的市场价格与其IOPV更加接近。
问:有没有跟踪债券指数的产品?
唐博士:目前市场上有19只债券ETF,具体如表:
问:ETF网格化交易的实操方法?
唐博士:ETF网格化交易实操方法:
(1)确定网格交易的ETF品种;
(2)设定网格交易的参数,包括网格区间、每个格子的价格间距以及总资金量;
(3)按照网格交易的规则进行买卖操作。例如,从起始价位开始,当价格每下跌一个网格时,就买入相应的资金量;反之,当价格每上涨一个网格时,就卖出相应的仓位;
(4)调整网格交易的参数和仓位,以适应市场波动和个人投资目标的变化;
(5)持续监控市场行情和自身投资情况,及时调整买卖操作。
ETF网格交易法是一种高抛低吸的原理,通过在特定的价格区间内购买和出售ETF来获取收益,网格交易成功与否与ETF的选择也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
某ETF网格交易策略的详细步骤:
(1)确定箱体和触发基准:箱体区间为0.8至2,触发基准价为1.1。
(2)设置差价:上涨和下跌的差价均为0.06。这意味着相邻的两个网格之间的价格差异是0.06。
(3)确定交易数量:每次交易按市价交易1000股ETF。
(4)初始资金分配:策略初始以80%的资金买入对应ETF,20%留存现金。
(5)交易信号发出与执行:在当日收盘时发出交易信号,在第二日开盘以市价进行交易。
(6)策略表现:从测试结果上看,该网格交易策略稳定战胜基准,收益风险比以及收益回撤比均较高。
表1、策略回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 ||||||
区间收益率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风险比 | 最大回撤 | 收益回撤比 | |
策略 | 12.48% | 31.58% | 13.91% | 2.27 | 7.68% | 4.11 |
基准 | 7.32% | 17.91% | 28.61% | 0.63 | 20.58% | 0.87 |
数据说明:Wind ,20230425-20230928,已考虑交易手续费(0.25‰) |
问:不同行情的交易策略?以定投及一次性买入为例。
唐博士:单边上涨行情:一次性买入最优
单边下跌行情:定投优于一次性买入
震荡行情:定投较优;在震荡行情下,网格交易效果也不错。
问:ETF能否完全取代公募主动基金?
唐博士:ETF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过复制和追踪特定指数获取市场收益。尽管ETF具有管理费用低、风险分散等优势,但无法完全取代公募主动基金。原因如下:
(1)投资策略:ETF被动投资,而公募主动基金由专业基金经理寻求超越市场表现(从过往历史来看,偏股型基金表现相对于被动指数仍有相对显著的超额),对希望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者仍不可或缺。
(2)费用结构:ETF费用相对较低,但高度定制化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主动型基金的灵活费用结构。
(3)风险与回报:ETF波动性和风险较低,回报相对稳定;而主动型基金可能带来更高回报,但风险也相应增加。投资者需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选择。
问:如何更好地陪伴投资者?
唐博士:个人认为,投资者教育就像育儿,耐心倾听比单纯提出意见更为可贵。孩子和投资者都需要理解、信任和共鸣,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教育方法应灵活变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沟通。幸运的是,金融从业人员可以买入ETF,因而在指导投资者投资时,投顾老师可以与客户同频,华兴证券投顾老师通过主理人带投活动,与投资者共同经历市场波动,深入理解其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这也更容易获得信任。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
免责声明:
您在阅读本内容或附件时,即表明您已事先接受以下“免责声明”之所载条款:
1、本文内容源于作者对于所获取数据的研究分析,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本网站概不承担;阅读与私募基金相关内容前,请确认您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条件。
2、文件中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
3、对于本文以及文件中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以及文件发送对象仅限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请勿对该材料复制或传播。侵删!
4、所有阅读并从本文相关链接中下载文件的行为,均视为当事人无异议接受上述免责条款,并主动放弃所有与本文和文件中所有相关人员的一切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