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衍生品实战派
题图:衍生品实战派微信公众号
引子:雪球市场正经历剧变,交易商可谓又冤又惨,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然而,衍生品作为创新工具,在风险对冲、财富管理领域有广泛应用,单一产品类别遇阻不会改变其推广普及。当前调整或推动未来更健康发展。
一、引子,雪球市场迎来剧变
近期,雪球投资市场接连不断迎来重大变化:
雪球投资人:大部分产品已经敲入,苦苦期待敲出;
雪球交易商:据财新报道,部分头部交易商近日明确收到监管要求,禁止新增规模;
雪球发行方:私募行业传闻五一前后私募新规要正式生效,起售门槛可能要达到 500 万-1000 万;
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这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雪球市场将所剩无几。
而在这中间,雪球的交易商尤其显得惨。
不但业务亏损,还被投资人骂,被监管骂,哑巴吃黄莲,又冤又惨。
二、Q1敲入潮时,交易商背上对赌、砸盘的大锅
犹记得 1 月下旬、2 月初的时候,连续的市场下跌导致雪球大量敲入。
网上出现一种声音,骂交易商和雪球投资人对赌,为了不支付票息,故意砸盘使雪球敲入。
一时间,各种阴谋论泛滥,把雪球发行券商骂个狗血淋头。害得行业权威机构发文解释此事。
事实上,雪球进行的是高抛低吸的多头对冲,整体上是做多市场的力量。投资人和券商整体上利益一致,会出现双赢和双输的情况,不存在券商赚的钱是投资人亏的本金。
而事实也是如此,根据“财新”报道,不少券商在产品敲入时因为不能够充分对冲,而造成了大额亏损,有苦难言,真的是在和投资者共同面对损失,而不是以前人们猜想的那样,券商赚的是投资人亏的钱。
总之,Q1时的雪球交易商,亏也亏了,骂名也背了,但是事情并没算完。
三、Q2 被监管限制规模,被误解为“顶风作案”
进入 Q2 之后,由于波动率和贴水率环境的改变,雪球的报价开始一路走高,直到超过 2022 年历史高点。而敲入潮后,整个雪球投资市场进入冰点,认购少,发行也少。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又进一步推高了雪球的票息。
总的来说,敲入之后雪球票息走高,其实是一个不必过度解读的正常市场现象。
但是,当这些发生在特定环境下,又被外媒报道造成舆论影响后,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非常容易被解读成“不知悔改”“顶风作案”。
于是,一连串的重罚就接踵而至。按照财新报道,不少头部券商的衍生品部门接到通知,限制产品的总规模,以 4 月底雪球产品的总规模为上限,新敲出后才能新开仓,在限额内循环滚动,禁止新增。
根据网上流传的消息来看,确实有不少机构的新发产品受到直接影响。截图显示,限制新增规模,导致该机构连续两期产品取消,投资人资金准备好了,结果就是发行取消了,想买也买不了。
而如果一直不能新增开仓,那就只能等着旧产品敲出,而这期间,整个行业相当于被冻结了。
四、结语:拥抱变化,行稳致远
总的来说,雪球投资市场正在发生剧变,而雪球的发行商们这段日子确实是又冤又惨。我们不知道控制产品规模的要求什么会结束,也不知道传闻中要把私募雪球门槛提高到 500-1000w 的新规何时落地、何种尺度落地。雪球市场的发展前景处于一种脆弱而又复杂的不确定性中。
然而,衍生品作为结构化产品创新的必备工具,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精细的市场观点表达,在风险对冲、财富管理应用领域有着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单纯的某一个产品类别发展遇阻并不会改变它的推广和普及。当前的调整必然能够推动未来更加健康的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由作者授权本平台发布,若有其他不妥之处的可与小编联系。